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作为乡村干部更要把调查研究作为“看家本领”,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
跳出“乡村视野”,情况才能摸的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域,不谋长远不足以谋一时。乡村基层干部要力戒传统观念、习惯做法、路径依赖,跳出乡村看乡村,立足全局看乡村,从国家战略、区域发展、产业趋势看待本地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优势与不足,多一些“公转”、少一些“自转”,把本乡本土的发展放到新发展理念下审视、置身于新发展格局中谋划。乡村干部要破除“小胜即满、自得其乐”的安逸心态,跳出“一亩三分地”的狭隘视野,主动抬高标杆、正视差距、取人所长,开展学习式调研、进行借鉴式研究,在“嫁接”中快速提高,在“改良”中形成特色。
融入“广袤田野”,问题才能找的准。“梨子甜不甜,尝过才知道”。习近平总书记跑遍了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我们基层干部身在基层更要“心在基层”,调查研究要防止“自认为已在基层”“自诩为情况熟悉”“自以为不需调研”等情况,更要杜绝“坐在办公室看材料”“去到村委会听汇报”“选几个点拍拍照”等行为,多到田间地头走一走,多去生产车间看一看,多往群众身边挤一挤,不要嫌无用话太多、不要怕牢骚话太烦,把老百姓的真心话问出来,把老百姓的真情况摸清楚,真正做到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搞清问题。
问计“宇下草野”,对策才能提的实。“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的时候就带着工作人员在街边摆桌子搞调查,发放调查问卷,当面听取意见。在福州工作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也曾部署发放1万多份问卷,搜集了解各方面对福州发展的意见。在调查研究中,乡村基层干部要学会放下“官架子”、甘当“小学生”,利用“板凳会”“说事点”等多种形式,真心倾听诉说、虚心请教意见、诚心接受批评,站在群众 “急难愁盼”的角度来谋划思路、提出对策、推动落实,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真正让群众的“土办法”成为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作者单位:安徽省旌德县俞村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