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志 > 2024年 > 2024年11期 > 文化/视窗 > 阅读

职责

  作者:吕 斌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4-11-25

孙有志顺着街道朝东走,边走边顺着大门口往院子里看。他在一家大门口前站下,看见这户人家的砖平房的房顶上有一棵衰草,决定进这家看看。

西屋窗户下站着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门口旁的屋檐下放着一个笸箩,里面坐着个双目失明的女孩,围着破棉絮似的被子。

孙有志难以理解,村民们都过上了富裕生活,村庄里还有这样的户?他来到村里任职,一直忙于村周围的治沙造林,沙地全栽上了树,才有工夫走门串户,了解民情。

孙有志心脏悠悠荡荡,有着本能的悲伤,他在老太太的盯视下,朝女孩走去。

老太太站在原地,看着孙有志,不明白这个上边派下来的村支书记兼村主任来到她家干什么?

孙有志五味杂陈,走近女孩。他轻声问:“小妹妹,你多大了?”

“我12岁了。”

“你爸爸呢?”

老太太说:“她爸爸进田干活去了。”

孙有志站起来问:“她的爸爸叫郭现龙,对吧?”

老太太点头,眼光射出奇怪,似乎在问,你怎么知道的?

他来村庄,虽然没有一户一户地走访,但是通过村干部的介绍,知道了一些村民的情况。

孙有志问老太太:“大娘,你们家三口人有低保吗?”

老太太眨了眨眼睛,指指女孩说:“我孙女有,我和她爸没有。”

“村里和上边对我们很照顾,年年给我们米面和油,也给我们一些钱,就是我老了,干不了活儿,指望她爸一个人,日子就这么凑乎。”老太太口气中传递着无可奈何。

孙有志走了几步,发现窗户前近一人高的园子墙侧歪了,倾向园子里,人进园子里都要从那段墙下走过。他问老太太:“大娘,你看那堵墙侧歪了。”

老太太不在乎地说:“早看见了,郭现龙也倒不出工夫整治它,就那么撂着吧,没事。”

孙有志直着眼睛看着老太太,说:“墙都快要倒了,咋就没事呢?有事就晚了!”

老太太瞅着墙,眼睛有了湿润,她也知道那墙危险,可是儿子没工夫,她又没力气,不那么着,咋办?老太太揉搓着衣角,不知道说什么。

孙有志把要说的话咽了回去,却把这件事牢靠地记在心里,走出院子。

孙有志顺着走廊朝西走,推开秘书室的门走进去,说:“赵桂琴,你查一下,郭现龙家办了低保吗?”

赵桂琴三年前高中毕业回村就担任村秘书,村里的情况她都熟悉,说:“不用查,郭现龙家就他女儿一个人有低保。”

孙有志迷惑地说:“这也不合理呀,郭现龙和他母亲为什么没有办低保?我们国家的最低生活保障就是给这些人的呀。”

赵桂琴有些犹豫,说:“这个我不太好说什么,因为当时评选是李代管主持着定的。”

讨论原因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马上给郭现龙和他母亲办低保。他对赵桂琴说:“你马上为郭现龙和他母亲代写两份办理低保的申请。”

赵桂琴看看孙有志,问:“本年度的低保已经评完了,再补报上边能批吗?”

孙有志说:“这个你不用管,你写完交给我,我拿着到乡里找领导审批。”

赵桂琴提示说:“低保可是有名额限制的。”

孙有志说:“名额是死的,人是活的。”说着,朝外走,他的脑海里全是郭现龙家的院子情景,觉得要是帮不上郭现龙,他这个村主任就是白当。

孙有志回到自己办公室兼住宿,坐在办公桌前的椅子上。他思量郭现龙家那堵侧歪的墙咋办?他打开电脑,写下一行字:关于申请修复郭现龙家危墙的报告……

赵桂琴走进来,说:“孙主任,为郭现龙和他母亲申请低保的报告写好了,你看看这样写行吧。”

孙有志接过来说:“好的,你放到我这儿吧。”

孙有志把两份申请仔细核对一遍,决定下午就去乡政府。

下午,孙有志带着两份申请,赶往乡政府。走进秘书室,屋子里只有秘书张玉娟。

“张秘书,一家人的低保数额有限制吗?”

“没有,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评为低保。你问这个干什么?”

