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智库 > 区域经济

省委书记密集调研这项工作,有何深意?

  作者:姚成二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3-07-19

当省委书记在调研中多次关注同一个主题,必有深意。

7月16日,安徽省委书记韩俊在合肥长临河古镇、大蜀山半边街调研时指出,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突出特色和创意,让传统文化融入时代精神。建设创新型文化强省,要下功夫保护利用好古镇古村、古建筑和名人居所,打造乡村旅游精品。

决策杂志梳理发现,“建设创新型文化强省”,是韩俊在密集调研中关注的一个重点:从中国宣纸文化园,到黄山西溪南村;从池州杏花村,到安庆再芬黄梅剧场;从安徽博物院,到安徽名人馆、安徽美术馆;从合柴1972文创园,再到合肥包公园……

韩俊多次深入一线,调研文化强省建设。他强调指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文化既是重要内容、重要标志,也是重要支撑、重要力量,要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和时代特征的创新型文化强省”。

韩俊在合肥市大蜀山半边街特色街区调研,与黄梅戏文艺爱好者驻足交谈。

文化建设是中央高度关注的大事。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提出了“第二个结合”,为全国各地推进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文化大省,安徽开展了一系列前瞻性谋划和工作部署,“做好新时代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创新者、传播者”。

韩俊密集调研,并主持召开文化强省建设座谈会的背后,有什么样的深意?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安徽的文化强省建设。

韩俊在合柴1972文创园调研

“三个维度”

提起安徽文化,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什么?

是凌家滩玉器,是老庄哲学、桐城派,还是文房四宝、徽派建筑,亦或是黄梅戏?

每一种印象,都是安徽厚重历史文化不可缺少的拼图,背后都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韩俊指出:“安徽作为我国南北交汇的中心地带、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过渡的桥梁纽带,南北文化在这里碰撞演变,各类文明在这里汇聚交流,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明积淀,使安徽成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和传承复兴地。”

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是安徽的优势之一,“自古以来,安徽人杰地灵、学风昌盛、人才辈出,历史文化灿烂辉煌,是不同时期演绎中华文明精彩华章的重要舞台。”

比如,魏晋建安文学开一代诗风,宋明时期集儒家之大成的程朱理学,成为中国哲学史上一个高峰,盛行明清三百年的桐城派久负盛名,徽学与藏学、敦煌学并称为中国三大地方显学。

这些都是安徽打造文化强省的丰厚家底。

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也为安徽文化建设提供了滋养与支撑,突出表现在文艺创作和产业发展的成效上。

以优秀文化为底本,安徽组织推出的电视剧《觉醒年代》、黄梅戏《邓稼先》等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文艺精品,先后摘得“五个一工程”奖等重磅奖项。2021年,安徽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1889.63 亿元;2022年,全省规上文化产业资产总计4300.7亿元,比上年增长7.9%。安徽出版集团连续12 次、新华发行集团连续 13 次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

在这个过程中,安徽发挥创新优势,在文化发展中涌现中很多亮点。

特别是在皖南地区,持续打响黄山、徽州两大顶流IP,大力融入“山水村夜”,发展文旅新业态,创作文创产品,催生出“醉美”黄山的一步一景,成为游客喜爱的“网红打卡地”。

可以说,安徽文化资源有优势、文化建设有成效、文化创新有亮点。这三个维度是安徽打造文化强省的强劲动能,也是大有可为的潜力空间。

当然,文化强省建设的范畴很大,不仅局限于这三个维度,还包括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文化服务、社会文明建设等,这些领域安徽也在出新出彩。

但更进一层,当我们把安徽文化建设放在区域经济的坐标系中观察时,就会看到更多层面的发展状况。

韩俊在安徽博物院新馆参观安徽文明史基本陈列,调研文化强省建设。

缺乏现象级文化“爆款”

在看到优势、成效和亮点时,也要看到安徽虽是文化资源大省,但还不是文化强省,突出表现在文化资源优势与文化发展态势不相匹配,文化软实力不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不完善,文旅产业链条不长,文化新业态不多等方面。

从全国来看,2021年,安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44%,低于全国4.56%的平均水平,也低于沪苏浙同期水平。

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中,北京、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山东、福建、四川、河南、湖北位居前十位。

从周边省份来看,同为文化大省,2021年,湖南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2394.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24%;河南为2590.66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46%。

一位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分析认为:“通过近些年的发展,安徽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形象显着提升,安徽文化软实力也要相应跟着硬起来,才能与不断跃升的经济硬实力相匹配。”

这也引发很多人的追问:安徽的文化资源优势,为什么没有转化成蓬勃的文化发展态势?

