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光学事业奠基人王大珩曾经有过一个生动的比喻,“中国科学技术要像蛟龙一样腾飞,这条蛟龙的头是信息技术,仪器仪表则是蛟龙的眼睛,要画龙点睛。”
作为安徽的“东大门”,天长市三面被江苏环绕,自古以来便是鱼米之乡,高邮湖、芡实以及民歌《茉莉花》,这座城市带有着深深的淮扬文化印记。但在婉约秀丽的背后,天长却有着“工业硬核”,2022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了50%。
在诸多产业种类中,仪器仪表制造是其中最为闪亮的一颗明珠,天长也有着“仪表之乡”的美誉。2022年,天长市智能仪器仪表产业集群获批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打造“天字号”的仪器仪表金字招牌,“仪表之乡”是怎么做到的?我们带着四个问题,希望在天长市的采访中找到答案。
第一问:从一家企业的成长中能看到什么?
在天长,说到仪器仪表制造行业,必然要提到天康集团这个“领头羊”。
1974年,依靠4位师傅和800元资金,天康集团的前身,安乐五金油石厂诞生在5间简陋厂房里。初期这间小小的工厂只能生产油石、拉丝、钨钢钻头等产品,在50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司一步步成长壮大,产品由单一的温度仪表发展到拥有温度、压力、液位、流量、DCS等五大系列仪表产品,产品性能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成为国内温度仪表最大的生产商。“天仪”牌商标成为行业内唯一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如今,天康集团已经成长为年产值超百亿的“巨无霸”。
在天康集团展厅里,各式各样的仪器仪表琳琅满目,“这是温度计,这是温度传感器,那边的是液位计,这些都广泛应用在石化、电力、冶金等行业领域。尤其在温度仪表方面,具有很高的市场覆盖率,能够达到国内30%的市场份额。”安徽天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仪表制造部常务副部长张俊介绍说。
走在天康集团的生产车间里,一个个零部件正在电脑程序的操控下,打孔、切割、装配,大大减少了对人工的需求。“通过MES智能系统进行顶层设计,可以直接进入生产系统,减少了人为操作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所有的产品数据都是在线完成检测,不仅节约了三分之一的人工,还提高了20%左右的生产效率。”张俊介绍说。
今年4月27日,在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和合肥工业大学主办的安徽省高端仪器仪表产业峰会上,天康集团还发布了多路气体检测分析仪新产品,备受关注,智能流量计数字化车间也获批省级数字化车间。
从天康集团的成长史中,可以窥得天长市仪器仪表产业不断奋进的步伐。
近年来,天长市以产业高端化和新型化为方向,不断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智能制造升级。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12个,成功研发出高精度雷达物位计、数字式流量传感器等20多项高端产品。出台“工业30条”,鼓励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以“5G+工业互联网”推动传统制造装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推动产业工艺变革,产品迭代升级。
第二问:外地企业为何纷纷选择落户天长?
“在天长,几乎每个乡镇都有仪器仪表生产企业。”天长市经信局党组成员、市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赵欣泰说,目前全市共有仪器仪表及关联企业500余家,其中规模企业达到了170家。
如同自然界里有“生态圈”一样,天长市仪器仪表特色产业集群已成气候,构建起了一个“产业生态圈”。
位于滁州高新区的普力斯特是一家从事传感器研发生产的德资企业,在一楼会客厅里随处可以看到带有德国元素的装修风格,公司负责人牟恒是一名“海归”,他在德国学习工作十余年后,选择来到天长市创业。
“产业基础好”,当问及为何会到这里创业,牟恒没有迟疑,说出了这里的最大优势。
牟恒说,传感器是仪器仪表的上游产业,公司新研发的传感器可以很快应用到仪器仪表生产上,不仅缩短了时间,降低了成本,而且可以随时和企业家碰头交流,对产品做出进一步改进。“这里的产业工人基础很好,引进技术人才和招工也很方便。”
围绕着产业生态圈,天长市本土的中小企业也有大显身手的地方。
安徽皖控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是一家本土企业,总经理仲福林说,“天长仪表”已是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出去跑业务,只要提到“天长生产的”,外界认可度都非常高。“船多不碍港,车多不碍路,虽然天长仪器仪表企业众多,但是大家共享上下游资源,反而对企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彰显产业特色要靠品牌效应,但要想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则要依靠产业链的带动。
近年来,天长市突出“链上招商”,着力做好这篇“链文章”。专门编制了“产业图谱”,针对产业链相对薄弱的传感器、集成电路等环节展开精准招商,做好延链强链补链项目招引。
目前,天长市仪器仪表产业已形成了以天康集团为龙头、以滁州高新区为基地的产业集群,2022年规上产值315亿元,成为天长市贡献最大的主导产业,仪器仪表产业链和集聚效应初具规模,成为继重庆、上海、北京之后的全国第四大仪器仪表产业基地。
第三问:传统特色产业怎样转型升级保持竞争力?
