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首页大图切换

省委书记多次强调,这项工作有何深意?

  作者:策叔  编辑:纪海涛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3-05-26

“安徽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主动靠上去、全力融进去。”

“安徽借上了长三角的‘东风’、搭上了一体化的‘快车’,是最大的发展红利、最大的发展动能。”

决策杂志(微信ID:juecezazhi)梳理发现,履新安徽省委书记70多天来,韩俊密集开展基层调研,广泛会见各界客商,多次强调了长三角一体化对安徽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3周年。韩俊强调,全省上下要把融入长三角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在调研、会议等多个场合,长三角一体化成为高频率出现的关键词之一。这项工作,韩俊为何多次专门“点题”强调?

今天,策叔带你一起来看。

“最大红利、最大动能”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安徽来说意味着什么?

3月16日,韩俊履新安徽省委书记后调研的第一站,来到了六安市金寨县,他在调研中强调,“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继往开来,艰苦奋斗,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取得更大的成就。”

这是韩俊在调研中首次明确提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上海市党政代表团来安徽考察

3月17日,上海市党政代表团来皖考察,这是今年长三角沪苏浙皖相互“走亲戚”的启动之旅。4天后的3月21日,江苏省党政代表团来皖考察。

在皖沪、皖苏交流座谈会上,韩俊说,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为安徽注入巨大动能,安徽获得的政策红利巨大、受益巨大。

江苏省党政代表团来安徽考察

两个“巨大”,凸显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给安徽带来的影响力之深、推动力之强。

决策杂志(微信ID:juecezazhi)注意到,在安徽省内各地市调研中,韩俊也多次“点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滁州市和马鞍山市是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桥头堡”。4月6日至7日,韩俊在两市调研期间,特别强调“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当前安徽面临的最大红利、最大势能”。

在滁州,韩俊专门调研了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该园区是中新两国、苏皖两省、苏滁两市合作共建园区。韩俊勉励当地要“借东风、搭平台、抓机遇”,打造省际合作的典范,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引领性、标志性成果。

韩俊在滁州市调研

5月17日,韩俊首次以安徽省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的身份,主持召开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暨安徽省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会上,韩俊指出,“安徽加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亲自推动的结果。安徽借上长三角的‘东风’、搭上一体化的‘快车’,是最大的发展红利、最大的发展动能。”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长三角一体化对安徽发展的“两个最大”?

首先从区域经济格局和资源要素集聚来看。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是链接国内与国际市场的门户,是全球高端经济要素、高能级市场主体、高层次人才和全球资本的集聚地、配置地,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强劲活跃的增长极。而安徽是这个增长极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从安徽“融长入圈”来看。安徽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后,就能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借力长三角嵌入全球产业链、参与高端供应链分工。安徽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就是发展红利的经典例证之一。

再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5年实践来看。一组数据,清晰印证了这个“最大动能”对安徽发展的带动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5年,是安徽加快实现跨越式发展的5年:安徽经济总量迈上4万亿元新台阶,2022年全省GDP达到4.5万亿,占长三角的比重达到16%,比2018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区域创新能力由2018年的全国第10位上升至2022年的第7位;2022年进出口总额达到7530亿元,比2018年增长81.5%,占长三角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合肥联通长三角主要城市的2小时高铁交通圈全面形成。

但经济数据的改变,只是一个层面。数据变化的背后,是安徽树立起崭新的区域形象和新的发展历史方位,“安徽正处在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

安徽的强劲上升表现在哪里?这里面蕴涵的内容有很多,但从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来看,“扬皖所长”也正是安徽的优势所在。

四个“扬皖之长”

一体化发展中要“扬皖所长”,首先是明确安徽“长”在哪儿?

5月17日,在安徽省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上,韩俊深刻分析了安徽的四个“长”和要做好的四篇大文章。

一是要扬“创新活跃强劲”之长,做好加快创新要素高效集聚大文章。

创新是安徽的“金字招牌”,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科大硅谷、合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等重大战略平台相互叠加。4月24日,韩俊在深入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加快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工作会议上强调,安徽的高能级创新平台加速集聚,重大原创成果持续涌现,科技创新转化应用水平快速提升,科技产业融合发展蓄势聚力,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在全国创新格局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安徽将创新型省份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旗帜性抓手”,与沪苏浙共同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共同推动“卡脖子”技术突破,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增强科技创新自立自强能力。

围绕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韩俊多次强调,“要在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上当好示范,完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机制,健全科技投入机制,真正像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一样打造创新环境。”同时,也要加强与相关高能级创新平台的交流合作,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做好产学研协同与产教深度融合文章,全力吸引创新要素在安徽集聚,进一步推动安徽创新能力上一个大台阶。

