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志 > 2023年 > 2023年7期 > 路径/实务 > 样本

以环境“高颜值” 提升农民“幸福值”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马鞍山范本

  作者:人居环境课题组  编辑:王张晗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3-07-20

一面面内容新颖的彩绘“文化墙”,一排排绿意浓浓的景观树,一条条干净整洁的通村道路,一座座鳞次栉比的农家小院……走进“安徽省文明村镇”马鞍山慈湖高新区林里村,只见村容村貌焕新颜、村级道路干净整洁、健身器材齐备完善,俨然一幅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美丽画卷,农民群众幸福指数逐年攀升,笑容挂在脸上、喜在心上,处处洋溢着幸福。

7月21日,安徽在黄山市召开了全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提出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马鞍山作为安徽东向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桥头堡,在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过程中,高度重视“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学习工作,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加快提升农村居民生态福祉,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了从“整洁美”迈向“生态美”、从“一时美”迈向“时时美”、从“局部美”迈向“全域美”。

马鞍山是如何提升农村“颜值”的?形成了哪些特色亮点?又是如何在学习“千万工程”中作示范的?

“微改造”迈向“精提升”

马鞍山市当涂县围绕农村“三大革命”,开展美丽乡村“打擂比武”活动,掀起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和“五清一改”、美丽庭院、美丽宜居村庄、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热潮,连续7年入选“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

当涂县是马鞍山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生动写照,代表了当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典型路径。从当涂县扩大到马鞍山市,是怎样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

放在首位的是,做好规划。马鞍山坚持“梯次推进”工作思路,根据村庄建设基础、财力可能、群众愿望等,建立村庄建设标准版、升级版、精品版等“新三版”村庄打造标准,引导村庄建设。

其次,推进常态化。马鞍山组建市级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改善行动工作专班,把“四净两规范”“四勤两参与”要求作为深化村庄清洁行动的重要举措,通过设立“村庄清洁日”“清洁指挥长”等,采取“门前三包”“门前三要”等方式,形成村庄自己居住、环境自己爱护、责任自己落实的自我管理机制。

再次,强化“双基”。马鞍山在巩固提升“四好农村路”成果的基础上,有序推动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持续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谋划实施一批“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

在含山县陶厂镇西山村、当涂县护河镇幸福村等地,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创建行动,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教育卫生上,马鞍山持续推进乡村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提升农村教育服务能力;完善村卫生室与乡镇卫生院一体化管理模式,发挥签约家庭医生的健康“守门人”作用,提升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及服务能力。

最后,持续对标。当涂县开展“打擂比武”活动,和县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提升行动,含山县高标准推进美丽庭院创建,全市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美环境”提至“美经济”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资金投入是关键支撑。

在含山县,投资5000万元用于“三版”村庄分类整治,对全县1817个自然村通过进村入户、实地摸排,科学制定一村一案,并针对整治成果开展了“六个最美”评选活动,共评出28条“最美绿道”、20个“最美街区”、100个“最美村庄”、14个“最美民宿”、1000户“最美庭院”、20个“最美厂区”。如林头镇福山片区打响“绿美青龙”品牌,仙踪镇六衖村打造“石头部落”旅游村,清溪镇白衣村创建“清溪白衣”白茶品牌等,让“美丽经济”蓬勃兴起。围绕“美丽经济”,马鞍山拿出了17.82亿的真金白银,让富美乡村看得见。

一是“美经济”怎么投?在市级层面上,马鞍山设立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和农村“三大革命”专项资金。

在县级层面上,各县区积极呼应。和县投资2.1亿元启动乡镇所在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建设;当涂县投资1.1亿元建设“精致大青山、多彩江心洲”项目,打造全域景区;博望区投资7500万元梯次推进1.0-4.0版本美丽宜居自然村建设。

在市县两级资金投入的同时,马鞍山建立乡镇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住户适量付费相结合的经费保障制度,形成了从市到村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二是“美经济”投向哪?马鞍山重点建设含山褒禅山片区、和县鸡笼山片区等7大片区,建设高端民宿、农家客栈、乡味休闲区等,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整体提升,打造精品片区,“引爆”乡村旅游。

在打造样板方面,各县区依托自然环境,鼓励镇村利用废弃池塘、荒地、林地建设便民公园及绿道,推进乡村生态化升级改造。以鸡笼山等美丽乡村示范片区为引领,以最美绿道、最美公路、最美河湖、最美山林等为纽带,串联沿线沿途沿岸乡镇及行政村,形成县域风貌样板区。

在“一村一韵”方面,各县区依托美丽乡村省市级中心村,进一步细化村庄重点特色类型,建设含山太湖村等民宿共富村、当涂桃花村等未来乡村、当涂万山村等人文风情村,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在保持乡村原生态风貌的同时,擦亮徽风皖韵,打造具有“诗城韵味”的村庄环境和“马鞍山气质”的美丽乡村。

三是“美经济”投出有什么效果?在立足本地产业和生态资源优势的基础上,马鞍山建设生态养生带、产业风情带、诗画山水带、运动休闲带等,推动“三变”,即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2023年上半年,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达8.87亿元,增长20.2%;全市实现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超23.74亿元,增长125.7%,有力促进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

“环境美”延向“心灵美”

“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等宣传标语,在和县石杨镇各村(社)的文化墙上随处可见,村民们也以文化墙上的内容为行为标准,积极践行尊老爱幼、邻里互助、文明和谐的社会新风尚,身体力行地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活动中。马鞍山是如何塑造“心灵美”的?在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化”手法。

一方面,树立农民意见中心化的思路。马鞍山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紧紧围绕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让人民群众在共谋共建、共管共享中获得幸福感。2022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安徽首位。

譬如,在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回头看”中,马鞍山按照“三个是否、三个确保”的要求,重点根据每户的反映,查看在使用情况、建设情况、真实情况,突出查看群众的满意度。

另一方面,坚持农村建设精准化的策略。各县区定期召开推进座谈会,了解基层群众需求,建设方案按照“三上三下”标准,多轮次征求村民意见建议,实现改造全流程公开透明、精准服务。

在长效机制上,马鞍山建立“五有”长效管护机制,即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完善统筹协调、长效管护、信息报送、公厕管理、投诉举报、调度督导、激励惩治等多重政策体系。

在队伍建设上,马鞍山抓好党员先锋队、志愿服务队、整治行动队三支队伍建设,加强年度工作检查督查,并将长效机制检查结果运用于先进激励和反面通报中。

再一方面,打通参与力量多元化的路径。在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上,马鞍山利用村规民约,积极开展村庄环境评比、环境卫生红黑榜、积分兑换等活动,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提高村民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

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上,马鞍山以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等群体为主,广泛动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美好家园建设。

在发挥社会公众力量上,马鞍山鼓励相关企业积极参与,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

安徽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召开后,林里村“两委”全体成员认真收看了新闻报道,深受鼓舞,对未来的美丽乡村充满信心。从马鞍山全市来看,将在“千村引领、万村升级”的道路上勇毅前行,奋力打造安徽省乡村振兴样板区。

(课题组成员为:安徽创新发展研究院汪名旵、程荣俊、唐琤)

0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