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业就成为网红打卡点,小投入却换来大流量,位于安徽黄山市休宁县的向云端·世界观光列车微公园,创造了文旅行业的一个奇迹。有业内专家甚至专门开课,研究探讨“向云端”的流量密码。
“向云端以‘微小巨’为核心理念,通过少量的投资和创新的设计,实现巨大的社会效益。”向云端IP微景点创始人、黄山向云端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聊告诉《决策》。
“微小巨”是一种什么样的新模式?它是如何诞生的?
当创意与安徽文旅相遇
距离休宁县齐云山镇3公里处的一条废弃公路上,有两排3公里长的水杉林。每到深秋时节树叶开始泛黄,从浅黄、金黄到深红,五彩斑斓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层层叠叠、格外醒目。公路旁的横江是新安江的支流,蜿蜒流淌在齐云山脚下,碧水绕青山,共同组成了一幅油画般的秋日迷人风景。
尽管风景独好,但过去一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甚至沦为堆放垃圾的废弃之地。自从改造为“向云端”后,变废为宝,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打卡。
“向云端”项目全长220米,占地面积约3亩,利用废弃公路的空间,打造了一个集美景、咖啡、火车、民俗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度假景点。景点主体由8节车厢组成,1:1复制串联了非洲骄傲号列车、加拿大落基山火车头、威尼斯东方快车、瑞士冰河号、俄罗斯金鹰号等世界旅游组织评选出的著名观光列车。每一节车厢都经过精心设计,内部装饰充满了异国风情。
“秋冬时节,车厢掩映于棕黄的杉树下,是美拉德风的极致展现。我在社交平台上看到向云端的美景,就迫不及待来了,要通过拍摄个人写真记录这个秋天。”一位游客说。
游客口中的“美拉德风”,近年来火爆社交网络与时尚圈。“美拉德”一词灵感源自食物加热过程中的美拉德反应,这种反应使食物逐渐转变为焦糖色。“美拉德风”是一种以棕色、褐色、焦糖色等为主色调的审美和设计风格,注重营造温暖、沉稳、舒适的氛围。截至11月,小红书的“美拉德”话题已有5.1亿次浏览量,相关话题“什么是美拉德风”浏览量也超过了4000万次。
在“美拉德风”风潮下,“向云端”成为很多游客,特别是年轻人的宝藏打卡地。“无论英伦风、田园风或是森林风,在水杉林下都可以拍出一组充满异域风情的大片。”游客纷纷在社交平台上“种草”。
令人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个极具潮流时尚的文旅项目,其创建者吴聊却已届退休之龄,而且项目的创意和设计建设都是他一手操办。
吴聊是一个具有创新意识和传奇故事的商人。20世纪80年代,刚满18岁的吴聊在家乡杭州市淳安县二轻局参加了工作,23岁时毅然辞职下海。此后在商海摸爬滚打,曾在中外合资企业干过总经理,也做过矿泉水生意,还担任过国内早期娱乐广告节目的总制片人。
2005年,吴聊来到黄山开始创业之旅,“那时候就被黄山的山水,以及点缀在山水之间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深深吸引,这个地方真的很美。”此后20年间,吴聊基本都在黄山工作创业。
吴聊喜欢到世界各地去穷游,他创业也都在文旅行业。他的第一个创业项目是高端休闲度假酒店,但由于理念超前,此时国内还处在观光游时代,消费水平也较低,因此创意酒店项目很快以失败告终。
“这个酒店一直都是我的一个痛,经过这次打击,让我从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小老板’,逐渐变成一个安心公益、安心山里、广交贤达的人了。”抱着这种心态,吴聊开始为未来的退休生活寻找落点。
一次,吴聊和朋友同游齐云山。一到齐云山,吴聊就感觉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山间古树、百年古桥、一年300多天云雾缭绕的自然风光让人沉醉,“太美了,恍惚间,我们都被迷住了。”
吴聊当即决定在山下的齐云山镇开始第二次创业,开发一个集徽州美学于一身的高端休闲度假社区。不过,第二次创业同样遭遇波折,先是遭到家里人的强烈反对,同时由于理念超前,项目销售不温不火。尽管如此,吴聊并没有太在意。在他看来,开发社区是为了“给心灵安个家”。
此举也无心插柳,为“向云端”创意的生成创造了契机。“我的人生还是蛮好玩的,一辈子就喜欢创新。”吴聊说。
当创意的人生与安徽文旅相遇,一个传奇项目由此诞生。
一种情怀和使命
吴聊开发的社区面向高端人群,业主大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科学家、艺术家和企业家等,因此聚集了一批高端人才。
对于这些“新齐云山人”,当地人非常热情好客。过年时都会热情相邀,在寒冬腊月里操办一顿杀猪饭。当地政府也积极与业主交流,时常上门贴心问候,把他们看做家人,这让他们深受感动。
“逢年过节,镇政府都会上门送包子、端午粽子等,让我们这些远离家乡的人倍感亲切。平常有的业主身体不好,他们也积极帮助联系医院,时常慰问。所以为了回馈当地政府和百姓,我想在齐云山开展招商引资的一些项目。”吴聊说。
基于回馈当地、助力乡村振兴的朴素情怀,吴聊和业主们经过交流碰撞,决定众筹建设两个创新项目,一个是建设乡村现代公益图书馆,另一个则是打造全国唯一的世界十大观光列车。
