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智库 > 高端访谈

谋大事挑大梁担重责作贡献——对话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陈军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4-03-19
2023年,安徽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发展成绩可圈可点,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作为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23年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要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全省发展改革工作怎么干?决策杂志媒体智库对话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陈军。

三个聚力

《决策》:为推动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陈军:2023年,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总引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聚力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工作落实提质提速、“三部”建设见行见效,为全省奋力走出新时代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活力更强、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作出积极贡献。安徽省委书记韩俊2023年12月15日走访调研省发展改革委时,用“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执行得好,重点产业谋划得好,服务大局保障得好,工作创新开展得好”,充分肯定了发展改革系统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所做的大量高效工作。

一是聚力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党建引领作用更加彰显。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坚持“四个以学”,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高标准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坚持“清单制+责任制”抓党建,党风廉政、意识形态、法治机关等建设整体提升。坚持一支部一品牌,创新开展“筑堡垒、亮品牌、强功能”行动,5个支部党建做法入选全省及省直机关典型案例。着力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连续13年举办发改青年论坛,塑造了发改青年学、说、行的品牌矩阵。

二是聚力推动工作落实提质提速,系统整体效能持续提升。先后推出深化“一改两为”20项行动、制定践行“六破六立”落实“五大”要求40条举措。出台优化工作全流程闭环管理等机制,进一步推动工作谋划、落实、督查、复盘、总结、宣传、监督高效衔接。建设运行“有效投资E服通”线上调度平台,深化中央预算内资金管理“251”工作机制,在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执行评价中位列全国第8、比2022年前进14位,为历年来最好名次。

三是聚力推动“三部”建设见行见效,各项工作走在前列,即当好综合参谋部,当好创新实战部,当好改革推进部。

推动“三部”建设

《决策》:那么,省发展改革委在推动“三部”建设上具体有哪些工作内容?

陈军:一是当好综合参谋部。研究制定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行动方案等一批综合性、专项性文件。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常态化开展对照学习沪苏浙、政策动态解读、“1+X”综合调研,形成“头尾经济”“新三样”等一批高质量调研成果。完善经济运行监测分析预警机制,动态优化并按季度组织经济运行分析评议,2023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71万亿元,增长5.8%,增速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

二是当好创新实战部。概括起来说,体现在“七个抓”上。

抓好国家战略推进。出台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7+3”皖北结对合作园区实体化运营。

抓好有效需求扩大。实施有效投资专项行动,滚动编制重点项目清单,制造业投资连续24个月保持18%以上增长,工程机械开工率位居全国第1。实施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30条”,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56.1%,连续9个月保持40%以上增速。

抓好产业体系构建。围绕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出台指导意见、若干政策,在全国率先立法促进集群建设,全年汽车产量249.1万辆、占全国的8.3%,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86.8万辆、占全国的9.1%。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到42.9%,相关工作连续7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实施加快供应链创新应用行动计划,获批一批国家物流枢纽、基地。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数量居全国第1。

抓好创新力量汇聚。持续提升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能力,合肥先进光源等重大项目开工,“九章三号”量子计算机运行等刷新世界纪录。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总数稳居全国前列。高水平推进“科大硅谷”、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建设。

抓好绿色低碳发展。争取入选国家碳排放双控先行探索试点、一市一园区入选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名单,重点企业“一企一策”节能诊断入选全国“双碳”典型案例。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累计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44.6%。

抓好民声呼应答题。建立“企意民声”快速响应工作机制,常态化听取民营企业意见。推进实施50项民生实事和10项暖民心行动。累计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数居全国第2位。稳就业、返乡入乡创业工作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以工代赈工作成效评价获全国“好”等次。

抓好粮食能源安全。粮食产量830.16亿斤,再创新高,实现“二十连丰”,入选全国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试点,提前并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省级粮食储备规模任务。

三是当好改革推进部。一方面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抓改革。通过“再造流程”优化政务环境,全面推行极简极速极便审批,保持同类政务服务事项审批核心要素全国发展改革系统最优;全面推行“免申即享”,支持产业类项目700余个、资金近10亿元;全面推行1份信用报告代替40个部门无违法违规证明改革,获评全国优秀信用案例。

另一方面,围绕破解发展难题抓改革。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确定2家首批“毕业机制”试点、3家首批“工业上楼”试点。开展“投资安徽行”“海客圆桌会”等活动,联合举办“2023徽商助力安徽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徽商总会成立大会”,大众科技等一批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发布“皖美办电”服务品牌,在全国率先建立应急跨省购电疏导机制和购电费“月预告、周修正”提前预告机制。

谋大事、挑大梁、担重责、作贡献

《决策》: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如何落实好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重点开展哪些工作?

陈军:下一步,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8个方面重点任务、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11个方面重点工作,紧扣“三地一区”战略定位、“七个强省”奋斗目标,以高标准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坚持“忠专实”“勤正廉”,深入践行“六破六立”、全面落实“五大”要求,以“提效率、强效能、重效果”专项行动为牵引,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切实服务好群众、服务好人才、服务好企业、服务好基层,在走好新时代安徽高质量发展新路上谋大事、挑大梁、担重责、作贡献。

一是把投资和项目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落细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强化谋划储备,优化协调服务,制定重点项目管理办法,强化“要素跟着项目走”,数据赋能推动重点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投产。促进民间投资,激发消费潜能,实施消费新场景培育计划,协同开展重点领域促消费精品活动,联动基础设施建设与农商文旅发展。

二是贯通规划计划、形势分析政策研究全链条,进一步筑牢经济回升向好基础。推动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落地。以年度计划和重点工作推动“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研究起草“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前瞻谋划一批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举措和重大工程项目。常态化对照学习沪苏浙改革创新举措,丰富政策储备工具箱。

三是推动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融合,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全省域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高质量发展。协同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加快叶集—固始等合作区规划建设。促进省内区域板块联动发展,全面启动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

四是全面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进一步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一体建设。建强战略科技力量,按计划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工建设、完工验收和预研谋划,探索多元投入、开放共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推动建立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科研任务形成机制,实施创新平台提质增效行动。构建卓越创新生态,体系化推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成果发现和落地转化,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五是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汽车首位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建设高能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创新区,推进“冰巢”等供应链服务平台建设。

六是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夯实农业生产促进乡村振兴。落实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规划。打造“皖美粮油”和“皖美粮机”品牌,服务做好“三头三尾”增值大文章。衔接“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等重点任务。稳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七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更好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扩面升级,推出个人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持续深化价格机制改革。

八是牢固树立“向海而兴”的理念,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建设,支持骨干企业在海外投资布局,衔接争取中欧班列(合肥)增点扩线。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双招双引”,推动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常态化开展“徽商家乡行”“大湾区知名企业安徽行”等系列品牌招商活动。“一区一策”加快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九是加强高品质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国家碳排放双控先行探索试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建设,抓好能源低碳转型。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推深做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

十是着力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进一步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用心办好民生实事,推动完成50项民生实事目标任务,加强“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做好援藏援疆工作。加大保供稳价力度,抓好“惠民菜篮子”制度化规范化运行。

0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