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长三角协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合肥作为安徽省省会的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随之而来的风险隐患日益增多,在此新形势新任务下,如何有效整合资源、充分运用各路情报信息、集合优势手段,构建完善指挥体系,增强警务实战能力,是轨道派出所深入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在当前社会治安形势日益复杂的情况下,信息网络对公安派出所的各项业务工作的支撑作用也日益显著,加强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公安基础工作的关键环节,成为全面提升公安派出所工作效率,提升公安派出所管理水平和战斗力,推动公安基础工作向前发展的有效依托和重要保障。今年以来,轨道交通分局相城站派出所针对自身实际,通过反复调研,找准警务实战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探索建立健全了一套情报分析、预警研判、快速反应、高效指挥、应急处置、通讯保障等全方位实战指挥体系,保障省会轨道公安工作全面开展。为此合肥市公安局轨道交通分局相城路派出所领导班子牵头联合科技公司开发出一款软件——警情发布管理系统。
一、抓住机遇,扎实推进警务实战的“利刃”建设
如何做到“出警再快一分钟”?怎样更精准、更规范的派出每一道指令?一旦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时,如何快速接处警?相城站派出所因地制宜,大胆探索,抓住硬件建设这一机遇,进一步规范接处警程序,健全快速响应机制,突出指挥调度的龙头地位,充分发挥指挥作用。
一是完成接处警指挥体系平台建设。依托市局指挥中心,新建警情发布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全面实行“集中接警、分类调度、协同指挥、快速出警”的指挥调度模式,使职责更加明晰、指挥调度更加精准。二是结合轨道公安工作实际,优化接警模式。将接处警平台建设至地铁沿线每一个警务室,构建市局、分局、派出所、警务室四级指挥架构,形成扁平化指挥模式,实现指令直接向一线警力、最小作战单元等指挥末梢拓宽延伸,大大缩短了派警时间。同时,建立健全应急处突机制。强化了勤务指挥室对重大、紧急警情的综合指挥力度,对重大突发警情实行逐级响应、梯次调警,确保专业处置力量在第一时间应急响应、集结到位,有效提高了快速反应和社会面管控能力。三是电台通讯互通保障。分局为一线执勤警力配备200余部350兆电台,依据站区实际执勤需求,将电台按需求配发至一线民警、辅警。面对地铁特殊的地理环境,350兆电台无法实现地下、地上互通的被动局面。相城站派出所积极协调合肥保安公司,增配400兆对讲机,与安检、站务协同作战,最终实现全部电台地上与地下、地上与地上、地下与地下全互通。实现了一线勤务警力与安检、站务,与分局指挥中心电台互通的局面。依托电台的互通,极大的增强了派出所对一线勤务警力的调度、指挥。四是实现地铁视频监控全覆盖。合肥地铁3号线摄像头现已经全部接入派出所勤务指挥室,实现了对地铁站内全方位、无死角时时监控,同时接入天网系统,推动了全市范围内对于地铁辖区内视频的利用,为侦查破案、服务群众、日常巡查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撑。五是用好人脸识别智能应用平台。相城站派出所按照“来能报警,动知轨迹,走知去向,全程掌控”的标准,统筹网上、网下资源和人力、技术手段,对布控对象进行全方位搜集研判,力争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追踪、第一时间推送。同时,通过加大人脸识别技术的投入力度,目前,轨道交通3号线各站点均已安装人像识别摄像头,并对接市局大数据库,实现前端密布高清探头、后台智能应用的有机融合,极大的提高了派出所视频侦查能力水平。六是研发警情发布管理系统平台。相城站派出所依托科技信息化手段,按照显性用警、快速反应、动态处突原则,结合轨道3号线地理实际环境状况,研发警情发布管理系统,目前已对平台进行两次升级,实现了地铁全区域内。勤务指挥室根据警情信息,直接向执勤警力下达指令,并利用对讲机、警务通等警务指挥平台开展指挥调度,进一步提升地铁安保勤务指挥调度水平,提高了地铁站内见警率,加快了接处警速度。
二、规范运行,整体设计警务实战的“引擎”建设
