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志 > 2024年 > 2024年12期 > 智库/观点 > 观察家

主动对接上海“五个中心”要打好三张牌

  作者:王运宝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4-12-25

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是上海承担的国家战略,但这不只是上海一城一地的责任。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中,实现一体化与“五个中心”的相互赋能,已成为沪苏浙皖的共识。

2024年12月初,“十五五”上海加快“五个中心”建设研讨会认为,上海面临四个强化的新要求,即强化链接、强化策源、强化联动和强化带动,上海要改变“单打冠军”的思路,更加注重整体性、协同性,通过联动发展、握指成拳来成就“团体冠军”的优势。

很显然,上海作为联接国内与国际的门户,是全世界资源要素的聚散枢纽,承担着“吞”与“吐”的双向功能。实现强化链接、强化联动、强化带动的作用,首先是长三角一体化中的上海与苏浙皖之间推进耦合共生,形成链接与联动。

这里蕴含一对辩证法,即实现“上海有什么与苏浙皖缺什么”“上海需要什么与苏浙皖提供什么”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而要做好与上海“五个中心”的主动对接,打好三张牌是关键着力点。

首先是战略对接牌。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是国家大战略的重要内容,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也是国家战略,安徽还有中部崛起国家战略。在区域战略叠加的坐标上,苏浙皖向东出海与上海向西联动就实现了无缝衔接。

2024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0万标准箱,连续15年保持世界第一的“成绩单”上,苏浙皖都做出了贡献。尤其是安徽,江淮运河功能快速释放,联动河南等中西部省份衔接上海港、直通海外市场的效应,越来越显著。由航运大流量变成经济强能量,正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应有之义。

其次是产业链接牌。在沪苏湖高铁开通重塑长三角交通格局的同时,苏浙皖城市不约而同地掀起新一轮跟上海“浪奔浪涌、多链融合”的高潮。从苏州到南通,从嘉兴到湖州,再从宣城到芜湖、合肥,产业坐标上的对接上海,已在新能源汽车、大飞机、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诸多领域,实现了多链融合。

未来,产业链接还将更加强化。比如,上海与安徽皖南地区的文旅休闲康养度假产业发展,就是“安徽所有与上海所需”的完美对接。

第三是高端要素牌。上海因其独特优势,成为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集聚地,截至2024年9月,累计认定超过100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持牌金融机构总数增加到1779家,这些机构都连着高端资源要素。2024年4月,渣打银行在合肥开业,是渣打近9年来首次在国内开设省级银行,这是安徽经济发展吸引力与主动对接共同作用的成果。再比如,安徽合肥建设上海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联动区,浙江湖州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西翼”,都在聚焦高端资源要素为己所用。

复旦研究院在一份智库报告中认为,建设“五个中心”不是将所有相关要素集中于上海,“五个中心”也不是无所不包的“饺子皮”。立足于这样的思维坐标,上海对外辐射与苏浙皖主动对接的“双向奔赴”,一定能奏响美妙的交响曲。

2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