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既是创新成果的保护网,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
专利的高效益转化是发挥专利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激发社会创新活力的核心所在。
在促进专利转化运用的道路上,浙江一直走在前列。全国首个专利开放许可路演基地挂牌成立、全省首家知识产权投行启动筹建、全省首单专利开放许可综合保险签约……2024年3月18日,浙江再一次先人一步,正式发布了《产业组织专利池建设和管理指引》,这是全国首个此类标准。
产业组织专利池作为一种集中管理和共享专利的机制,能够有效整合专利资源,减少专利重叠和冲突,同时促进技术的交叉融合和创新协同。标准的建设将推动建立相关专利成果有效运用机制,提高高校与科研机构专利产业化率,提升企业创新水平与市场竞争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
那么,浙江是如何加快专利转化运用,让更多高质量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
政策“硬支撑”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优化调整,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的卡点堵点,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的关键。
近年来,浙江省持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驱动全省专利转化运用,促进创新水平,提升新质生产力。
2023年1月,浙江省正式实施《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落地18项具有全国创新性制度安排,推进专利实施工作,加快专利转化运用。
随即,又出台了《关于推进专利公开实施的指导意见》《浙江省专利公开实施办法(试行)》《浙江省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等文件,明确了专利公开实施的对象范围、具体程序、争议解决机制等,规范化、系统性地推进专利转化运用。
2024年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科技部等八部门共同印发《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方案》以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联合科技、教育、经信、农业农村、卫生健康、国资等六部门,出台《浙江省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行动工作方案》,确定18所高校为重点盘点单位,覆盖全省所有设区市,其他省内高校院所同步推进盘点工作,明确盘点时间表、任务书。2024 年底前,浙江全部高校和科研机构要完成全部存量专利盘点入库。
盘点以来,浙江已完成4.6万件高校院所存量专利盘点工作,整体盘点率达50.4%,占全国总量的35.7%,其中宁波大学等11家高校院所已全量完成盘点工作,进度全国领先。
目前,浙江已将专利转化运用行动纳入2024年“8+4”经济政策体系,作为推动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的重要举措,并且印发《关于贯彻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到2025年底,关键核心专利技术产业化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产业化率明显提高,专利产业化促进一批中小企业成长,促进专利的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到800亿元。
针对专利转化过程中找不到合适企业、转化成本高等难题,浙江还探索实施了专利开放许可制度。
从2021年开始,浙江聚焦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利转化率低、中小微企业对接高校和科研院所难、专利技术实施“最后一公里”未打通等问题,在全国率先开展“专利开放许可”试点,探索专利公开实施,推动高校院所高质量“沉睡专利”转化为企业发展现实生产力,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不同于传统的“一对一”许可方式,专利开放许可实现权利人一视同仁、简便快捷的“一对多”许可,从根本上解除专利成果转化的交易成本制约,是解决科技成果不能转化、转化难和转化慢的一剂良方。
2023年,浙江有69家高校院所和企业的9344件专利参与“一对多”开放许可和公开实施,专利技术在企业落地实施5184件次;高校累计设置技术转移机构360个,技术转移专职人员达到897人;专利许可转化数量11.45万件,同比增长21.8%;专利许可超3万次,数量居全国第一。
平台“牵线搭桥”
政策加持为专利转化应用提供“硬支撑”,平台建设则为专利转化“牵线搭桥”,打通了专利转化的“高速路”。
一方面,从2021年开始,浙江省市场监管局面向全省组织开展了专利转化专项计划重点项目征集,并确定了首批41个浙江省专利转化专项计划重点项目(平台),其中包含8个综合服务类、21个重点产业类、7个高校院所转化类和5个模式创新类。这些项目(平台)不断优化专利转化模式,进一步畅通了技术要素转化渠道,推动了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提高专利的转化效率。
另一方面,浙江建立了专利开放许可路演基地,放大了专利许可制度的作用。
2023年9月,浙江省专利开放许可路演基地成立暨知识产权投行筹建启动仪式在杭州举办。活动现场,浙江全省首家知识产权投行启动筹建,全省首单专利开放许可综合保险签约,并挂牌成立全国首个专利开放许可路演基地。专利开放许可路演基地集交流、培训和推广于一体,将通过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路演活动、峰会和论坛等形式,为专利权人、企业和知识产权专家等搭建一个沟通合作的桥梁,畅通成果转化渠道。在现场,浙江为首批6位专利开放许可项目路演师颁发了聘书,首场涵盖4件高价值专利技术的路演活动也在现场开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围绕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化运用,按照“边盘点、边推广、边转化”的思路,浙江依托国家专利导航综合服务平台,根据省内99家高校院所和省外C9高校对自有存量专利进行自评的情况,结合“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和“315”科技创新体系需要,筛选出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与浙江省产业适配度高的专利,上线专利转化资源库。目前,专利转化资源库已涵盖13790件高价值专利。
这有力提升专利转化的效率,扩大合作覆盖面,它将“点对点”的校企合作变成“点对面”,以联系更多市场主体,拓宽专利服务对象。
专利资源库上线后,浙江筛选了首批1365件重点推广专利,推送至152个产业专利池,并联动“浙江企业在线”数字化应用,通过数据分析匹配推送至有潜在需求的678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建立专利评价反馈机制,为后续专利二次开发、专利产业化提供支撑。
金融“软服务”
专利的转化运用离不开“真金白银”大力支持。
浙江省持续开展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入园惠企”行动,强化金融支持知识产权转化实施导向,促进资本要素与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有效融合,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
2023年,浙江知识产权质押登记项目10456件,担保金额3028.07亿元,其中,单笔授信1000万以下的普惠贷款授信金额共285.14亿元,惠及企业3994家,普惠贷款金额和惠及企业数均位居全国第一,普惠效果持续增强。先后落地全国首单银行间市场知识产权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首单专利实施失败费用损失保险、首单高校专利申请费用补偿保险。
浙江各地对优化金融“软服务”都有了一定探索。比如,杭州市西湖区打造知识产权投行,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造集成“投资基金、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许可转化、证券化”为一体的知识产权金融全链条服务体系,并积极探索推进省内首单高校知识产权证券化ABN产品,为高校院所专利转化蓄势赋能,助力创新侧、产业侧双向奔赴,共享共赢。宁波市奉化区通过优政策、引平台、建联盟、设项目,将保险机制融入专利转化运用行动,降低许可专利研发新产品上市后易产生的风险,促进高价值专利转移转化,落地全省首单许可专利被侵权损失补偿保险,累计为57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1046万元,有力激发了被许可企业专利实施热情。
为更好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专利转化,浙江还启动了金融服务超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综合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利保险、知识产权证券化、运营基金等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打造集“投资基金、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许可转化、证券化”为一体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通过资本赋能,助力创新侧、产业侧双向奔赴、共享共赢。
(作者系本刊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