望江承东启西、连南接北、通江达海,区位条件优越。长江黄金水道过境流程65.3公里,境内华阳港常年可停靠5000吨级江海轮,是长三角和和珠三角地区经济对接的交汇地、东部沿海到内地产业工业转移的必经之地、安徽省东向发展的桥头堡。近年来,该县紧紧围绕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目标,科学利用长江岸线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深化产城融合,加快滨江襟湖港口城市建设。
一、岸线资源及港口码头基本情况
望江港区上起望江和宿松交界处,下至沟口闸。其中港口深水岸线6000米,非深水岸线3000米。近年来,该县通过强力推动“散乱污”、“非法码头”、“一泊一策”码头等专项整治,有效释放岸线近1500米,陆域土地120亩,为长江生物多样性,长江浅滩湿地功能修复提供了较大空间,长江干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目前,该县港区现有生产(经营)港口企业4家(望江县朗睿达港储有限公司、安徽省华阳港储有限公司、海螺集团海捷华阳水上服务区、江华船舶水上服务公司),公务码头3家(华阳海事、华阳航道、赣皖执法基地),水运企业1家(望江县华远轮船有限公司),拥有运输船舶1艘。船舶修造企业1家(安徽神舟造船有限公司)。
有规范提升类码头4家:安庆港务总公司华阳港务站、望江县永红港口服务有限公司、望江县东航港口服务有限公司湖东码头、望江县华运港口仓储有限公司。码头主要为散货装卸,进口以黄沙、水泥及熟料、煤矿石料为主,出口以加工砂石料、农副产品为主。据统计,近三年货物进出口吞吐量年均110万吨左右。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岸线利用效率低。岸线资源具有“稀缺性”的天然属性,是港口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该县拥有长江岸线65.3公里(其中约10公里纳入安庆市皖河新港规划区),实际可规划利用岸线54.2公里,有可建港岸线资源9000米,其中深水岸线6000米、非深水岸线3000米。截至目前,望江段岸线实际利用665米,其余均为预留港口岸线,使用率仅占可建港岸线资源的7.4%,岸线资源闲置、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
二是港口建设制约多。根据交通部、国家发改委〔2021〕34号文件规定,长江岸线利用审批程序多、要求高、难度大。该县现有的华阳港口位于长江外护圩,配套设施不全、陆域狭窄,受长江洪水影响大,难以发挥更大作用。另因长江大保护及江豚保护区(处于江豚保护核心区、试验区)影响,新改扩建港口都面临规划调整、土地报批、生态红线避让等刚性要求,港口建设的难度进一步放大。
三是港口运营水平差。该县现有港口经营企业4家,其中经营港口码头企业2家,港口装卸设备参差不齐,专业化水平不高,标准化程度较低。港区暂无铁水联运条件,与公路衔接不够紧密,因华阳船闸已废弃多年,华阳河水系等内河航运基本停滞,集疏运配套设施落后。目前港口主要以砂石料、农副产品运输为主,货物年吞吐量仅110万吨左右,港口运营效益不佳。
三、工作建议
一要优化港口布局。统筹空间分布与资源利用,按照功能互补、错位发展原则,把朗睿达码头、港储码头、原港务站码头整合,形成华阳港口作业区;持续推进杨湾永红码头、湖东码头整改提升,打通与宿松、九成货物进出口的便捷通道,形成和皖河农场作业区的互补,提升港口码头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争取把三个港口码头纳入新的《安庆港总体规划》,加大港口岸线开发利用力度,为后续的项目批复、开工建设提供规划许可支撑。
二要加快航道建设。依据安微省干线航道规划(2018-2030)和《安徽省重点航道建设及养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充分结合现有条件,争取把华阳船闸改建项目、华阳河航道IV级标准整治工程纳入新的《安庆港总体规划》,助推列入省级项目库,满足太、宿、望对华阳河航道的需求愿望,加快形成更高质量航道网络体系,更好服务沿江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三要突出融合发展。全面考虑港口布局、产业发展和园区发展间的协同关系,明确港口码头产业发展定位和方向,支持发展以安徽神舟造船厂为支撑的船舶修造业,积极盘活港口码头、岸线资源,引进有经济实力、运营能力的经营者,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更好地发挥港口对产业的拉动作用和产业对港口的支撑作用,加快一体化融合。(望江县政府办 邹新泽、罗贤江、吴春发、徐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