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 2024年全国文化和旅游项目建设工作会议在合肥开幕。这场重磅大会的召开,也让合肥成为全国文旅业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座以科技创新闻名的城市,合肥在大多数人眼里,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文旅城市。这场全国性文旅大会在合肥召开,颠覆了人们的固有印象,折射出合肥文旅产业向高质量发展加速进阶的态势。
乘上融合的大势
如今的合肥,文旅热点、网红打卡点越来越多,正成为全国游客纷至沓来的文旅目的地。2023年,合肥共接待国内游客1.39亿人次,旅游收入达1866.68亿元。2024年,合肥市文旅工作荣获国家级表彰事项、试点示范等20项,入选2024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1个,获评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标杆城市,上榜2024亚洲100热门目的地,进入元旦跨年热门旅游目的地前20,五一酒店预订增速全国省会城市第1、入境游旅游订单增速省会城市第5。
从过去的不温不火,到如今的热辣滚烫。合肥文旅发展不断进阶有何秘诀?回答这个问题前,先要看文旅业发展的大势。
当下的文旅产业,正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游客不再满足传统的观光游,更倾向于参与式、体验式的深度游。而要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最重要的路径就是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西安的大唐不夜城,塑造了一个成功的文旅新IP;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为这个城市带来了“泼天富贵”;成都的太古里,成为全国年轻人的新潮打卡地……
放眼全国,凡是能“出圈”的旅游目的地,往往都是一手抓文化为灵魂,一手抓旅游为载体,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赋能。
再来看合肥过去的一年,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要数被誉为世界最大城市公园的骆岗公园,而合肥骆岗公园发布的开园一周年成绩单,更是十分亮眼:一年来,骆岗公园共计举办活动800余场,入园客流量突破1500万人次。
骆岗公园为何备受游客追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浓浓的“科技范”。这里不仅有“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河里游的”全空间无人驾驶体系,还有沉浸式激光全色光影体验的光趣园,更有3D打印基地和科技住宅美学空间。
这座世界最大的城市公园,如今正打造成科技创新场景示范地,给游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科技体验。今年11月,被称为“科晚”的央视总台“中国科技创新盛典”在这里录制,一时刷屏朋友圈。
合肥发展文旅的秘诀,正是顺应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趋势,挖掘科技创新文化的优势,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科技创新是合肥的“金字招牌”和“金色名片”。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拥有众多高校科研机构和知名科技企业,推动合肥成为创新文化的标杆城市之一。在安徽全域旅游“一区三圈四带”规划中,明确提出打造合肥都市科创文化休闲旅游圈。
在合肥,不仅有一批致力于探索科技星辰大海的前沿科学家,更有乐于普及科学知识的科学家。在中国(合肥)国际科学艺术周上,院士专家为公众带来科学的思想碰撞,也让来合肥的游客感受到浓浓的科学气息。
正是在这样的氛围和资源加持下,合肥持续推动科创科普与文旅融合发展,打响了“科技创新看合肥、科普研学到合肥”的品牌。
2024年1至10月,合肥接待研学旅游游客394.9万人次,同比增长17.2%,省外游客达60万人次。
如今,“科文旅”已成为合肥独特的新IP。“来合肥旅游,很酷很新潮,有很多新奇的场景和新玩法、新体验。”外地游客纷纷为合肥点赞。科技创新的“金字名片”,也推动合肥的城市魅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流量”汇聚于此,吸引国内外艺术表演团体抢滩合肥演出市场。
“带着行李箱,追一场演唱会,游一座城”的“演唱会+旅游”模式,正成为当下来合肥旅行的热门方式之一。合肥,也以满满的诚意,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合肥全市举办营业性演出活动2.1万余场,举办5000人以上的大型营业性演出48场,同比增长65.5%。
“天气很冷,合肥很暖,合肥是一座很有温度的城市”“因为一场演唱会爱上一座温暖的城”“合肥让全国人民记住了,这是一个必须打卡的城市”。来自全国各地的歌迷游客纷纷点赞合肥好客友好、热情周到。
当然,除了科技创新文化,合肥还有很多宝藏文化,比如三国文化、淮军文化、包公文化等等。合肥正围绕培育文旅支柱产业,一体推进科文旅、农文旅、商文旅融合发展。
从这一点看,将文旅融合玩出新花样的合肥,比本就天然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城市,在文旅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更具示范意义。
产业“高手”的新招
“旅游业作为一种产业形态,能够将一个地方丰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产品和服务。而要顺利实现这一转化,关键要靠高质量的文旅项目。”在此次全国文化和旅游项目建设工作会议上,一位与会专家这样说道。
更值得关注的是,当前文旅业发展正从“我们有什么”的传统思维,转向关注“游客要什么”的用户思维,这就需要进行项目化运作,以产品理念开展创意设计、内容开发、招商运营以及营销推广。
项目建设也是构建文旅产业生态的关键支撑。文旅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健全服务配套管理体系。更重要的是,探索多样化的盈利模式,确保自身具备自我造血功能。这些目标的实现,都必须以项目的形式来承载,才能不仅仅是一时的“出圈”,而成为“长红”。