“我们村郭现龙一家,大概情况你知道吧?只给那个盲人女孩一个人低保,郭现龙和他妈都没有,这也不合理呀!”

“合理不合理,你们村干部知根知底,得你们村报上来,乡里才能研究。”

孙有志说:“还有一件事,郭现龙家有一道园子墙侧歪了,怕是倒了砸着人,得推倒了重新砌,想要申请重砌的资金,顺便把他家的房子墙也修理一下,行不行?”

张玉娟说:“行,这正是咱们基层需要做的工作,也是国家提倡扶持的,也得找蔡乡长签字。”

孙有志走进蔡乡长办公室。

蔡乡长问孙有志说:“你今天有事吧?进来说吧!”

孙有志把来意说一遍,然后把手中的两份申请递给蔡乡长,请她批示。他的心剧烈地跳动。

蔡乡长说:“你说的这户人家我听你们村的李振富说过,他没有向乡里打过书页申请。我看看你们写的申请。”

蔡乡长边看,边问了郭现龙家的情况,申请的这些钱怎么用?村里对郭现龙家有什么安排?孙有志一一回答。蔡乡长看完申请,从桌子上的笔筒里拿出墨水笔,分别在两份申请上签了字,递给孙有志,说:“具体的事,你去找张玉娟秘书帮你办理。”

第二天,李振富晃着肥胖的身子来找孙有志。自从孙有志来到这个村,李振富的代管就结束了,这么早李振富来干什么?

李振富熟门熟路地走到孙有志办公桌对面,在沙发上坐下,说:“我这么早来找你,怕你提前安排了。”

“提前安排什么?”

“你不是申请钱来了吗?给郭现龙家垒墙这个工程我承包。”

孙有志意外,昨天办的事李振富今天就知道了。原来蔡乡长是李振富的叔伯小姨子,准是李振富媳妇和蔡乡长有过电话或者微信联系,顺便说到了这件事,李振富就用上了心。

孙有志理解李振富,说:“这件事我另有想法,跟你不绕弯子,这种挣钱的事,不想随便交给人干,我打算交给村里的贫困户干。”

孙有志怕李振富不高兴,说“你来的正好,有一件事我正要找你商量。”

“扶贫救困光供血不成,还要造血,我这几天边给郭现龙家张罗办低保和修理墙的事,想着怎么让他的日子闯过难关,想来想去,觉得他家种地出行没有当用的牲畜,打算帮助他买两头牛,拉车种地等农活能解决郭现龙干不了活的困难。另外买一头母牛,一头公牛,母牛下小牛卖钱,一头牛近两万元,对他家也是个很大的收入。”

李振富顺口问:“他那个家别说买两头牛,一头牛能买起吗?”

孙有志胸有成竹,说:“我想到信用社帮助他借贷款,我去乡信用社问过,借贷款郭现龙不符合条件,得有两个人为他担保,我算一个,你算一个行不行?”

李振富初时面露难色,担心郭现龙无力偿还贷款会连累自己。

孙有志说:“你不就是怕郭现龙还不起钱吗,假如他真还不起,不用你管,我还!你就是给凑够两个人的数,行不行?”

李振富松一口气,说:“你要是这样说,还行。”

孙有志卸下一个包袱,上前拍拍李振富的肩膀说:“还是当过代管的人,思想境界就是高。”

李振富边往外走边说:“你个外来人都为村里人操心,我担点风险有啥不行的。”

送走了李振富,孙有志站在屋地上寻思,郭现龙家这道墙,得找村里的哪几个人砌?

一大早,一台拉着砖和水泥的拖拉机,停在了郭现龙家大门外。孙有志抱着为郭现龙眼盲的女儿买的被褥,带着几个村民走进郭现龙家。

郭现龙从屋门口走出来,上身的蓝色布褂子过大,像麻袋套在身上,青色的裤子腿有点短,吊在小腿上。

郭现龙对孙有志点头说:“谢谢孙主任!谢谢孙主任!”

孙有志对几个村民说:“把那道土墙推倒,砌成砖墙,水泥构缝,齐腰高,要求就一个,结实。开始干吧!”

郭现龙跟在孙有志身后,老是说:“谢谢孙主任!谢谢孙主任!”