建立健全警务机制并发挥其作用,是提高公安机关整体实战效能的“引擎”。一是完善应急指挥建设。积极会同治安、消防、反恐等部门,充分设想各种安全隐患和风险挑战,研究、细化应急指挥工作,进一步明确指挥体系、细化职责分工。制定完善了预防和处置包含砍杀、爆炸、火灾、布控堵截、群体性事件、大客流等方面的二十项处置预案。各警务区、警务室也根据工作实际,按照“一站一预案”、“一事一预案”的要求,制定各类子预案。依托各类应急处置预案,勤务指挥室和各警企单位及各警种建立合成作战模式,确保如遇突发事件,各警种、警企单位在勤务指挥室指挥调度下,启动预案程序,及时采取工作措施,确保及时高效有力处置各类重大突发案事件。二是严密巡控、加大投放,警力到场更迅速。相城站派出所多次调研,综合考虑各站区规模、警力配置、地理位置、潜在风险等因素,将全线划分为四大警务区,创新巡逻防控机制,实行等级勤务模式,开展常态化驻站民警武装巡逻、警企联合巡逻等,重大节点武警、特警、驻站民警联合武装巡逻,勤务指挥室、各警务室同步进行视频巡防,对重点区域实施全时候无死角监控,主动出击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为增加辖区巡逻警力,相城站派出所将警力最大限度下沉到警务室,现一线民警16名、辅警208名,巡逻队每班次安排一组人员下站点开展巡逻防控,确保一线警力占总警力的86%以上。以“守点、巡线、控面”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客流量走向,在地铁列车和警务区打造一体化作战的治安防控网,将易发案地区研判信息、乘客突发密集区等情报信息及时推送工作群,提高巡逻和盘查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严格执行值班备勤制度。采取值班所领导、值班警长、值班员三级值班制度,严格落实值班报备规定。值班期间,勤务指挥室通过视频系统及对讲机,抽查各警务室民辅警值班情况,监督民辅警在岗在位,如遇突发紧急案事件,保证可以调动足够的警力。同时,安排专门警力值守派出所接警平台、视频调度系统、值班电话、值班电台,确保与市局、分局多渠道联系畅通,及时接收市局、分局下发的指令。四是完善勤务指挥室工作机制。为规范指令流转,强化督导考核,派出所组织制定了《110接处警工作流程》、《指挥大厅管理制度》、《接处警首问负责制度》等配套派出所机制、制度、预案,实行实战指挥基础台账电子、纸质双轨运营,痕迹化管理。同时,对接处警、辖区巡逻、指令落地等勤务常态监测通报,视情督查问责。
三、聚能蓄力,固本强基警务实战的“生命线”建设
相城站派出所坚持创新警务模式、狠抓情报支撑,注重信息的收集、研判,通过情报信息的归口管理和研判机制,凸显情报的引领地位。一是深化研判机制。为进一步维护辖区地铁稳定,给所领导决策提供准确信息、当好参谋,为基层民辅警搞好服务,勤务指挥室每日对发案情况、地铁运营情况、客流量情况、出动警力情况及安检情况进行精准研判,重要敏感节点、每月、每季度组织开展专题研判。二是抓好信息报送工作。一是加强对民辅警的培训,抓好信息报送的业务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准确把握报送要求、内容、时效。二是发生重大敏感案事件后,要第一时间启动预案,实行多部门合成作战,安排专人负责信息搜集、编报工作。三是加强与市局指挥中心对接,把好时效关、口径关。四是提高信息报送质量,在信息精准的前提下,落实好先“首报”再续报。三是做好数据采集工作。根据省、市级公安机关部署安排,相城站派出所以信息数据采集行动为契机,多次主动与轨道公司对接,每月进行统一采集相关乘客信息,进一步整合了数据资源,为案件研判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持,提升案件研判效率。
四、工作务实,过程扎实,指挥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自建立健全警情发布管理系统以来,相城站派出所在安保活动指挥调度、服务群众、打击犯罪等方面均有较大收获,显现出指挥体系的强大生命力。一是安保任务零差错。警情发布管理系统的建设,推动了轨道公安警务模式从被动应对处置,向主动预警监测、主动出击的深度转变。同时,通过科技手段的不断创新,全面实现战时与平时警务资源科学配置;通过持续建设数据资源,不断引来“数据活水”,实现大数据线下汇聚、分类加工、自动关联、智能分析,助力精准打击和精准防范。依托警情发布管理系统建设,通过巡逻盘查、督导安检、制定各类应急预案、开展实战演练等工作手段,顺利完成了十九届六中全会、国庆安保、疫情防控等一系列重大安保任务,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20人,保障了地铁安全顺利运营,维护了辖区各项秩序安全稳定。二是服务群众零延时。相城站派出所始终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最高追求,通过全线31座地铁警务室为窗口,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零延时。手机丢失、提包遗落,这样的报警请求在合肥地铁上司空见惯,一接警,相城站派出所依托全覆盖视频监控、警力调度平台,迅速启动“人物快寻”模式,指挥大厅内视频接力,轨道领域内“一呼百找”,确保群众丢失、遗失物品在最快时间内被找到。自2019年底开通以来,相城站派出所共获群众赠送锦旗81面,表扬信32封,12345表扬89次,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公安部新闻宣传局、警视窗等市级以上媒体正面宣传150余次,构建了和谐融洽的警民关系。
(合肥市公安局轨道交通分局相城站派出所 李旭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