2022年7月,业主们集资百万元捐建的云山书院建成,免费向公众开放,并且获评为2023年度安徽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与云山书院顺利建成不同,世界十大观光列车项目却遭遇很多困难,有设计施工方面的,也有政策障碍方面的,很多人因此而打了“退堂鼓”,最后从众筹项目变成了吴聊一个人的项目。在了解项目困难后,齐云山镇政府迅速行动,成立专班,积极推进项目落地。
“这个项目诞生在疫情时期,是全国文旅最为萧条的时候。但我们知道,疫情一定会结束,文旅的春天一定会回来。怎么走出一个文旅的春天?一方面要把齐云山核心资源打造好,另一方面要把山下的业态布好,让游客到山下能够有更多的地方去玩,能够停留下来。所以我们积极推进向云端等创新项目,就是为了把业态提前布局好。”齐云山镇镇长潘波说。
在当地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全力配合下,很多政策障碍被逐一破解,项目迅速推进,仅仅用了半年多时间便顺利建成。
2024年元旦期间,向云端·世界观光列车微公园建成开放。出人意料的是,刚一推出就火爆出圈,不仅登上抖音平台黄山景点热销榜第二、仅次于黄山风景区,还一度在亲子游热销榜、咖啡热销榜、西餐热销榜、下午茶热销榜等众多排行榜中保持在黄山市首位。
由于景区接待量一天最多只有800人,景区外经常有游客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周末节假日一般都要限流。据统计,自开业以来,“向云端”已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其中不乏远道而来的外地游客。
同时,通过网红景点打造实现引流效应,辐射带动周边村庄的经济发展,入村转化率达70%。今年10月,向云端·世界观光列车微公园被授予2024年度皖美消费新场景。今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交通运输部等6部门联合公布了第二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向云端”成功入选。
“相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评价,让我们看到了项目的发展前景。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了内涵与使命,专门成立了‘向云端原创IP微景点研发中心’,注册了‘向云端’商标。”吴聊说。
目前,“向云端”已推广复制到全国多个地区,先后在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蚌埠市开工建设向云端·徽州秘境、向云端·非常道火车公园项目,分别与安徽颍上县、甘肃敦煌市、江苏无锡市、海南东方市等地达成9个项目合作意向。
“希望每一个项目都能够有利于当地的旅游转型,助力乡村振兴。”在吴聊看来,这是一种情怀和使命。
新消费时代文旅转型探索
“向云端”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出圈?从吴聊的自述与业内专家的分析来看,关键在于特色和创意,契合当前文旅消费新潮流。
相较于传统景区,一些极具特色的小美好更能吸引现在的年轻人。行走在“向云端”,游客总会被它的各种奇特设计所吸引。比如,车厢内哥特式玻璃花窗、英伦复古风格纹、充满异域风情的小亮点;车厢外高耸的水杉、江畔的林荫小道、唯美的落日夕阳,每一处都适合年轻人拍照打卡。不同于传统景区门票,游客只需花38元买一杯咖啡,就能在里面休闲拍照。
“向云端”景区虽小,业态却很丰富。不仅有艺术馆、稻田咖啡馆、河边音乐间、田园超市、共享茶屋等特色微场景近10个,提供住宿、咖啡、简餐、旅拍、文化演出、小型聚会等多元文旅服务。
另外,还将传统民俗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在稻田咖啡馆,不仅提供美味的咖啡和茶饮,还展示当地农耕文化的图片和实物,让游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河边音乐间则定期举办小型音乐会和艺术展览,吸引许多文艺爱好者前来参观。
徽派建筑是安徽文旅标志性符号之一,而“向云端”的异域风情与传统徽派建筑形成一种强烈反差,这也是其火起来的一个重要因素。“徽派建筑和徽文化是黄山的重要特色,但黄山只能是白墙黛瓦吗?事实证明不冲突,传统与现代不仅非常协调,二者还可以相互促进。”在吴聊看来,文旅发展需要更多有创意的现代元素。
如何更具创意与特色,吴聊也认为很难。几十年来,他在世界各地游历中积累很多的素材,经过自己的理解与加工,然后通过创新文旅项目转化出来,这是一个国际潮流与在地文化交融的过程。很多创意元素都在他脑海里,却很难表达、展现出来,“设计图非常难弄,我脑袋里有,但画不出来,我也没法讲明白。”
尽管难度很大,但吴聊有信心把“向云端”从安徽推广到全国。在他看来,其可复制推广,关键在于“微小巨”模式。
“微”即微景点。项目选择边角废料做场景,抓住当前旅游转型和新消费时代,触发消费者灵魂深处的某一个点,满足“小众”的情绪价值。
“小”即小投入。花费很小投入,制作别样的打卡场景,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休闲体验,不需要高大上、全而美。
“巨”即巨流量。对接当下新媒介的各种“风口”,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迅速积累大量粉丝和流量。
“文旅转型发展,需要将休闲度假和创意特色摆在更重要的位置。以向云端为代表的‘微小巨’模式值得深入探索。”吴聊告诉《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