“你不要老是谢个没完,这虽然是你家的事,却是我的职责,你懂啥叫职责吗?不懂,没关系,职责就是你家重新砌墙和修理房子墙,都是我应该干的,这回懂了吧?”

郭现龙点头哈腰地说:“懂了,懂了,我家的事当作你家的事干,谢谢!谢谢!我这就回屋准备中午饭……”

孙有志制止了郭现龙,说:“我们驻村干部有纪律,不能随便在村民家吃饭;这些干活儿的人,是我雇佣的,饭由我管,我已经告诉村部的食堂准备饭了,大家中午都到村部食堂吃饭。”

郭现龙说:“你看你们不吃饭,也不让谢,我咋也得有点表示,我家也没啥好吃的,我上山挖一筐苣荬菜,送到村部食堂。”说着,朝屋门口走去,挎起门口旁的一个筐,朝大门外走。

孙有志看着弓着腰朝大门口走的郭现龙,眼睛涌上一股潮热。

孙有志不论做什么事,眼前经常出现郭现龙家那个可怜女孩的身影,她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天空,她的眼睛能不能治好呢?

孙有志问过郭现龙给没给女儿治过眼睛?郭现龙说,他把女儿送到过乡卫生院,医生说治不了,他就没有再带着女儿去别的医院。那么,更大的医院医生医术高明,说不定能治好呢?孙有志决定带着女孩到更大的医院看看。

孙有志给李振富打电话:“李代管,把你家的半截子汽车借给我用用,只用车,油我加。”

李振富问:“你借车干啥用?”

孙有志说:“我想拉着郭现龙的女儿去医院看看眼睛。”

李振富哦了一声,女孩的眼睛去医院看过,治不了,他问:“瞎眼有啥看的?”

孙有志说:“我想让医生看看能不能治好。”

李振富说:“我看够呛。”

孙有志问:“你咋这么说?”

李振富说:“郭现龙带着他这个丫头到乡卫生院看过,医生说治不了。”

孙有志说:“我想带着她到县医院看看。”

李振富犹豫地说:“那挡不住能治好。”

孙有志说:“治好治不好的,看看不就放心了吗,要不我老惦记这件事。”

李振富说:“不是我不愿意借给你车,是我觉着你多余。”

孙有志说:“多余不多余的,我不能看着那个孩子就那么瞎着。”

李振富理解地说:“那好吧,你来开还是我给你送到村部?”

孙有志说:“我去开吧,顺便拉上女孩走。”

李振富说:“满箱的油,就是备着村民有急事用,你要是不跑太远的道,不用加油。”

孙有志心里有一点感动,这个李振富还是不错的,骨子里处处想着村民,之所以当上代管,还是有道理的。

女孩听说要带着她去看眼睛,特别高兴,跟孙有志说起她的一些有趣的事。孙有志见女孩天真快乐的神态,心里发热,童言无忌,她该有她的美好生活。

孙有志带着女孩来到县医院。老医生戴着放大镜给女孩检查的时候,孙有志心跳加速,他特别希望医生说能治,害怕医生说没法治。

老医生检查完,摇着头说给孙有志听:“小时候闹眼病耽误了……”

孙有志赶紧说:“假如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你们给百分之百地治好吗?钱不够我张罗,花多少都没关系。”

老医生说:“不是钱的事,假如有百分之一的希望还好办,问题是百分之零点一的希望都没有。”

孙有志心凉了。

出了县医院,站在街道旁,孙有志思量,就这样拉倒吗?应该带着女孩到市医院看看,更高一级的医院,也许会有治疗的办法。

说走就走,三百多公里,都是高速路,当天能返回来。孙有志拉着女孩到了市医院。

“你女儿的眼睛是她小时候给她耽误了,没有办法治疗。”

孙有志求情的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领着女孩走出市医院,心情十分低落。

返程路上,孙有志看着周围的田野和远处的群山,心情五味杂陈。

孙有志问女孩:“你愿意念书吗?”

“愿意,叔叔!”女孩欢快地回答。

“那叔叔把你送到特殊学校读书,你愿意去吗?”

“我愿意去读书!”女孩激动得哽咽。

孙有志下了决心,送女孩进校园,费用给她张罗。

孙有志扶着方向盘,目视前方。车顺着宽阔的柏油路,向前疾驶。

(原文载于《草原唱风》2024年10期)

2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