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志 > 2020年 > 2020年12期 > 路径/实务 > 区域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之争

  作者:周乐萍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0-12-20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之争,既有海洋领域的老牌劲旅,又有众多后起之秀,角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背后,不仅是各城市在海洋经济基础方的较量,更是一场城市经济实力的全方位比拼。

“你问我要去向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

国庆节前,深圳市副市长张勇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不断增强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含金量和辨识度”。

此前,自然资源部对时任青岛市长孟凡利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支持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议进行了答复,明确表示“青岛具备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优势。”

从2017年5月《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以来,目前已有深圳、上海、广州、青岛、天津、大连、宁波、舟山等八个城市,提出要“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思路与方案。

这些城市为什么要竞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哪座城市最有希望突围?

你追我赶、飞跃向前的建设热潮

目前来看,国内外对“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更多耳熟能详的是全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等,以及一定城市功能界定的概念,如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城市等。

从城市发展历程来看,最早依据城市规模或者商贸活动,形成了全球城市或者世界城市,并依据城市规模形成世界城市网络。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尤其是全球化、网络化、城市化的不断加强,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成为融入世界城市网络,完成城市分工的重要特征。

由此分析,可以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狭义的定义为“海洋属性的全球中心城市”。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可以看作是全球海洋发展系统的中枢或世界海洋城市网络体系中的组织结点,全球城市、中心城市和海洋城市的合集,既具有全球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和对外开放度,中心城市的区域规模效应和辐射带动力,同时也具有海洋城市的特有属性。

正因如此,各地对于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视,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先后有八个城市宣布竞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特别是2020年,出现你追我赶、飞跃向前的建设热潮。

2020年1月, 深圳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组建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高质量办好海博会”等;

2020年3月, 浙江出台了《2020年海洋强省建设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将“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定为全省目标,具体由宁波、舟山分别启动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规划建设;

2020年4月, 大连正式实施《大连市加快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不但提出了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还具体给出了五大核心任务及阶段目标;

同样是4月,上海在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议提案办理答复座谈会上回应,研究将“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纳入上海市“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当好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排头兵和先行者”;

2020年5月, 青岛举行经略海洋攻势推进情况质询会议,明确提出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

在2020年全国两会上,青岛又提出六个“恳请”,第一条就是“恳请支持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位列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上合组织成员国技术转移中心之前。

上述几个城市,既有青岛、天津、大连海洋领域的老牌劲旅,又有上海、深圳、宁波-舟山众多后起之秀,角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这一名号的背后,不仅是各城市在海洋经济基础方面的较量,更是一场城市经济实力的全方位比拼。

深圳与上海最被看好

以传统的海洋城市来看,青岛、天津、大连都算是具有一定历史的海洋城市,海洋产业体系完善,具有一定的海洋经济发展基础,但是作为中心城市的作用尚有欠缺。上海、深圳、宁波算是新兴的海洋城市,在城市辐射力和区域带动作用方面具有优势,但是海洋经济发展基础尚有不足。

从目前提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的城市来看,八城都具有一定的航运中心地位,且与国内外相比,都具有较强的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实力。

2020年1-9月的国内港口吞吐量排名中,宁波、舟山、上海、青岛、广州、天津6个城市港口进入前十,集装箱吞吐量皆进入前十位。2020年世界十大港口排名中,只有大连港未入选,上海港蝉联第一位已经11年。

从建设方案来看,上海提出不断完善现代航运服务功能,深圳提出了“与香港共建国际航运中心”,青岛提出要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天津提出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宁波-舟山提出港城一体化发展向世界一流强港转型,大连提出要提升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能级。

可见,加强港口建设,提升港口配置能力,优化港航服务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航运中心,成为各城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发力点之一。

海洋经济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各海洋城市发挥区域带动作用的发力点。传统的海洋城市,青岛、天津的海洋经济发展成果显著,2019年海洋总产值占地区总产值的28.7%和26.7%,海洋经济增速分别达到15%和11%。新兴的海洋城市,上海、深圳、宁波等以海洋新兴产业发挥海洋经济带动作用明显。

