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志 > 2024年 > 2024年11期 > 领导科学/决策艺术 > 领导力

乡镇干部职业生涯三个重要节点

  作者:曾 荣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4-11-25

乡镇干部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节点,包括初入职场期、职业转折期等。特别是入职五年左右是乡镇干部工作价值观发生动摇的多发期,此时的选择会影响乡镇干部的职业生涯。中年的基层干部受现实压力的影响,也会对工作产生新的认知和偏好。此外,在遇到困境或瓶颈时,乡镇干部也会不自觉地调整工作价值观。

乡镇干部应关注职业发展重要节点的现实需要与个人诉求的变化,理清对工作价值的认知与取向,适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为个人价值的最大发挥蓄力。

初入职场的挑战与蜕变

初入职场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将会塑造起一个人基本的职场素养,它带来的价值和成长将成为今后职业发展的基础和起点,甚至会影响整个人生的发展方向。

第一份工作形成的工作经验,包括组织文化、工作方法、工作习惯、工作态度、思维方式,可能会使人产生思维定势,并与个人的工作风格结合,将这种认知延续到之后的工作中去。

较好的平台和工作环境会塑造良好的工作价值观,提高个人的工作能力,并能让人感到充足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这是一条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即便经历多次工作转变,也不会影响其对工作的正向认识。较差的工作则反之,给人消极的体验,限制其工作能力的发挥。

1918年10月,青年毛泽东有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北京大学图书管理员。这份看上去平平无奇的工作,不仅解决了他的生计问题,还让他找到了自己的信仰即马克思主义。

对于大学生乡镇公务员来说,第一份工作可能是琐碎的、繁杂的,但也正是这样的环境能够塑造他们对工作的认知。无论是记录、填表、走访、写材料,还是参与值守、宣传管理、入户调查……工作的过程中,通过所见所听所学所思,能迅速锻炼自己工作生活的能力,静心思考的耐力。象牙塔里成长起来的学生,会逐步蜕变为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干部。

第一份工作遇到的领导的特点,也会影响一个人的工作价值观。刚到基层乡镇工作的年轻人,由于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往往会遇到“简单的事”不会干、干不好的困境。有经验的乡镇领导注重挖掘下属的潜能,特别是帮助新入职的年轻人了解自身的优势,以及适合的发展路线,使年轻干部能在工作中不断提升,并能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反之,初入职场时如果不能获得良好的指导,则容易陷入工作的迷茫和痛苦。

有的领导可能表面上难“相处”,对下属的要求十分严格,一旦犯错便会严厉责骂,但他们对工作严谨负责的态度可能会影响到下属,使其也养成做事认真严谨、做人脚踏实地的态度。

还有的领导如师如母,愿意手把手传授一些工作技能给下属,如告诉下属该看哪些书,学习哪些业务常识,甚至是一字一句修改下属的文稿。这能帮助下属很快进入工作角色,适应工作节奏。

领导者的风格和态度不仅影响到他自身的工作,也会影响到下属如何认识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岗位,如何对待工作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如何发展和跃升等等问题,年轻人的工作价值观往往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此外,初入职场的人面临从零开始的新环境和一系列接踵而至的挑战,经常会感到迷茫、焦虑,甚至是恐慌,这是职业成长中必经的阵痛。职场与学校有所不同,职场中更注重效率、成果和利益,需要个人迅速磨合和适应。在这个转变中,人们的工作价值观会更加具体化,“应然”中加入了“实然”,与工作和生活实际贴合的更加紧密,真正引导个人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小到上下班的时间,大到面对危险时的勇气、面对利益诱惑时的坚定。

其中,最明显的是务实的工作价值观逐步取代理想主义的价值观,这是工作与个人、家庭中的很多现实问题产生冲突后不得不做的抉择。

职业转折阶段的选择与坚

重大的职业转折往往是在人生的特殊阶段做出的。研究表明,对于一般的职业来说,第一个阶段经常是在工作三年之后。相较于大学刚毕业,许多人在职场历练后,对于自我、职场和社会的认识都会变得更加完整,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也更加理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生涯规划转折点。

第二个阶段是三十五岁左右,这个年龄常被认为是职场的分水岭。主要是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员工,对新技术和新思维的接受度和接受能力相对落后,可能更难适应某些行业和职位的要求。且这一阶段的员工通常会有更高的薪资要求和福利期望,导致企业倾向于使用年轻员工,很多员工会在这一时期面临职业转折。

