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末,很多单位无一例外要写年度总结。年度总结是周期性、规范性很强的事务公文,面对纷繁复杂的各项事务,一些人感慨“写出来易,写出彩难”。笔者在写作实践中感悟到,写好年度总结,可以运用以下五种方法。
重点判断法
年度总结既不能顾此失彼、遗珠弃璧,也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装到篮里就是菜。关键是要盯牢重点,把重点拎出来。没有重点就没有艺术。判断重点,可运用“三看两所在”法。
“三看”:看定位,是否属于落实上级重大战略部署,是否属于年初重点安排,是否属于本单位主责主业;看操作,是否统筹相关单位齐抓共管,是否动员本单位一切资源持续奋战,是否实施重大改革创新;看影响,是否对全局工作产生重要作用,是否推动本单位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否对当年甚至未来一个时期的工作带来奠基性、引领性价值。
“两所在”:制约工作推进的瓶颈所在,推动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比如,某市委深改委下设14个工作推进小组,工作点多面广,2022年年度总结从打好“一体融合”改革“组合拳”、跑出便民惠企服务“加速度”、构筑公共资源交易“新平台”、汇聚实干争先赶考“向心力”四个方面展开,提纲挈领,要言不烦,区区3000字就形成一份“简约而不简单”的总结。
亮点寻找法
写年度总结,应当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工作中有独创性的东西,写出亮点和特色,把最有光彩的亮点和引人注目的特点事件总结出来。
可以运用“对比分析法”,在掌握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将今年与去年的工作进行纵比、自己与别人的工作进行横比,在目标定位、重点选择、措施运用、力度把握等“不同”就是特色,是否属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专”的工作。
比如,近几年来,产业链“链长制”在全国多地实行,“至今已觉不新鲜”。但某市发改委在年度总结中阐述,“构建由链长挂帅、产业专班主抓、区市(功能区)主战、链主企业主建的推进体系,实行高位推动、部门联动、上下齐动相结合,推动产业链链长制走深走实”。这就敏锐抓住了“新鲜点”,实现推陈出新,令人耳目一新。
另外还可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考核评估法,是否属于在中央和地方、区域和领域年度考核中,分数居高、排位靠前的工作。
体制夸赞法,是否属于上级批示肯定、点名表扬、大会表彰、评比获奖的工作。
比如,某市文旅局2022年总结的第一条,就是“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硕”:中篇弹词《红色摇篮》获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大型民族管弦乐《江河湖海颂》获文旅部2022-2023年度“时代交响”创作扶持计划扶持作品,舞剧《运·河》入围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终评……可谓亮点纷呈,煜煜生辉。
媒体亮相法,是否在内部简报、主流媒体进行正面宣传报道的工作。
比如,某市探索新型学徒制,开设“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课程,有效解决了产业工人在岗培训时间难以统筹、企业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等两大矛盾,两年就培养了3万余名企业新型学徒,在当地党委机关报头版头条刊出,产生了广泛影响。
当然,有些亮点和特色还需要作者用敏锐的眼光去审视,用深思的大脑去挖掘,用别致的角度去提炼,也能产生“看似平常最奇崛”的效果。
骨架搭建法
年度总结内容十分丰富,首先要构建骨架,安排布局,把各项内容串联起来,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就像用线把零散的珠子串起来,好看、好拿、好用。
因为年度总结属于全景式、综合性总结,不宜像单项总结那样按照背景交代到工作展开的步骤、方法、成效、体会一路纵向布局,而应当采取横式结构法和纵横交叉法。
横式结构法,即在引言中概述总体情况,再分若干部分对各项工作进行横向平展铺开,部分与部分之间是并列关系,就像一根藤上的瓜一样,同一辈分,依次排列。
当然,并列关系也不是随意排列,而是依据工作的重要程度和单位职责定位分块排列。如,某市经济信息化委年度总结:开头部分,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概述全年工作思路、重心和成效,列举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情况部分,交代主要工作,包括撬动“三驾马车”实现稳增长、加强创新驱动促进转型升级、实行数实融合提高发展质量、抓实节能降耗落实“双碳”行动、强化信息公开完善诚信体系建设等措施和成效。
