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智库 > 创新样本

芜湖如何走好内涵式发展之路

  作者:本刊编辑部  编辑:余长彬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4-10-14

滚滚长江一路奔涌至芜湖,留下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壮丽画卷。党的十八大以来,芜湖坚持产业立市、创新立市,但人口规模、城市建设成为芜湖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突出短板。

立足资源禀赋,芜湖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统筹空间结构、规模结构、产业结构,探索出一条人、产、城互促共进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紧扣“产业发展”动力源,以产聚人兴城

芜湖紧紧扭住产业这个“牛鼻子”,着力拉长制造业长板,补齐现代服务业短板,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以生态理念促进产业集聚。首位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壮大发展高端装备、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打造“芜湖制造”品牌。支持各级开发区建立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体系,推动经开区汽车产业、湾沚区低空经济、鸠江区机器人等一批优质产业聚链成群、聚群成势。以首位产业为例,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的发展路径,形成“整车、零部件、后市场”全面发展的汽车全产业生态,2023年实现营收3324亿元,增长37.8%。

二是以平台思维链接整合资源。持续完善产业、创新、智慧、金融、政策、人才、场景、生活服务和社会治理等八个平台,构建“多链协同”的发展生态。以提高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为切口,打造优势产业集聚区和平台,引导和带动研发、中试、配套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优先为“专精特新”和科创型企业提供“拎包入驻”。

三是以“两业融合”促进城市功能提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强46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动现代物流、金融服务、节能环保、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把数据中心集群建设作为产业升级的关键底座,在建机架规模突破10万架,今年年底智算规模预计超20000P,打造国内领先的智算之城。2023年,全市规模工业营收7272亿元、增长17.8%,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至全国50强城市第25位,产业规模的扩张为人才集聚创造了平台、为人口增长提供了就业、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动能。

紧扣“人才人口”关键要素,以人促产旺城

“半城山半城水”的自然本底,孕育了芜湖江南城市特有的精致格调,但排名全省第八的人口总量,也减缓了芜湖迈向现代化大城市的步伐。芜湖把聚人才增人口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举措,加快人才结构升级、人口扩量提质。

首先,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农业人口向城市集聚。围绕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规划,按照到2027年总人口超400万的目标需求,科学配置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以城市的充分就业机会和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吸引农民进城购房和人口回流,鼓励本市农业人口市民化和就业务工人员落户。近三年,全市常住人口净增11.2万人,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2,城镇化率达74.46%。

其次,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实施“紫云英人才计划”,人才落户、入职、创业、租房、购房等政策一应俱全。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和“双创”孵化基金,23座紫云英人才驿站无差别为来芜人才提供最长7天的免费住宿。积极开展“人才安徽行”、紫云英人才日(周)等招才行动,近三年,全市新入职大学生19万人。

第三,统筹开展“双招双引”,以产业吸引各类人才。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发展“一号工程”,在围绕产业链开展招商引资的同时,把引智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全省率先成立人才发展集团,探索形成“人才+服务+资本+产业”的运作机制。创新建立以年薪评价人才新标准,突出人才能力、业绩和实际贡献,有效解决人才政策和服务碎片化、分割化问题。近三年,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275个、领军人才191人,新增高技能人才2.6万人。人才的集聚、人口的增长,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力保障,也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活力。

紧扣“品质升级”首要任务,以城扩产留人

近年来,芜湖通过创新赋能,进一步放大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一是聚焦创新型城市建设,打造更具活力的创新生态。紧扣“产业+科创”,建立健全“科技局+科创集团+科创基金+产创中心”的产业创新支撑体系,设立总规模30亿元的发展基金,打造高能级的创新创业载体,吸引成千上万的科创企业集聚,让城市成为创新生产、创新生活的试验场和竞赛场。开放交通治理、城市安全等场景,今年以来发布“城市场景清单”39项,无人驾驶微巴智能接驳、“智慧港口”无人化装卸等一批创新项目应运而生。

二是聚焦公共服务需求,加快建设人民城市。建立“1+14+N”的人民城市建设制度体系,统筹调配资源,各级各部门集成作战,实现上下联动、协同高效。持续升级建设雕塑公园,将人文、艺术、运动、休闲融为一体,打造广大市民的“城市会客厅”;55座承载城市“静美”的“芜湖书房”遍及人口集中区域。高标准规划、运营北京天坛医院安徽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芜湖医院两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市民在芜湖即可享受到国家级优质医疗服务。

三是聚焦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提升多层次供给水平。树立城市品质与先进城市“等高对接”、县城发展与市区“等高对接”的发展理念,更加注重城市设计,塑造城市特色,打造一批古今对话、中西交融、时尚经典的城市印记,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2023年全市人均社消零达5.6万元、高于全省平均1.8万元。

紧扣“动态平衡”核心理念,推进可持续发展

芜湖坚持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动态平衡各种关系和矛盾,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

首先,平衡“大”与“小”,统筹城市大发展和市民小幸福。在着力抓好大项目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解决群众的关键“小事”。聚焦社区功能不全、生活不便利的问题,加快补齐功能性设施和适配性服务,镜湖区北门口社区获批国家完整社区试点。利用城市“金边银角”公共空间建成117个“芜小园”口袋公园,构建推窗见绿、转角见园的城市绿色生活圈,入选“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在加快“硬”设施建设的同时,芜湖还注重“软”机制的提升,创新搭建群众诉求感知系统,常态化了解跟进群众所思所盼。

其次,平衡投入与产出,实现城市内涵式增长。芜湖在城市更新、综合承载力提升、市政交通三大领域投资占政府性投资一半以上,对此,芜湖积极探索更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模式,放大撬动效应。在全国首次以PPP模式建成运营城市单轨工程,累计设立或参股基金规模突破1300亿元,打造“政府母基金+产业引导基金+市场化基金”联动发展的“基金丛林”。

最后,平衡“新”与“旧”,有序推进城市更新。一手抓江南老城区“提质”,按照“因风吹火,照纹劈柴”的理念,聚焦原有城市肌理,通过以线带点、以点串线方式,科学划定滨江—环镜湖—环古城等城市更新单元,成片推进城市更新。近两年完成229个老旧小区改造,3个小区入选全国示范项目。一手抓江北新区“扩量”,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准设计、高质量建设,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的彼岸新城雏形显现。芜湖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平衡需求与供给、短期与长期,为城市繁荣与发展带来了持久的生命力。

2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