对于公务员群体特别是基层乡镇干部来说,自然也会在人生的某些阶段面临职业转折。

第一个阶段通常是在入职五年左右,也就是刚刚步入公务员队伍、融入基层环境的几年内。这五年,是用脚丈量乡土镇域的五年,是学习乡村生产生活方法的五年,是与群众、同事交心交融的五年,是年轻干部用工作实效证实自己能力的五年,是着手考虑安家立业的五年,也是践行自己工作价值观、试图体验工作获得感、幸福感的五年。

刚入职的基层干部大多满怀热情和憧憬,对基层工作抱着极大的期望,但很快就被繁杂琐碎的基层工作和复杂多样的群众工作泼了冷水,有些被磨平了棱角,有些甚至动摇了到基层锻炼的初心,开始产生职业倦怠和职业怀疑。

一些具有坚定信念和强烈责任感的基层干部会不断磨砺自我,提升自我的能力和素质,把自己融入到人民群众和基层服务当中去。一些目标不够清晰、信念不够坚定的年轻干部可能就会选择放弃这份职业。

公务员作为一种稳定的职业,一直备受年轻人们的追捧。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职场环境发生了巨变,不管是想要更高的薪资待遇,还是想要拥有更广阔的职业空间,越来越多的公务员们在考虑转型跳槽,他们的工作价值观在这一阶段可能会发生较大变化。

第二个阶段多发生于中年的基层干部,这一阶段的干部面临职业生涯发展的难题。部分基层干部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了晋升,成为领导干部,顺利完成了职业的转折。但在基层单位,干部的晋升机会并不充足,特别是县域范围内基层干部连续晋升的机会很少,很容易碰上“天花板”。而且繁重的工作任务与严格问责也使得乡镇干部自感工作压力巨大。因此,基层干部可能会选择从乡镇基层岗位“回城”。

所谓“回城”,是指调到工作地点在县城乃至更高层级的工作单位。具体来说,在渡过职业生涯某个节点后,大多数乡镇干部不再寄希望于晋升,而是将“回城”作为更实际的努力目标,并常常为此付出“退步”的代价。由此可见,在职业生涯不同阶段,基层干部有着不同的追求和选择。

特殊情况下的困境与取舍

一些特殊情况,如严峻的工作挑战,家庭环境变化,个人身体条件等因素,对工作价值观有重要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对理想与现实、生命与世界进行反思,停下来审视自己的职业生涯,并考虑真正要做的事,这是一个重新评估工作价值观的重要机会,许多人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新的工作价值观。

如,乡镇干部有子女需要考虑入学问题时,这时他们会考虑离开乡镇,通过晋升或遴选等方式,改变职业发展方向,他们的工作价值观也会以子女的利益为优先考虑。再比如身患疾病的乡镇干部,可能不再适应基层的工作强度,他对于工作价值的认识可能也会发生变化,以身体健康为优先,从而改变对工作的认知。

这些困境与转折,也反映出工作价值观的社会适应意义及其复杂性。乡镇干部的工作价值观中,既包含理想成分,又包含现实成分;既包含精神追求,又包含物质需求;既有光明正大、为人民服务的信仰,又有难言之隐、满足人伦情感的牵扯。

乡镇干部,首先是工作、生活在乡镇的人,是融入乡镇社会、在乡镇人际网络中获得归属感的人。同时,也是肩负国家公职人员职责,遵循党为人民服务理念,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各种难题,有能力、可信任的政府干部。

这么多的描述,每一项都是乡镇干部在工作中应该实现的或者希望实现的价值。而这些价值,并不总是一致的、或者很容易区分轻重缓急的。甚至很多时候,价值的取舍,可能是乡镇干部面临的最大困境。

特殊情况下形成的新的工作价值观可能更豁达,也可能更偏狭,指引人走向错误的轨道。如,有人把薪水高低作为衡量成败的唯一标准,而不注重内在因素的提升和培养。长此以往,不仅在工作上做不出成绩,还会丧失工作成就感,抱怨不休。还有人在工作中喜欢随波逐流,并不清楚自己想走的道路,更不知道该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只是跟随大众的选择,最终会在工作中迷失自我。

因此,身处职业转折和特殊时期的乡镇干部更需要对基层工作和自身生涯规划有清晰的认知,形成正确的工作价值观,才能引领自身在工作中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党校领导科学教研部。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基层领导干部的工作价值观与压力应对》,17KDC013)

2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