从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来看,各地市积极布局海洋产业园区,促进海洋产业集聚组团式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海水综合利用等成为各地产业园区集聚发展的首选。尤其是上海、深圳、宁波等新兴海洋城市,在布局中更加偏重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海洋服务业的选择,也更具优势。

借鉴全球城市评价体系和国际中心城市、国际金融中心及国际航运中心等评价体系,可以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评价体系的一级目标设为: 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吸引力,再将一级目标层划分为六大准则层: 区域经济中心、区域创新中心、区域文化中心、区域服务中心、区域开放中心、区域海洋中心。根据这六个指标再细化出36个三级指标,得出沿海地区海洋中心城市得分与排名。

数据显示,上海、深圳得分较高,二者在全球城市排名中,皆位于前列。从传统的城市评价指标来看,上海、深圳在宏观经济基础、基础设施、对外经贸、文化交流方面,皆可位于世界城市前列。

综合来看,在这些城市中,最被人看好的便是上海与深圳,毕竟两城都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被点名。广州、天津、大连、青岛、宁波得分相近,差距不大,这也是这些城市持续加力鼓与呼的背景所在。

哪些不同?

各海洋城市的海洋经济发展基础不同,在布局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过程中,在突破点、发力点上都有所不同,尤其是与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紧密相连的海洋产业选择、科技创新突破和城市发展策略。

从海洋产业选择上来看,目前提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各地市,在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且在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特色的海洋产业。

传统海洋城市,青岛、天津对于海洋产业的选择更加全面,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及新兴海洋产业扶持皆有。在海洋产业园区建设中,因为具有一定的海洋经济发展历史,对于园区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也成为传统海洋城市面对的难题。

新兴海洋城市,上海、深圳、宁波则面临海洋新兴产业体量太小,增长点不足的问题,因此更注重海洋新兴产业链条的延伸与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尤其是创新链、技术链与产业链的整合是亟需面对的问题。

大连、舟山的海洋经济发展相对较弱,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尚存在不足,更多的是从融入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整合区域海洋资源方面入手,在海洋产业选择的发力点上也更加保守。

从海洋科技创新上来看,相对于各地市海洋产业的发展情况,海洋科技创新力量的不平衡更加明显,因此结合各地市海洋经济的发展,对海洋科技创新的突破点也不同。

上海、深圳本身就是科技创新力量的集聚地,人才、资金、技术储备相对充足,但涉及到海洋方面尚需新的突破。深圳在全球海洋中心建设过程中,前期重要任务就是促进海洋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青岛、天津拥有较长的海洋经济发展历程,是诸多海洋科研机构的集聚地,且具有一定海洋科技成果储备,但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存在不足。宁波、大连、舟山在海洋科技储备方面明显较弱。

从海洋城市发展策略来看,城市作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载体,各地市依据自身情况在城市发展的着力点方面也存在诸多不同。

各地市在考虑自身发展情况中积极与国家战略对接,深圳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宁波、舟山对接长三角一体化,都具有“湾区+海洋”的发展模式,青岛、天津、大连相对来讲与国家战略对接相对较弱,积极融入北方海洋经济圈,区域竞争和合作并存。

从城市发展理念来看,青岛、天津、大连是比较著名的海滨城市,海洋生态优化,海城一体在规划方案中更为明显;上海、深圳、宁波——舟山作为新兴海洋城市更注重海陆一体化发展,港城联动的打造更具有特色。

同时,上海、深圳作为国际性城市,在发展方案中更具有国际眼光,在城市治理中更注重与国际形势相接轨,更加积极地面对海洋经济国际市场,以及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治理。青岛、天津、宁波更注重区域中心的打造与影响力的发挥,大连和舟山更注重对区域资源的对接与承续。

(作者单位:山东社科院山东省海洋经济文化研究院)

0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