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传统招商模式迎来深刻变革,各地纷纷探索新的招商模式。其中,“全要素招商”引人关注。相对于过去“情感招商”“低成本招商”和“优惠政策招商”,“全要素招商”也被称为招商4.0版,其涵盖当前最流行的资本招商、场景招商、产业链招商等诸多新打法。
从先发地区的实践来看,“全要素招商”是以全要素供给和全方位服务保障为切入点,综合考虑人才、技术、资本、产业链等多方面要素,在招商过程中积极协助企业对接发展资源,满足企业多样化发展需求,全力以赴为企业服务。
招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先发地区的实践探索值得深入研究。
招商思维之变
10月14日,理想汽车第100万辆整车在江苏常州基地下线,成为中国首个达成百万辆里程碑的新势力车企。作为“链主”企业,理想汽车也给常州带来一条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可以说是全要素招商一个重要的成功案例。
在常州,理想汽车“3页PPT”的招商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2016年,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带着三页PPT在全国各地奔走,为自己新能源汽车创业项目寻找融资和生产基地,但屡屡碰壁。
此时,常州的新能源产业也处于转型破局的阶段。与理想几轮洽谈后,常州市武进区迅速决断,武进产业基金出资参投理想汽车的A轮融资,同时通过“厂房代建+招投结合”的方式,让理想汽车的第一座整车工厂落地在了武进高新区。
短短8年时间,理想汽车便从PPT成长为百万辆汽车产出、千亿产值的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这其中,关键得益于常州政府的全要素支持。为此,李想发微博感叹,“常州营商环境太好了,好到令人感动。”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分析来看,迅速及时的全要素支持非常关键。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高速增长期,市场机遇稍纵即逝,企业等不得,政府更拖不得。过去,招商引资往往从当地优势资源出发,“我有什么给什么”,这样的招商理念显然跟不上市场的快速变化和企业的综合发展需求,必须转变思维,全要素招商新模式应运而生。
有了理想汽车的成功样板,从2023年开始,常州市明确提出“全要素招商”,即深度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从产业、创新、资本和政策层面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生态系统,强化产业、科技、人才、资本等要素联动。
新能源产业投资巨大,融资是首要难题。为此,常州市组建总规模达5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通过“产业+基金”“投资+招商”多元联动,为企业提供从技术攻关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服务。同时,推进企业股改上市,由政府牵头开展“外资银行常州行”、知名券商交流会等活动,助力企业对接资源。
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建设审批流程长、环节多。为了帮助企业早投产、早见效,常州市强化部门协同,优化办事流程,持续推动“发证即开工”“拿地即开工”,同时强化项目全流程服务,在“无微不至”的同时做到“无事不扰”。
从常州的实践来看,全要素招商有几个重要特征:一是注重产业生态的建立健全。全要素招商不仅仅关注某一方面要素资源,而是注重全方位要素联动,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
二是强调创新要素的全集聚。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全要素招商高度重视创新要素集聚。包括吸引高端人才、科研机构、创新平台等,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环境。
三是提供全方位优质的服务环境。包括完善的基础设施、高效的政务服务、良好的金融支持等。
“给足企业发展的安全感”
“要以项目落地需求为导向,让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项目转。”
“努力以区域生态赋能的确定性,帮助企业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只要符合我们区高质量发展的项目,一定有地可用,有楼可租。”
“引进即筹建、拿地即动工、竣工即投产。”
今年初,广州市黄埔区提出“全要素招商”,同时发表了以上这些铿锵有力的承诺。这些实实在在的大白话,极大提升了企业投资的信心和安全感。给出承诺、亮出家底,黄埔区很好地诠释了全要素招商的核心要义。
在不确定性的时代,企业的安全感来自于可预知的确定性。有了安全感,企业才能下定决心扩大投资,全要素招商关键就在于给企业“确定性”。
为了增强“确定性”,黄埔区从技术、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全方位切入,提出一系列全要素招商的支持措施,努力做到全要素保障招引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企业发展,给足企业发展的安全感。