韩俊在芜湖市调研

二是要扬“制造特色鲜明”之长,做好深化产业链对接协作大文章。

安徽的制造业很“燃”也很“硬核”,全球10%的笔记本电脑、20%的液晶显示屏在安徽生产,全国每3台冰箱、4台洗衣机、5台空调就有1台是安徽制造;2022年,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居全国第7位,到2025年,安徽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向安徽集聚,在多个领域树立起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地标、产业形象。

在一体化进程中,如何深化与沪苏浙的产业链对接协作?韩俊强调,安徽要“坚持自主培育与主动承接相结合,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把共建产业合作园区作为有效载体,加快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进一步补链、固链、强链。”

韩俊在安庆市调研

三是扬“生态资源良好”之长,做好良好生态环境价值转化大文章。

安徽生态资源丰富,正着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这也是安徽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的生态红利。韩俊指出,要“协同保护长江生态,协同改善环境质量,协同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同时,要注重价值转化,“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因此,安徽需要创新旅游发展思路,大力引客入皖,加快建设“大黄山”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打造长三角(安徽)生态绿色康养基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培育壮大民宿经济,打造长三角休闲旅游的“后花园”。安徽还要发挥农业生产优势,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增值文章,推动农业全面提质增效,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大粮仓、大厨房”。

实际上,不管是“后花园”还是“大厨房”,都是安徽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做好生态环境价值转化要着力的方向。

四是扬“内陆腹地广阔”之长,做好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能级的大文章。

安徽承东启西,具有连接沪苏浙、辐射中西部两个扇面的区位优势,是长三角与中部地区的战略链接,是两大国家战略唯一的交集地区。在这样的经济地理上,安徽处在经济几何中心的位置上,以合肥为圆心,500公里为半径画一个圈,集聚了全国30%的人口、35%的经济总量和40%的消费市场;如果以1000公里为半径,就覆盖了90%的经济总量。

但要发挥出这样的区位优势,安徽就要“加密扩容开放通道,加强东西横向大通道和长江以北交通等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加快建设综合性智慧化物流交通体系。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进一步提升开放外向度。”

韩俊在阜阳市调研

在安徽全省域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同时,更要格外重视省内区域间的均衡发展。5月18日至19日,韩俊在阜阳市调研期间特别强调,皖北地区要加快跟上全省乃至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步伐。

在部署加快皖北地区全面振兴的举措时,第一条就是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发挥区位、交通、市场、资源等优势,主动靠上去、全力融进去,努力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四个“之长”,既彰显了安徽特色,也展现了安徽自信,为安徽在长三角一体化大局中找准优势、发挥优势提供了指引。

韩俊在宣城市调研。宣城市是安徽省唯一与苏浙两省都毗邻的地市,是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最前沿。

紧扣两个关键词

指明安徽优势的同时,也阐述了安徽下一步如何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主攻方向。围绕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可以感受到安徽的清晰导向和积极作为。

首先是在“主动融入”中实现一体化发展。

在与上海、江苏党政代表团交流中,韩俊都表示,安徽要“主动靠上去、全力融进去”。

在长三角一体化中,沪苏浙地区产业实力雄厚,安徽将紧紧抓住产业外溢的机遇,加大产业项目招引力度。韩俊强调,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积极开展全产业链招商,特别要开拓思路,加大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招引力度,力争落地更多牵动性大项目。”

统计数据显示,在2022年,沪苏浙在皖投资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个数,比2018年增长了50.7%,实际到位资金超过万亿,占全省投资资金的比重近60%。

其次是在“对标学习”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长三角是产业发展的高地,也是改革创新的高地,有一系列走在全国前列的好做法、好经验值得学习。

3月29日,安徽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上,韩俊指出,要对标沪苏浙优化人才政策,打造吸引各类人才高地。4月19日,在省辖市市委书记、市长一季度工作会议上,韩俊再次强调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在项目建设、营商环境打造、社会民生工作等方面,全面与沪苏浙展开对标。

对标学习沪苏浙,安徽已开展了多年,特别是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以来,安徽从省直部门到16地市、104个县市区,都在全面贯彻与沪苏浙等高对接的思维理念,开展干部人才交流,研究提出了契合地方实际、彰显优势特色、有针对性的对照学习指标体系和具体举措,使得全面融入落到实处。

安徽与沪苏浙有广泛的利益交汇点,只有全面推动合作共赢,才能画好高质量一体化的“最大同心圆”。

5年来的实践也充分证明,高质量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将进一步破除区域壁垒,从南边的G60科创走廊到北边的沪宁合创新发展带,都在着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连加速融合,在苏沪浙皖协同中创造出更多的发展红利,各方都能从中收益。

新征程上,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需要同频共振的联动,更要有常来常往的互动。2023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将在安徽举行,沪苏浙皖主要领导将再次聚首,共商如何更好地发挥上海龙头带动,携手苏浙,扬皖所长。

面向未来,我们可以相信,安徽将努力当好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上进生”!

(指导:张道刚   执笔:胡磊 王运宝)

0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