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志 > 2024年 > 2024年11期 > 路径/实务 > 长三角一体化

苏州打造文旅融合新名片

  作者:张思琪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4-11-25

见过就业补贴、医疗补贴,你见过“演唱会补贴”吗?

2024年10月,苏州出台《苏州市进一步促进文旅体联动丰富产品供给的意见》,对主办单位以市场化方式举办的大型演唱会、音乐节,若每站次售票超5万人次,奖励每人次15元;超10万人次部分,额外奖励每人次20元。不是什么假把式,而是真正拿真金白银出来补贴。

拿钱补贴演唱会,这是个什么硬核操作?

工业大市“燃”起来了

近些年,国内遍地开始了大大小小的演出,“演唱会+旅游”等也成为各地热门引流模式,一些制造业大市也盯上了演出经济。

今年,“世界工厂”东莞举办了草莓音乐节,四面八方的乐迷朋友奔赴东莞,畅享了一场国庆假期的音乐狂欢,两天时间狂揽近5万乐迷。

音乐节不仅嗨翻全场,更点燃文旅融合新火花。除了门票,演出对交通、住宿、餐饮等周边消费都能形成强大的带动作用。外地观众看偶像演出,顺带逛逛当地景点,为文旅注入活力。

在音乐节前后,东莞借势举办了近500项文旅活动,推出6条旅游线路、多家酒店优惠措施,开通免费旅游专线,开展“乐购东莞·草莓音乐节”促消费活动,将音乐节热度转化为消费动能。根据初步测算,为期2天的草莓音乐节直接带动东莞全市酒店、餐饮、购物、文旅、交通、潮玩等相关行业消费约1.6亿元。东莞虎门镇结合音乐节举办“金秋·漫游虎门”活动吸引近183万人次,音乐狂潮席卷整个国庆。

作为“中国工业第一城”,深圳也踏入了演出经济新赛道。

据道略演艺产业研究院的统计,2023年,深圳共举办营业性演出超万场,服务观众近400万人次,实现票房收入19.6亿元。今年7月,原版《剧院魅影》刷新了深圳演出市场的最高纪录,在深圳掀起了“魅影旋风”。

随着演唱会、音乐剧、舞剧等在深圳轮番登场,大湾区居民“跨城来看戏”也成为来深圳分享的一股新潮流。《剧院魅影》深圳站的主办方、北京四海一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表示,深圳的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深圳观众对于高质量作品有极大热情。

常州更是早早入局,一跃成为全国大型音乐节票房首位,力压广州、南京、青岛等城市。“以文带旅,以旅促文”正在释放常州文商旅融合的“乘法”效应,期望音乐节产业能够在常州诞生属于中国的“科切拉”。

制造业名城无锡更是提出要打造传统文化名片,传承振兴锡剧艺术,使锡剧成为富有江南风韵、无锡风格的城市文化名片,成为无锡城市文化最鲜明的IP,把无锡建设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最具特色的“锡剧第一城”。无锡市山区锡剧艺术传承中心成立以来,先后创排了大型原创现代锡剧《太湖春早》等十余部剧目,演出超300场次。

那么,工业大市为何纷纷发力演出等文旅消费?

文旅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门。工业大市的纷纷入局,展现的是对现代服务业的高度重视,本身也顺应了制造业与服务业逐渐融合的大趋势。

在服务业丰富多元的场景中,演出等文旅场景除了能“生产”,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流量入口。对制造业主导的城市而言,文旅带来的泼天流量也是人们重新发现一座城市的机会。

作为全球三大制造业产值最高的城市之一,苏州入局新赛道底气在哪里?

苏州的底气在哪里

提及苏州,人们的心弦总不由自主地被那句穿越千年的吟唱牵引——“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一座镌刻着江南水乡无尽柔情与独特韵致的古城。

在历史长河的悠悠流转中,苏州悄然掀开了波澜壮阔的变革篇章。自手工业的蹒跚起步,至近代工业的点点星火,直至今日屹立于“最强地级市”之列的工业重镇,苏州以稳健的步伐,演绎了一场从古朴到繁华的华丽转身。即便在工业文明的光芒下熠熠生辉,苏州依然紧紧拥抱着那份源远流长的文化血脉。

发力新赛道,苏州有什么底气?

