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智库 > 区域经济

安徽为什么能冲到全国第七?

  作者:指导:张道刚 王运宝 撰文:姚成二 王牧寅  编辑:王张晗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3-11-23

当下的安徽,又有新话题。

有一种现象,不知你有没有关注到,就是安徽的上市公司数量跃居全国第7,并在一年时间内,实现了从全国第9到第8、再到第7的两级连跨。

这再次引发了外界的好奇与发问:安徽凭什么在一年时间里上升两位?是什么支撑了安徽上市公司数量持续上涨?为什么很多投资者与安徽的企业家和干部谈资本感到很愉快?

今天,策叔回答这三个问题,以解外界之问。我们从一个数字来说起。

安徽创新馆

01

为什么一年时间内能上升两位

175家。

这是截至2023年11月,安徽省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在区域经济版图上又“刷了一波存在感”。

从全国来看,安徽A股上市公司数量,排在广东(869家)、浙江(694家)、江苏(685家)、北京(471家)、上海(440家)、山东(306家)之后,超过了四川(172家)、福建(170家),由全国第9位上升到第7位,创安徽资本市场建设30多年来最好成绩。

从中部来看,安徽位列中部第一,超过了湖北(146家)、湖南(145家)、河南(110家)、江西(88家)、山西(41家),成为当之无愧的“中部领头羊”。

从自身来看,今年1-10月,安徽新增13家A股上市公司,增量同样位于全国第7,仅次于江苏(54家)、广东(46家)、浙江(37家)、上海(21家)、山东(16家)、北京(15家);高于江西(10家)、湖北(8家)、湖南(6家)、河南(4家)、山西(1家)等中部省份。

拉长时间来看,安徽企业上市加速倍增,跑出了“加速度”。

2021年以来,安徽累计新增上市公司49家,比“十三五”五年新增量还多5家,增量超过同期的四川(36家)、福建(18家),直接推动安徽成功实现赶超。

更重要的是,当下的安徽,IPO后备资源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截至今年9月末,A股共有833家企业在IPO排队申报,其中安徽有29家,占比3.5%,在全国各省份排在第8位,仅次于广东(146家)、江苏(141家)、浙江(131家)、上海(68家)、北京(60家)、山东(48家)、四川(32家)。

截至9月末,A股共有2188家企业在排队上市辅导,安徽有97家,在全国各省份排在第7位,仅次于广东(360家)、江苏(319家)、浙江(287家)、上海(206家)、北京(200家)、山东(107家)等沿海经济大省和京沪直辖市。

不同维度的展示,生动刻画出上市公司区域版图上的“安徽现象”。很多人说,在激烈比拼的上市公司区域版图上,安徽表现抢眼,堪称一匹“黑马”。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沪苏浙等先发地区相比,安徽还存在不少差距;与四川、福建等省份相比,差距只有几家,角逐十分激烈,随时都有赶超与被赶超的可能。

上市公司代表一个区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一个地方的上市公司越多,经济发展活力就越足,就会有更多的上市公司涌现,形成良性循环。

这是发生在安徽,特别是省会合肥的生动实践。

实际上,每当我们说起安徽上市公司时,就不得不提到合肥,不仅因为是安徽省会,更因为合肥在安徽上市公司版图中发挥着核心增长极作用。

我们仍从一个数字来说。

02

是什么支撑了安徽上市公司数量上涨

82家。

这是截至2023年10月,合肥市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

放在全国城市来看,合肥位居第12位,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苏州、广州、南京、无锡、宁波、成都和长沙。在省会城市中,合肥位居第6位。

放在安徽来看,合肥一马当先,占据安徽上市公司数量的近“半壁江山”;芜湖位居第二,达到20家;滁州、铜陵上市公司数量超过10家;宣城、蚌埠、马鞍山、安庆上市公司数量在5家以上。

策叔注意到,合肥、芜湖、滁州三市上市公司占全省的66%。两年多来,合肥、芜湖、滁州、铜陵上市公司数量增长较快,滁州市是安徽省第一个县区上市公司全覆盖的市。这些地市不仅构成了安徽上市公司的区域版图,也是安徽上市公司数量快速上涨的主力军。