多位专家分析认为,一个主要原因是,转化的方式方法不多,尤其是缺乏现象级的文化“爆款”产品。

实际上,安徽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一直都在,关键是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化“活”起来、“热”起来、“潮”起来、“火”起来。

决策杂志(微信ID:juecezazhi)关注到一个现象,过去大家去北京故宫,看的都是建筑和文物;现在去故宫,还要看文创产品、影视拍摄打卡点,故宫推出的一系列顺应时代发展又有文化内涵的爆款文创产品,每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

从全国范围来看,四川三星堆的考古发掘,直播一次就收割一拨流量,被称为霸屏的顶流;河南通过专注于挖掘传统文化内核,推出“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打造出《唐宫夜宴》《清明奇妙游》等爆款节目,成功火出圈;贵州台江“村BA”、榕江“村超”,不仅有体育运动之美,更有文化之秀,长期“霸屏”登上热搜,赚足了眼球。

相比之下,安徽尽管也推出了如“徽风皖韵”“文房雅集”“青铜古韵”等文创系列产品,但还没有在全国形成“出圈”“圈粉”之势,一些文化IP、文创产品也缺乏吸引力、传播力。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安徽的文化供给水平不足,要素保障能力不够等。这些固然是安徽文化强省建设的短板,但也是发展的空间。当下,安徽正在亮出实招。

韩俊参观宣城中国宣纸文化园

“五篇大文章”

一个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一个区域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文化的支撑。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考察时指出,“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这里不仅有历史文化的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一席话,描绘出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区域,人文与经济共生共融的新图景。

当前,安徽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更加需要文化的支撑,“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的目标,要认真谋划、扎实推进。”

那么,安徽文化强省建设的着力点在哪?这是必须要明晰的方向,有了着力点,才知道往哪里下力气、下功夫。

决策杂志(微信ID:juecezazhi)注意到,安徽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谋划做好五篇大文章。

首先是是做好文化铸魂的大文章。推进文化建设,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

6月30日晚,韩俊在观看了红色题材黄梅戏《不朽的骄杨》后,与韩再芬等节目主创人员亲切交流时说,“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多推出一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好作品,多创作一些脍炙人口、寓教于乐的好节目,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其次是做好文化挖掘的大文章。安徽拥有数量众多的文物和文化遗产,只有深耕才能研究阐释出安徽地域文化的价值内涵,不断增强安徽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做好文化挖掘,关键是找到与百姓之间的“融合点”,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百姓日常生活,让百姓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精神滋养。

黄梅戏《不朽的骄杨》(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黄梅戏是最能代表安徽的艺术表现形式,对于建设彰显徽风皖韵和时代特征的创新型文化强省,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在安徽名人馆、大蜀山半边街等多次调研中,韩俊指出,推动黄梅戏、徽剧等地方戏曲创新发展,坚持深入实际、扎根人民,坚持守正创新、推陈出新,总结传承黄梅戏多年来形成的经验、风格和传统,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下功夫,让更多人感受黄梅戏之美,领略徽风皖韵的独特魅力。

在多位文化专家看来,安徽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急需打造出更多像黄梅戏这样具有鲜明辨识度和彰显徽风皖韵的文化新标签,才能在全国“出圈”“圈粉”。

第三是做好高质量文化供给的大文章。文化建设建设要坚持惠民利民导向,优化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布局、资源配置和运行机制,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出更多反映新时代伟大变革、人民群众精神风貌的文化精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润物细无声”,美的力量直抵人心。美术馆是文化惠民的重要形式。韩俊在安徽省美术馆调研时指出,美术馆是人民群众欣赏美术精品的重要平台,努力把美术馆打造成人民群众欣赏美术佳作、提升文化素养的艺术殿堂。

四是做好文化产业的大文章。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做成了就是看得见的软实力、“摸得着的GDP”。

安徽在文化强省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是坚持文旅融合、数字赋能,推进古村落、古民居等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整合资源推动数字创意产业发展,加快建设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在亳州、黄山、宣城、安庆等地调研时,韩俊多次指出,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好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文章,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比如,亳州是中华四大药都之一,有着“华佗故里、药材之乡”的美称,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

今年3月,韩俊在调研时指出,坚持商文旅一体化发展,深入挖掘中药的文化内涵,促进中药与文化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实现以文带医、以药促商、以商富农,全力打造中医药国际市场的“桥头堡”。

从全国来看,不管是河南的中国节日系列,还是最近火热的《长安三万里》,“出圈”的现象级文化爆款,都呈现出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文化和科技融合为动力的基本特征。

如何在文化数字化中寻找新机遇、打造新业态,让流传千年的传统文化“穿屏而出”,也是韩俊多次强调的重点。

在合柴1972文创园调研时,韩俊叮嘱说,充分挖掘城乡文化底蕴,突出特色与创意,融入现代时尚元素,不断丰富多样化、个性化、体验式新型业态。

五是做好文化传播的大文章。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展陈活动和文化交流对话,讲好安徽文化故事,不断提升安徽文化影响力。

体制机制是管根本、管长远的,只有不断深化改革,破除阻碍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文化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6月30日,韩俊就“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作专题党课报告时指出,安徽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重点要谋划实施文化强省十大工程,打造“山美、水美、村美、戏美、味美”的旅游品牌。

文化,是一个地方最好的“金名片”,新时代推进文化建设,“流量就是人心”。

安徽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就要努力推出更多能在全国“圈粉”的优秀文艺作品,把好风景变成好故事,把好故事变成好产品,让安徽文化符号与顶流IP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必将在创造性转化中收获“硬核”文化软实力。

0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