项目建设的背后是产业思维,在这方面,合肥的产业故事为人津津乐道,也被外界誉为产业发展的“高手”。合肥的产业崛起之路,也是一条模式创新之路,其中一个常被提起的做法,就是组建产业专班。
在发展文旅产业过程中,合肥采取了熟悉的打法,明确了文旅产业的“链长”以及“链主”企业。这样做的好处是,整合各部门、各层级资源力量,实现跨部门、跨领域高效协作。
用市场化思维、产业化手段发展文旅业,合肥还有一个招式,就是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四链融合”。
2023年12月,合肥产业研究院正式揭牌。这是合肥聚焦产业发展专门组建的智库机构,其中成立的第一个细分行业研究部门就是文旅工作部,旨在从顶层设计上,提供更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服务,助力更多文旅优质项目签约落地,培养锻炼更多优秀文旅产业人才。
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撑。2023年,合肥市文化产业创投基金正式组建成立,聚焦文旅多领域开展投资。未来,这座“风投之城”将在文旅行业有更多的落子布局。
全国文化和旅游项目建设工作会议的召开,给合肥带来大量的项目资源和高端要素资源。《决策》杂志注意到,本次大会邀请了包括中国旅游集团、华侨城集团、保利文化集团、中青旅控股、华强方特、复星旅游文化集团等在内的60余家知名文旅集团和投资机构,以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交通银行、招商基金等重要金融机构的相关负责人。会议期间还举办了文化和旅游领域“两新”项目对接活动,推介合肥以及安徽在文旅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果,促进更多实质性项目和要素资源在合肥落地。
此外,会议还搭建了交流互动的平台,邀请了湖北省文旅厅、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多个单位,围绕推动文化和旅游领域设备更新、培育数字文旅项目新亮点、县域文旅融合项目的投融资模式、地方文旅投资平台赋能区域经济发展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为文旅项目建设贡献更多的高招。
作为一座创新之城,合肥未来将在探索文旅产业项目建设新模式中走在前列。
“来安徽必到合肥、在合肥游遍安徽”
安徽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强调,要增强文化自信,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支柱产业如何打造?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构建板块联动、区域协同、业态多样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而在这一新格局中,关键一子落在做大做强省会文旅产业。
文旅产业强省的经验表明,一个省的文旅业要强起来,省会的文旅必先强起来。2023年,国内31个省份旅游总收入排名中,贵州、云南、江苏作为排名前三甲的省份,其省会城市也都是热门旅游目的地。成都、西安、长沙,这些省会城市文旅的成功无需多言。在旅游资源丰富的江西,过去存在感相对较弱的省会南昌,近年来的发展也可谓惊艳。
在安徽文旅版图中,合肥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这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区位优势不断彰显。合肥为皖之中,既是安徽的地理中心,也是文化的交融汇聚之地,多样化的自然景观和多元化的人文风貌,使得合肥成为安徽文旅“集大成者”。
另一方面是交通网络持续提升。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中的京沪通道、京港(台)通道和沿江通道,均途经于合肥,合新高铁、沿江高铁合宁、合武段加快建设,也让合肥与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等互联互通更加紧密,推动合肥成为重要的文旅集散地。
为此,合肥提出“来安徽必到合肥、在合肥游遍安徽”的理念,争创全省文化中心,打造全省文旅枢纽城市。
首先是打造串联起全省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围绕合肥都市圈建设,合肥精心打造了5条合六淮文旅同城化精品线路和7条合肥都市圈城际游精品线路,进一步加强都市圈区域内的文旅资源整合。
其次是建立连接徽州文化、长江文化、淮河文化、大运河文化及黄梅戏文化的纽带,推动形成安徽的文化向心力。合肥打造“科创科普游”“徽风皖韵游”两大文旅品牌,彰显文化魅力,吸引更多海内外朋友走进安徽,走进合肥,体验山水之美、人文之韵。
最后是以科技赋能带来体验焕新。当前,数字化线上游览,成为旅游业一大爆棚热点。合肥发挥科技资源富集优势,与磐石科技、京东方艺云等本土企业合作,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将安徽各地元素以虚拟现实的形式,充分融入游玩过程中,打造具有深度沉浸感的游玩体验。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建设文旅枢纽城市,不是一蹴而就,更要干字当头、久久为功,其中的关键因素是打造一支懂文旅的干部队伍。
12月23日至25日,合肥市文旅融合发展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举行,包括市直有关部门、市属文旅企业及平台公司分管负责人,各县(市)区、开发区管委会分管负责人,文旅、资规、商务、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等200余人参加培训,这是中共合肥市委组织部及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首次举办的以文旅融合为学习主题的培训,是合肥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
合肥不断修炼自身“内功”,也将给文旅产业发展积蓄更多的“后劲”。可以预见,未来合肥文旅必将更有看头,大美安徽也将在这里张开臂膀、迎客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