再从板块结构来看,科创板成为安徽上市公司的亮点。截止今年10月底,安徽科创板上市公司达到24家,居中部第1位、全国第6位,低于江苏(108家)、广东(88家)、上海(87家)、北京(74家)和浙江(48家),高于山东(21家)、四川(19家)、湖南(16家)、陕西(14家)和湖北(14家)。

值得注意的是,安徽24家科创板上市公司,有20家在合肥。合肥位居全国城市第6位、省会城市第2位。

从股权结构来看,安徽民企向上发展态势凸显。截至2022年底,安徽省A股上市公司中,民企达到95家,占比近60%;地方国企有40家、中央国企有14家,合计占比1/3左右。

最后从行业结构来看,安徽上市公司科创特色鲜明。在安徽175家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129家、专精特新企业80家,分别占比74%、46%。

这是安徽上市公司持续涌现的“最大底盘”。

作为新兴工业大省,安徽拥有近6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1.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十大新兴产业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越来越多的科创型企业被资本市场发现和加持赋能。

以合肥为例,平均每天诞生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每周新增1.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每月诞生1家上市公司。

这是支撑安徽上市公司数量持续上涨的直接来源。

但比这些数字更重要的是,安徽企业家和干部利用资本市场的意识和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主动拥抱资本市场的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

策叔还是从一个数字说起。

大众汽车(安徽)零部件有限公司在合肥投产。李康佳 摄

03

为什么能在一个频道上对话

9.33万家。

这是安徽自2021年6月,启动实施全省万家企业资本市场培训专项行动以来,省市县累计培训企业的数量,目的就是破解安徽很多企业家和干部对资本市场认识不够、利用不足的现象,更全面地导入“资本思维”。

策叔还发现,不仅仅是资本市场培训专项行动,最近两年来,安徽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可以说是前所未有:

从出台《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服务“三地一区”建设行动方案》,到启动实施推进企业上市“迎客松行动”计划,再到组建安徽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体系;

从与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到“双招双引”对接一大批金融人才、金融资本“组团”来安徽洽谈投融资合作;

……

这一系列新打法,让人感受到了一个大省推进资本市场建设的恒心和毅力。在资本力量的搅动下,安徽发生了深层次改变:

“与安徽的企业家和干部谈产业、谈资本,有很多共同语言。”

“懂资本、用资本,正在成为安徽干部的标配。”

“能在一个频道上对话,沟通很愉快。”

这些成为很多企业家和投资人,来安徽后的共同感受。

与干部和企业家市场化、专业化水平提升同步发生的,是安徽下大力气组建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体系,撬动社会资本加速集聚安徽,“基金丛林”建设成为全国样板。

仅2022年以来,安徽就已搭建了由财政出资和国有企业出资、总规模不少于3000亿元的省级政府性股权投资基金体系,聚焦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等十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引导基金全覆盖,吸引汇聚了一大批优质项目和人才团队。

今年上半年,全省利用基金招引在皖落地项目148个,基金股权投资金额约114.2亿元,已投资74亿元,预计带动项目落地总投资超1573.2亿元,基金撬动产业投资13.8倍。

在资本赋能下,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在安徽加快聚合,资本市场生态不断完善,多元资本生态圈加速构建,一大批科创型企业成功上市,正在加快推动“科技—产业—金融”实行良性循坏

俯瞰“科大硅谷”

“科大硅谷”便是一个典型。

以“厚值创新生态、感召五洲英才”为主题,短短一年多时间,就已在全球招募了25家知名投资合伙人,引入了超2000多家企业入驻开展协同创新创业,集聚了1家独角兽企业、15家潜在独角兽企业。

放眼2025年,“科大硅谷”将力争汇聚各类优秀人才超10万名,形成基金规模超2000亿元的多层次基金体系,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上市公司和独角兽企业50家以上,成为安徽高新技术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集聚区。

很多投资人和企业家认为,过去安徽因经济体量差距同沪苏浙形成的上市企业数差距,将随着创新型企业的加速成长而逐步缩小。

这是安徽努力的方向,也是追赶的目标。

安徽为什么能冲到全国第7,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11月24日,一场为安徽上市公司“代言”的高端活动——2023安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将会给出精彩解读和新的诠释。

0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