底气在文化底蕴。从被誉为“江南史前文明活化石”的草鞋山遗址,到明清时期借大运河之便跃升为经济文化璀璨明珠的辉煌;从细腻入微的核雕、刺绣、缂丝等传统工艺,到昆曲、评弹等响彻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一不诉说着苏州文化底蕴的深厚与广博。漫步于古城的小桥流水间,粉墙黛瓦与史迹名园交相辉映,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触碰到那个文人雅士挥毫泼墨、诗意流淌的江南旧梦。苏州,不仅以古典园林、水乡风情享誉四海,更以它独有的文化韵味,成为了世界感知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

底气在旅游资源。正是厚重的文化底蕴赋予了苏州众多天然的旅游胜地,以及“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步入拙政园、留园等古典园林,每一处景致都透露着江南园林的精巧与雅致,让人在一步一景中沉醉于诗意生活。而周庄、同里等古镇,则以它们保存完好的水乡风貌与浓郁的文化氛围,引领着游人穿越时空,重返那个诗意盎然的往昔。苏州的山塘街、平江路等老街,以其古朴的建筑与热闹的市井烟火,成为了体验苏州慢生活的绝佳之地。不论是品尝地道的苏州美食,还是欣赏古典艺术的韵味,都能让人在苏州这座魅力之城中,寻得内心的宁静与美好。

底气在地理优势。苏州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位于中国最具发展活力的长三角区域中心地带,是环太湖、沿长江、环上海三大旅游地带的交汇点。苏州还拥有完善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无论是跨市高铁火车,还是市内地铁公交,苏州都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条件。

底气在经济实力。似乎提到苏州,大家就会想到一个字——“富”。2023年,苏州市GDP突破2万亿,位列江苏省第一。苏州的经济发展水平为旅游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支撑条件,不管是基础设施、服务质量还是城市交通,苏州的“富”都为游客提供了高品质旅游体验。

文旅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体现。以往,不少城市常常依靠招商引资的政策、土地、税收等优惠来增强城市吸引力,或是通过在网络端短期投流拉升人气,而文旅产业则需要真正以客户为导向,综合考虑如何提高一座城市的整体服务水平和文化体验。

那么,工业大市苏州是如何布局这个新赛道的?

如何布局新赛道

捋一捋苏州这波新政策会发现,“真金白银”不仅仅花到了演唱会上,《意见》聚焦了多个演出及文旅消费热点。

除了对演唱会的“补贴”,还对举办较大影响力的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不含职业联赛),举办电竞赛事、动漫游戏展会及书展等大型活动,引进国际知名或国内一流的优秀剧目等,均有相应的补贴奖励。补贴奖励甚至覆盖文体旅低空应用场景方面,鼓励企业围绕文旅、体育等开展低空飞行表演等活动,打造优质文旅线路、支持旅游提升行动、打造“夜经济”品牌……苏州这一系列连招,可以说拿捏了各类活动主办方。据统计,今年下半年,苏州已审批通过千人以上的演唱会等大型活动共计24场,预计参加人次超50万。

在这条新赛道上,苏州更是“步步为营”,多措并举。

首先是政策发力。2022年,苏州印发了《关于推动新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2023年,苏州发布了《推动新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2025行动计划》。在这两份文件中,苏州将体验消费、新型零售、线上商贸、数字文化、手工艺、电竞动漫、体育、影视娱乐、旅游、康养等一起列入了消费导向型服务业推进工程。

另外,苏州相继推出了《关于推动苏州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及《苏州市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扶持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文旅事业的蓬勃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政策打头,文旅产业有保障,游客体验更上层楼。文旅结合,玩得有文化,看得有深度。先打好样,才能走好路。

其次是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苏州挖掘文化资源,打造文旅品牌。很多时候不是没有“料”,而是酒香也怕巷子深。苏州打造了“一城百馆 博物苏州”“四季苏州,最是江南”等旅游品牌,还推出了很多创新文旅产品。苏州不仅让游客知其名,更让游客愿其行,乐其游,沉浸式体验苏州风情,将苏州风情带回家。

不仅如此,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苏州文旅事业的根基。苏州在考古工作、博物馆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深化“博物馆之城”建设,让每一座博物馆都成为游客了解苏州文化的窗口,让文化遗产成为吸引游客的磁石。

同时,苏州紧跟时代步伐,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智慧旅游的广泛应用,让游客在享受古韵苏州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现代科技的魅力。通过数字化建设,苏州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传承变得更加生动与触手可及,为游客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

最后,苏州在提升服务品质上也是下足了功夫。完善的旅游设施、专业的志愿者团队与双语咨询员,以及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如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等,传播江南文化,提升旅游品牌影响力。共同营造了一个温馨、舒适、有归属感的旅游环境,让游客在苏州的每一步都充满惊喜与满足。2024年9月底,苏州又发布18条举措,建设人才友好型城市。其中提到,要打造体现国际水平的购物休闲娱乐生活圈、主题商业街区,积极打造文娱新IP。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