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志 > 2024年 > 2024年6期 > 产业/商界 > 产经

角逐“低空经济之城”

  作者:课题组  编辑:余长彬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4-06-25

低空经济“火了”!

从202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地方两会,再到全国两会,各地纷纷抢滩低空经济新赛道,也搅动着城市竞争格局。

目前,全国已有20余省(区、市)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深圳、上海、海南、湖南等地均已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将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重点培育。那么,谁是“低空经济之城”?

万亿新赛道

低空经济具有创新引领、绿色低碳、数实融合等特点,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更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被各地视作产业发展的新赛道、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低空经济企业数量达3742家,其中上游企业639家、中游企业3116家、下游企业761家。

2020年至2023年,全国低空经济企业增加619家,其中上游新增7家,中游新增600家,下游新增28家。低空经济领域零部件制造与集成环节企业聚集度最高且仍在进一步强化,成为各地竞逐低空经济万亿级赛道的核心阵地。

其中,低空飞行器研发制造是低空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产业链中备受关注的关键环节。

目前,无人机在各领域的应用已经处于快速渗透的成长期,而载人的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仍处于概念期到导入期阶段,未来发展均颇具想象空间。

根据赛迪顾问预测,预计2025年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工业级无人机将成主力机型,eVTOL也将快速推进商业化。

在大力度的政策支持下,低空经济战略性地位明显提升。随着低空飞行器越来越多的场景化应用,低空经济产业链释放出更多机遇。

民航局发布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有望达到3.5万亿元。有研究表明,到2025年,低空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3万亿元至5万亿元。

在政策红利和市场需求“双轮驱动”下,低空经济有望成为继新能源汽车之后,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新引擎。

谁在领跑

低空经济的发展涉及企业参与、资本投入、技术创新及政策支持等多维度互动。从企业聚集度、资本活跃度、创新聚集度和环境友好度四大维度出发,对全国271座涉及低空经济产业的城市进行评价,得出了城市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

从全国来看,北京和深圳在低空经济产业领域扮演着“领头雁”的角色,堪称“低空经济之城”。

北京、深圳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分别达到83.49、77.28,前者在企业聚集度、资本活跃度和创新聚集度指标上领跑全国,而后者在环境友好度上居全国第一。

上海、广州、西安、南京、成都居第二梯队,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分别为46.66、44.49、43.45、42.52和41.17。

从分项指标来看,企业聚集度广州、西安表现优异,资本活跃度上海、广州仅次于北京、深圳,创新聚集度南京、西安和广州表现较好,环境友好度上海、南京和成都表现亮眼。

截至2023年末,深圳、北京、上海、成都、西安、武汉、广州、南京和苏州低空经济企业数量分别为325家、321家、180家、153家、145家、124家、120家、117家、75家,排在全国前十位。

其中,北京、广州、上海、深圳、成都、西安上市企业最多,分别为25家、14家、9家、8家、8家、7家;北京、深圳、西安、广州、成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最多,分别为18家、17家、17家、11家、10家。

布局“低空之城”

梳理发现,当前城市低空经济发展呈现出四大趋势。

第一,区域聚集态势正不断加强。

2023年10月,《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点名鼓励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成渝等优势地区设立“低空经济示范区”,区域内核心城市深圳、广州、珠海、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北京、成都、重庆等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抢滩低空经济新赛道,布局“低空之城”。短短几年时间,低空经济产业聚集态势不断强化,区域格局渐趋稳定。

在城市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30城中,珠三角3座,长三角11座,环渤海7座及成渝2座,合计占比超七成。

从头部城市来看,北京、深圳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领跑全国,是我国低空经济产业“领头雁”。进一步分析发现,北京、深圳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有大量低空经济企业聚集,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二是资本、人才、政策、技术流动便捷;三是两地均将低空经济作为重点产业培育,政策、制度上有很多突破。

第二,大湾区释放领跑示范效应。

在低空经济赛道,不论从产业规模还是发展模式而言,粤港澳大湾区都已形成明显领先优势,正在释放领跑示范效应。2024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深圳、广州、珠海建设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打造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高地。

作为“无人机之都”,深圳聚集了大疆、丰翼科技、道通智能等一批产业链头部企业。2023年,深圳低空经济年产值已超过900亿元,同比增长20%;新开通无人机航线77条,累计开通航线156条,完成载货无人机飞行量60万架次,飞行规模全国第一;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70%市场份额,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50%市场份额;直升机飞行量超2万架次,飞行规模全国领先。

从区域分工而言,深圳依托自身产业生态优势率先跑出一个“闭环”,珠海更多在场景开放、应用方面发力,广州则是在更深层次做产业改造,将“试点”深入和扩大。

总体来看,不论市场表现还是政策环境等方面,粤港澳大湾区都正在成为低空经济产业集聚的中心地带,低空经济“链接力”持续增强。从区域发展路径来看,大湾区给全国提供了一个协同分工的样本。

第三,应用牵引形成市场新业态。

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包括三大主要赛道,即低空装备、低空场景和低空基础设施。

以无人机为代表的通用航空装备制造业取得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2023年底,我国民用无人机研制企业已经超过2300家,量产的无人机产品超过1000款。2023年,我国交付民用无人机超过317万架,通用航空制造业产值超过510亿元,同比增长近60%。

未来低空经济将聚焦应用场景,以产业生态链构建为导向,打造低空多场景应用示范体系,积极培育低空经济领域高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快围绕创新链布局低空经济产业链,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商业应用,推动“低空+物流配送”“低空+城市空中交通”“低空+应急救援”等规模化发展,形成低空产业新业态。

研究显示,在2023年低空经济规模贡献中,低空飞行器制造和低空运营服务贡献最大,接近55%,间接、引质产生的围绕供应链、生产服务、消费、交通等经济活动贡献接近40%,低空基础设施和飞行保障的发展潜力尚未充分显现。低空基础设施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需要前瞻性布局新能源航空器能源设施、起降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才能为低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第四,因地制宜实现差异化布局。

低空经济具有产业链条长、应用场景复杂、使用主体多元、涉及部门和领域多等特点,这些产业环节难以由单一城市独立完成,需要不同城市之间的分工合作。

各地低空经济发展的地理、科技、制造、人才等资源禀赋有较大差异,对于后发城市而言,需要在低空经济产业链中找到自身比较优势,并充分融入产业链中将优势放大,避免同质化、低水平竞争。以山东日照为例,其经济体量虽排名全省倒数第二,却是民航华东地区唯一划设低空飞行空域的城市,也成为山东重点支持的“通航+”新业态先行区。

(作者系每日经济新闻·城市进化论与火石创造课题组)

0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