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又有一个大动作。
6月16日,阜阳城市圈高质量发展论坛举行,这是2023阜阳投资贸易洽谈会的首场平行论坛活动。
就在一个月前,5月17日,皖豫两省7市21县齐聚阜阳,宣告成立阜阳城市圈文旅联盟。
决策杂志全媒体记者从论坛现场了解到,本次阜洽会,皖豫两省13个毗邻阜阳的县市区代表出席,大家相互交流沟通,共商区域协调发展大计。在论坛上,阜阳市与13县(市、区)还共同签署了阜阳城市圈城市合作协议,推动阜阳城市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市委书记的四句话
6月16日,阜阳市委书记孙正东,阜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刘玉杰与13个毗邻县市区负责同志举行工作会谈,共商经济协作、城市发展等事宜。
孙正东指出,阜阳与周边13个毗邻县市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经济相融,深厚的感情和紧密的联系让彼此携起手共叙友情、共谋发展。
决策杂志注意到,在座谈交流时,孙正东着重强调了四个方面。
一是“打好合作牌”,协同做好发展规划编制,完善定期会商会办制度,整体推进阜阳城市圈追赶型跨越式发展、不断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步伐。
二是“下好融合棋”,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交通互联互通、民生同保共享,促进各地发展互动并进、相得益彰。
三是“走好绿色路”,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擦亮阜阳城市圈的绿色底色。
四是“绘好文旅图”,推进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阜阳城市圈文化旅游联盟建设、数字赋能文化产业发展,打造阜阳城市圈高水平的文旅活动品牌。
在论坛上,阜阳市毗邻县市区负责同志在交流发言中表示,将把握发展机遇,加强密切合作,积极融入阜阳城市圈,在资源共享、产业协同、功能互补、错位布局上下功夫,推动协作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共同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携手打造皖豫城镇协调发展示范区和新兴增长极。
阜阳城市圈。出自《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
区域经济的“大棋局”
2021年10月,安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首次提出建设阜阳城市圈,并提出阜阳城市圈与合肥都市圈联动发展。2022年3月,安徽省政府印发实施《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进一步明确了阜阳城市圈的空间范围。
阜阳城市圈是以阜阳市中心区为核心、100公里为半径,涵盖阜阳市辖8个县(市、区),亳州市辖利辛县、涡阳县、谯城区,淮南市辖凤台县、寿县,六安市辖霍邱县;河南省周口市辖沈丘县、郸城县、项城市,驻马店市辖新蔡县、平舆县,信阳市辖固始县、淮滨县,共7个地级市、21个县(市、区)的跨省际城市合作平台,区域总面积3.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3000万人,2022年,区域地区生产总值近80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12月27日,阜阳市与毗邻的省内6县(区)及河南7县(市)成立了阜阳毗邻县市区经济协作会,通过了《阜阳毗邻县市区经济协作会倡议书》。在此基础上,阜阳市与13个毗邻县市区共同打造成为皖豫城镇协调发展示范区和新兴增长极。
自2021年发布阜阳毗邻县市区经济协作会倡议书以来,阜阳城市圈已由地方实践上升为省级战略,圈内城市合作不断深化。
深化合作的背后,是一盘区域经济的“大棋局”。
以阜阳市中心区为坐标原点来看,阜阳市域有户籍人口超1000万,是全国知名的千万人口大市,目前正在努力把人口数量变成人力资源优势,并与区位、交通、政策和农业共同构成阜阳发展的五大优势。
再从区域经济格局上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中原城市群建设四大国家战略在阜阳交汇叠加,政策乘法效益日益凸显。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阜阳挺进全国经济百强市之列,是全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市之一,在十大经济增长最快城市中排名第2位。
六个协同与三篇文章
在阜阳城市圈高质量发展论坛上,阜阳市与13个县(市、区)共同签署了阜阳城市圈城市合作协议。
据悉,阜阳城市圈城市合作协议包括合作宗旨、合作期限、合作内容、保障措施等内容。
合作协议提出,2023年至2035年,阜阳市全域与周边毗邻13个县(市、区)将加强包括协同共建城市圈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协同推动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协同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协同深化产业联动创新发展;协同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协同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合作等六个方面的协同合作。
为顺利推进合作,阜阳与毗邻13个县(市、区)建立阜阳城市圈会商会制度,成立城市合作办公室。阜阳城市圈会商会负责协商解决规划统筹实施、政策统筹制定、工程统筹推进等重大问题,由规划范围内各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每年轮流召开1次。
在本场论坛上,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做了主题发言,对阜阳城市圈提出建议,可以概括为做好“上下、左右、内外”三篇文章。
“上”就是要贯彻落实好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阜阳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加速打造长三角区域重点城市,持续拓展全方位链接合作,包括推动苏阜产业园区实体化运行。加速打造长三角区域重点城市,建设成为长三角一体化与中原城市群的战略链接。
“下”就是要站在区域发展全局的角度推动各项工作开展,提升工作推动规格,特别是要深入开展科学论证。
“左右”是指“左右”互动,有效畅通都市圈协作机制,加快建立健全都市圈多层次沟通交流机制,为全方位推进都市圈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包括既要加强城际协调协商内容,建立健全包含决策层、协调层和执行层的城市间多层次合作协商机制,也要创新跨行政区管理方式,推动跨界毗邻片区作为跨行政区经济管理改革试验田。
“内外”是指“内外”联动,深度链接合肥都市圈发展。
“内”就是要提升能级,加强阜阳中心城市建设。中心城市是城市圈建设的核心,是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主引擎。6月17日开幕的阜阳投资贸易洽谈会,主题聚焦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两化”突破,推动阜阳加快追赶跨越,提升城市能级。
“外”就是要借力发展,深度链接合肥都市圈。从城市发展规律来看,依托节点城市沿轴带,特别是交通轴带的“点—轴”式发展,有利于城市圈的培育形成,阜阳城市圈可依托商合杭等交通动脉为开发建设主轴带,嵌入合肥都市圈,借力赋能。
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阜阳加快推进与合肥合作共建,与江苏苏州建立结对帮扶合作机制,阜阳I型大城市建设正在驶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