天长的仪器仪表产业怎样转型升级保持竞争力?“天长模式”这个词被当地政府部门频频提到。
“‘天长模式’用十六个字概括就是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高校解题,市场阅题,也被称为‘四题模式’。” 天长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负责人王林解释说。
企业出题。根据企业研发、生产、市场、客户等要求,帮助企业自主提出技术需求。
政府立题。每年筛选有效技术需求约200条,邀请高校指导,鼓励企业自主解决;难度较高的需求,分类立项,并设立2000万元智能装备及仪表研究院专项资金。
高校解题。联合高校院所开展院长论坛、专家天长行等活动,高校院所分支机构调研指导科技型企业,实施校企联合科技攻关项目,共建校地校企研发机构。
市场阅题。从产学研合作项目立项、验收、评价各个环节,均坚持市场导向,实施的128项科技项目均成功进行了产业化。
王林介绍说,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天长市设立了全省首个县级科技大市场,线上平台聚集了百家高校、千名专家、万条科技成果资源;线下平台可开展资源对接、成果交易、宣传培训等科技服务,南大、北京交大、合肥工大等近20所高校院所入驻天长市人才科创城,近三年,天长市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0多项。
安徽宏康特种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在生产耐热钢热电偶护套时遇到了难题,普通产品的脆性大、强度低、耐高温性能差,达不到实际应用需要。天长市智能装备及仪表研究院在得知企业的需求后,主动牵线搭桥,联系了合工大的祖方遒教授来帮助企业“解题”,并提供了50万元项目资金。在企业、高校、政府的三方合力下,这一科研难题得到解决,生产出的新产品性能较从前有了明显提升,不仅更耐高温,而且使用寿命延长了一倍,综合性能达国内领先水平,现已应用在多个行业,并实现产业化产值1512万元、新增利税167万元。
天长市委书记贺家平道出了“天长模式”的核心内涵,“把企业的科技需求和高校研发成果,通过政府搭建平台提供的产业资金进行有效结合,真正让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科技生产力。”
第四问:“仪表之乡”的
未来规划是什么?
透过江元(天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的玻璃向外望去,2号厂房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建设之中,即将投入生产。
江元科技是一家从重庆招商过来的仪器仪表企业,企业生产的精密自动化仪器打破了长久以来外国同类产品的垄断。董事长马斌十分看好公司在天长的发展前景,“这里不仅产业聚集度高,而且处于经济活跃的长三角地带,这让我下定了前来投资的决心。”
为实现传统优势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天长市仪器仪表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也随之出炉。
在这张未来三年的规划蓝图里,天长要发挥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的示范带动效应,主攻薄弱环节,力争到2025年规上企业实现创新活动全覆盖,基本实现生产数字化、管理信息化、产品高端化,核心配件、传感器、芯片设计实现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自主配套,将天长打造成国家智能仪器仪表技术创新中心。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天长市从培育重点企业、开展精准招商、聚集创新资源、提供发展保障、落实推进机制等方面入手,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
“我们谋划到十四五末,争取智能测控装置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形成‘天长仪表,全国驰名’的发展目标。”贺家平显得信心十足,对天长的整体经济定位也有相应的要求,“在全国百强要进位次,在长三角要争一流,在江苏周边要保持最前列。”
在传说中,画在墙壁上的蛟龙只有点了眼睛才能破壁而出、一飞冲天。作为“仪表之乡”,天长要在腾飞的科技蛟龙上,为仪器仪表制造这只“眼睛”,点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单位:安徽新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