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相城站派出所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道路上,始终以分局“改革机制、破解难题、深耕细作、提质增效”工作导向为龙头牵引,通过抓党建、强队伍、深改革、促发展等举措,不断提升民警辅警警务实战技能和个人综合素质,有效赋能了轨道公安队伍发展活力。
一、抓班子、强队伍,增强全线人员战斗力
一是以上率下,增强班子领导力。强化政治建警,按照全年市局、分局教育整顿要求,严肃深挖查纠队伍中存在的违法违纪问题,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不追究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全面树立起风清气正的警风正气。全年开展教育整顿3次,排查处理问题3起,书记上党课、作宣讲20余次,推动讲政治、守规矩成为全线警务人员内在自觉。二是制度重塑,增强队伍执行力。创建“123”管理平台,即通过“1张作战图推进、2个方向强化、3个核心点提升”,建立到边到底的管理评估体系,搭建各警务区比武比拼平台,有效促进各项日常学习训练项目落实。3次的季度警区大比武,200余次的岗位练兵,36次集中授课学习,108次个人理论自学自学,既为广大警务工作者们提供展现风采的平台,又有效弥补了在执法办案、应急处突、治安管理、调解纠纷、反恐防范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三是关心关爱,增强队伍向心力。坚持关爱与激励并重,增设“夜间加油站”,全力为24小时值班备勤同志营造“家的感觉”。常态化落实民警辅警谈心谈话制度,每月定期召开民警辅警代表座谈会,开展“领导来做客”家访慰问活动12次,举办“相城风采展”10次,有效增强了全警荣誉担当。
二、强化整体观,增强警务战斗硬实力
一是坚持平安导向,建立整体联合工作机制。按照《关于轨道交通3号线警企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方案》,严格落实“日巡逻、周分析、月例会、季联席”及演练培训、重大安保任务联合检查等制度,深化警企互动互通,探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一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今年以来,全线32个警务快反单元累计开展三方联勤日巡逻16740余班次、周分析1116次、月例会36次、季度联席会9次,为平安轨道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强化问题导向,推进联合处突专业化。为整合完善轨道“应急、反恐、治安”预案体系,全线32个警务快反单元根据各站周边商住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警情演练。目前已对全线4个警务区、32个警务快反单元开展视频追踪、警力布控共13次,组织最小单元演练1116次,送教入企9次,培训安检、站务2891人次,有效强化了轨道警企一体化理念。三是延伸排查触角,深入平安轨道建设“末梢”。严格落实隐患排查机制,各警务快反反单元会同安检、站务对站厅安检台、红外线测温仪、反恐防爆器材配套设施、设备区电器间等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并将新入职安检、站务培训情况纳入整体检查之中,综合建立站点隐患排查登记簿,下发整改清单,实现对轨道风险隐患闭环管控。今年以来,共计开展36次全线安全隐患排查、消防安全检查,排除安全隐患62处。
三、践行为民宗旨,深化平安轨道建设
一是围绕群众,开展“一条龙”服务。相城站派出所整合周边商住信息,根据阶段性客流量统计,适时警力前移,完善群众流程,让求助群众“只进一次门、放心办完事”。推动群众纽带联系更加“亲密”,扎实开展服务群众活动,主动靠前统计轨道乘客实际需求。今年以来累计帮助群众400余起,被中中央二套、新华社、新安晚报、安徽商报、合肥晚报等媒体报道18篇,被警方、合肥警方、合肥轨道公安等官方媒体报道14篇。上演“生死时速”的赵云救助晕倒女乘客的事迹在中央二套及警方等刊登与播放、“翻越围栏救人”的魏子豪救助乘客事件在新华社及合肥警方、合肥晚报等媒体刊登。二是实行“不间断服务”制度。将上班时间提早到跟随地铁通行时间,并且时刻安排人员在站厅、站台进行巡逻,方便来往乘客及时求助及一些问题的咨询,解决疑难问题。三是建立“案(事)件登记”制度。每一起求助、每一条信息都要记录在案,都要经过详细、完整的调查,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真正做到“访民情”、“解民难”、“暖民心”。
(作者 李旭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