2013年,黄埔区推出“高质量30条”“促经济8条”等系列政策,兑现各类政策资金127亿元。今年进一步优化高质量发展“1+N”政策体系,优化整合“金融10条”“风投10条”等金融政策,持续厚培企业和项目发展的“土壤”。
在配套“硬支撑”上,黄埔区给出实打实的土地保障,重点推进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12个超过1000亩的产业用地连片规划建设,预计全年收储土地1.69万亩,平整土地7673亩,打造各类产业载体3000多万平方米,新建了一大批专业产业园区,让企业来了“有地可用、有楼可租”。
在应用场景方面,黄埔区建立应用场景“机会清单”发布机制,为各行各业提供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政务、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场景。目前已发布我国首个5G自动驾驶应用示范岛、大湾区首个空中智能交通体验中心等超20项应用场景需求。今年依托区内每年超2000亿的庞大固投建设体量,推动建筑工业化,为数字化转型、无人驾驶、氢能储能等产业提供更多的场景。
在融投资方面,黄埔区是广州市股权投资机构最密集、投资最活跃的区域,聚集了大量金融新业态和传统金融机构。一方面不断完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IPO”一体化股权投资链,逐步形成“资本+科技”良性循环生态圈,支持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另一方面进行国企改革,组建10大国企集团,很多项目均由国企与企业合资或合作,或国企代建厂房。有国企注资,等于增加了招商谈判的筹码,相当于给企业吃了颗“定心丸”。
市场拓展关乎企业生命。黄埔区分行业系统摸清重点企业的市场供给、需求,在招商过程中为投资者绘制盈利路线图,告诉投资者该区可以给他带来什么。
过去招商关注重点往往在供给侧,政府能为企业提供多少土地或者优惠政策。事实上,企业的需求是全方位的,高品质的空间载体、完整的产业链、活跃的创新资源、一流的人才储备、充沛的产业投资基金以及完善的政策体系,都成为企业“用脚投票”的关键因素。
在企业眼中,全要素招商“不单单只是在招商引资,而是真正为企业打算,帮助企业成长。”
真正实现与企业同频共振
全要素招商并不意味要素资源要大而全、搞“大呼隆”,而是要更专业、更精准。对产业有深度、专业的了解,对企业需求有精准全面的把握,才能全方位契合企业需求,真正实现与企业同频共振。
2023年9月,智芯传感项目落户济南高新区,该项目也被业内视为全要素招商的一个成功案例。
智芯传感成立于2018年,以北京大学MEMS研发团队为技术依托,2021年完成A轮融资。2022年生产基地投产,年产量3000万颗,并完成A+轮融资。2023年9月1日,我国3项MEMS传感器标准开始实施,其中两项标准由智芯传感研发团队主导制定。
作为一家掌握关键技术、传感器产品齐全、综合实力较强的行业龙头企业,各地都在积极争抢,济南并没有太多的优势。在招商中,济南一方面面临招商成本高的压力;另一方面,企业研发的新款芯片很多需要到外地进行测试、流片。为此,在招商之前,济南先下了一步大棋。
济南选择在高新区率先部署技术平台。山东省创发院封测产线、山东微纳制造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让智芯传感创始人团队在短时间内下定决心进军山东。
山东省创发院封测产线能提供从芯片测试到产品封测的一站式服务,让产品生产周期可控;山东微纳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可实现MEMS芯片生产全过程服务。有了这两个平台,智芯传感可以在济南“一站式”完成流片、封装、测试。
2023年,济南高新区聚焦MEMS传感器产业,摒弃传统招商思路,提出全要素招商理念。特别是对智芯传感,围绕资金、市场、技术、人才“四要素”,为企业量身定制招商策略。
资金方面,协调济南高新区国有投融资平台入股北京智芯,相关资金返投注资山东智芯,赋能本地产业发展。
市场方面,由园区牵线搭桥,智芯传感借助山东工研院产业化企业舜芯工研的市场资源,成功对接省内著名医疗器械企业。未来,园区还将帮助山东智芯与省内家电企业、信息技术企业、汽车制造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拓山东市场。
技术方面,山东省创发院封测产线、山东微纳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将作为山东智芯的技术支撑,不仅满足其研发生产需求,更为本地产业链企业服务,推动产业发展和创新。
人才方面,舜芯工研现有人才团队将支撑山东智芯的业务开展,未来,还将联合山东大学微电子学院为其开展人才定制培养。
不同产业对于营商环境的要素需求是不同的。MEMS传感器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尤其需要先进技术、高精尖人才和资金支持。在招商过程中,必须要有足够的专业度,注重靶向性优化,打造与产业发展相适配的营商环境。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新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