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志 > 2022年 > 2022年9期 > 产业/商界 > 产经

安徽生态环保产业的谋与策

  作者:戚良夜 张应松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2-09-23
环保企业要坚定信心,苦练内功,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绿色低碳为方向,安全生产为底线,求合作、求市场、求转型、求发展。

为及时了解安徽省生态环保产业运行形势,安徽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问卷调查了60余家大中小会员企业情况,形成了2022年上半年生态环保产业运行形势分析报告。

总体来看,2022 年上半年,生态环保产业总体运行减速明显,但仍保持正增长,就业情况基本保持平稳。

增长放缓

2022年二季度,安徽省生态环保产业整体营业收入增长进一步放缓,经营成本上升,经营利润和利润率下降,融资环境总体平稳,用工情况稳定向好。

一是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利润率下降。二季度,生态环保企业整体成本上升利润率下降。从问卷反馈情况来看,31.3%的企业利润率同比下降,43.8%的企业利润率持平,24.9%的企业利润率同比上升。

二是疫情对行业运行产生明显影响。问卷结果显示,31.3%的企业经营明显受到疫情影响;68.8% 的企业受到疫情影响,但不明显。受疫情影响,出现业务扩展困难、甲方付款延迟、拖欠款增加等情况,生态环保企业的资金压力进一步加大。

三是仍有部分企业未享受到政策优惠。2022年以来,国家出台包括减税降费、金融扶持、扩大投资、 企业纾困、就业稳岗等各类优惠政策超过 40 项,其中多项政策惠及生态环保产业。各项政策为纾解企业经营困难、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从问卷调研情况来看,78.1%的企业享受到有关政策优惠,但仍有21.9%的企业未享受到有关政策优惠。

产业运行展望

从问卷结果来看,企业对2022年三季度和全年发展形势总体持乐观态度:62.6%的企业预计2022年三季度营收增长,其中12.5%的企业预期营收增幅在20%以上;50%的企业预计2022年全年营收增长,其中9.4%企业预期营收增幅在20%以上。

安徽省生态环保企业中小企业居多,风险控制能力不强,企业资金链脆弱,二季度监测调查显示,在疫情叠加经济下行形势压力下,不同规模企业经营出现分化,小微企业在营收、经营利润、新增订单、利润率等指标下滑比规模较大企业明显加剧,仅规模1亿元至10亿元的企业应收账款增长情况较其他规模企业明显改善。即便大部分规上企业营收增长,但利润很浅薄。

造成环保行业“增收不增利”主因:首先是应收账款回收难度增大。受国内经济下行、疫情反复、环境治理行业市场竞争加剧、财政支付压力等影响,不少企业上半年获取以市政环境为主的订单及项目实施进度不及预期,工业环境订单量虽得到快速放量,但产值转化存在滞后性。

其次是企业客户主要为国企和政府单位,受市政项目竣工和审计结算流程长、政府方客户付款审批程序复杂及部分地方政府换届等因素影响,部分完工项目存在验收、结算进度推迟和部分老旧项目回款不及预期,造成收入和利润同比下降。同时,研发投入成本也在增加。很多企业为适应市场及客户对新技术、一体化服务新需求,进行新产品开发及现有产品升级提档,由于研发投资收益周期较长,开拓市场的投入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直接的经济利益,影响当期净利润。

第三是疫情导致产能下降。因疫情原因导致项目推进受阻,产业链上下游互相牵制,在采购、工程建设、生产、销售等环节均存在不同程度延迟,导致获取订单及项目实施不及预期。

深入分析发现,安徽环保产业发展还存在以下短板。

一是政策扶持对标苏浙沪尚存短板。截至目前,安徽省和部分地市谋划的系列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专项政策中,对标苏浙沪等省市依然存在一定短板。随着大批央企、国企头部企业跨界涌入环境装备制造、智慧环保、大数据等领域,环保产业竞争加剧,全省环保企业七成以上为小微企业,抢占市场竞争中“产业皖军”长期处于历弱势位,很难有效占领本地市场。特别是环保产业集成度低,龙头企业数量在长三角地区中较少,企业规模小散弱,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依然存在。

二是水治理领域缺乏前瞻性思维。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包括前期设计、施工、后期运维,专业性、复杂性较强。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现行做法,污水治理领域目前普遍存在“重施工、轻技术、轻设备、轻运维”,导致污水治理投资大、后期效果不稳定。且当前农村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多数未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机衔接,存在脱节、不协调的现象。

三是国企民企同台竞技挤出效应明显。在安徽已上市环保企业中,仅东华科技营收超60亿、中节能国祯营收超40亿,其余上市企业营收基本在10亿左右,与广东、北京、上海、重庆等地环保企业体量差距较大。

尤其是合肥市的环境治理项目大多数被央企或省外大型环保企业承接,市内企业参与度较低,构建多元参与的市场体系是安徽环保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方向。

对策建议

展望未来,疫情带来的成本增加、工程延期的同时,还会影响企业跨省与海外业务拓展计划,环保企业唯有夯实基础苦练内功,才能把受疫情影响降至最低。

一是污染治理模式要高瞻远瞩统筹规划成体系作战。安徽省众多水污染治理头部企业建议,治水一定要强化以流域为单元的水环境治理系统模式,这是河流治理根本方向。在安徽省重点流域规划中,要让专业化的企业参与顶层设计规划,打造“政府采购服务-企业参与顶层设计规划-工程分步实施-厂网河一体化-流域水质稳步改善”的典型模式。

其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应坚持统筹统建,即以县区为单位统一筹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确保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标准一致、处理工艺一致、出水标准一致、运营平台集中,避免乡镇把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纳入人居环境治理项目统一打包招标,最后把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仅仅当成工程项目建设,导致污水处理设施设备质量参差不齐、出水标准难以全面达标,失去了污水处理根本目的。同时可把农村污水处理项目设计和运营交给专业的水务公司负责,政府可统一建设监控平台,实施在线精准监控提高监管效率,由运维企业派遣专业运营人员操作,政府定期对出水质进行抽样检测,并对运维企业实施考核,对考核不合格单位及时处罚更换。吸引社会资本增大对农村污水治理投入,政府可从政策保障、税收优惠、项目运作等方面提供支持。

二是构建多样性、多要素产业市场。在具备一定环保产业集聚基础的地区,可由政府或协会牵头,环保企业积极参与发展环保产业集群。疫情对于环保企业一个突出影响就是产业链的暂时中断。加快发展环保产业集群,完善上下游配套,不仅有助于环保产业的整体技术发展和成本下降,也有助于在疫情等突发事件下的产业链安全,将突发事件影响降至最小。

面对疫情带来的困难挑战,环保企业要坚定信心,苦练内功,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绿色低碳为方向,安全生产为底线,求合作、求市场、求转型、求发展,用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标准、一流的人才、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企业家来应对挑战,坚持不懈地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推动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一体化、复合型发展。因此政府应鼓励省内环保企业相互协作抱团集约化发展,联合参与标准制定,对主导编制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的环保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安徽环保上市板块当以打造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目标,形成产业链竞争优势,加强与本地“专精特新”中小环保企业的沟通合作,充分利用其在技术创新、市场反应、企业运作等方面的灵活性,结合自身的人才、资金、规模实力,适时进行项目、技术分包或服务外包,带动各细分领域的精益化可持续发展,实现抱团取暖整体跨越。

(作者单位:安徽环保产业协会)

0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