体会部分,简明介绍工作经验,包括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质量为上、创新为要、环境为基等。这种结构“中间大、两头小”,详略要得当,重点要突出。
纵横交叉法,即多项工作同步总结,体会不单列,而是融入各项工作之中。主体部分的每个层次既谈工作又谈体会,这是纵式;而若干层次相并列,又为横式。
如某区委政法委年度工作总结,主体部分为四个层次:以筑牢区域安全防务为要务,下真功夫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以厚植平安沃土为导向,下真招数推动社会治理效能再上台阶;以助推产业、空间、治理转型升级为动力,下真力气让法治成为地区核心竞争力;以夯实过硬队伍建设为基础,下真决心锻造忠诚干净担当政法铁军。
以上每个层次把措施、成效和体会融为一体,妥帖自然,流畅通达。
颜值美化法
一个人是颜值重要,还是思想重要?有人说:颜值决定能不能走到一起,思想决定能走多远。此言不虚。为人如此,为文也如此。年度总结“始于颜值”,所以要提高颜值,让读者看起来爽心悦目,品起来韵味无穷。
年度总结怎样提高颜值呢?应从五个方面着力:
个头要适中,就是总体篇幅与总结内容相称,言之有物,短文长看;言之无物,长文短看。但还是追求言简意赅、意尽言止。“事以简为止,言以简为当。”(宋·陈骙)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直来直去,开门见山。
身材要匀称,就是各段落之间的篇幅要大体相当,不能头大身子小,肚圆腿杆细。而且段与段之间要致密紧凑,句与句之间要无缝衔接,不能松松垮垮,乱点鸳鸯。
性格要活泼,就是语言运用方面不要总是正襟危坐,可以妙用古今中外的一些经典诗句,可以借用典故来摆观点、讲道理,也可以说“方言土语”,唱“山歌小调”。
表情要丰富,就是在表达形式上除了以文字为主外,还可以适当配以图表,增强直观性,还能起到以一当十、精简文字的效果。呈现方式的丰富性,是很多单位领导希望看到的,也是当下叙事的一种普遍审美,尤其是年轻人要具有多元表达的能力。
眼睛要明亮,就是在小标题制作上要独具匠心,整散结合,以整句为主,体现建筑美。标题要精准概括段落和层次的分旨,对主体起到烘云托月的效果。每一段的开头也要概括本段要旨。好的标题是文章成功的一半,要让凝练成为一种习惯,只有让读者快速抓住要点、亮点,才能精准地表达和传递思想。
明暗线交融法
任何一个单位的工作必定是既有成绩也有问题,不可能尽善尽美。而问题是最好的老师,聆听了教训就明白了方向,克服了问题就取得了进步。解决问题就是成绩,掩盖问题可能毁掉成绩。应当摈弃“说问题会惹问题”的顾虑,在正确的“问题观”指导下写年度总结,体现“有实事求是之意,无文过饰非之心”。
当前写年度总结的实践中,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就是谈起成绩“千言万语”,说到问题“三言两语”,甚至“不言不语”。
比如,某市发改委在肯定成绩洋洋洒洒、尽展风采后,笔锋一转,触及问题:“一年来,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广大市民的期望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下,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项目投资后劲存在不足,重点领域改革有待深化,民生服务保障仍需加强。”
到此戛然而止。这样笼统、含糊揭示问题,如同隔靴搔痒,对明辨得失、趋利避害、拾遗补缺,并无益处。
因此,应当有直面现实、正视问题的勇气和睿智,既说共性问题,也说个性问题;既说表层问题,也说深层问题;既说政策问题,也说操作问题;既说问题表现,也说问题成因;既抽象概括,也适度展开,把问题点准、点明、点深。
具体到写年度总结的体会而言,就是工作居上的经验在哪里,如何坚持和发展;工作居中的症结在哪里,如何改进和提升;工作居下的教训在哪里,如何纠正和克服,把最根本、最核心、最关键,又最精准、最实在、最管用的经验总结出来,成为开展下一步工作的指导思想。
但实践中,一些所谓弥足珍贵的经验,虽顶天而难立地,有共性而缺个性,寥寥数语,空泛无物。如某市总结政府工作的经验:牢记嘱托是根本遵循,危中抢机是制胜密码,民生幸福是不懈追求。这样的所谓经验,与周围环境、具体情景相脱节,缺乏实质性的、独到性的价值。
在表现方式上,相对于成绩线、问题线而言,体会线可以是明线,在概述成绩、分析问题之后,专门列一部分谈体会;也可以是暗线,每一层次的情况和体会做到夹叙夹议,水**融。
(作者为上海市金山区委研究室二级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