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志 > 2024年 > 2024年12期 > 领导科学/决策艺术 > 领导力

基层工作作风如何提升

  作者:曾 荣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4-12-25

工作作风与管理学中常用的“企业文化”概念相近。良好的企业文化能激发员工的使命感,凝聚员工的归属感,最终实现员工的成就感。华为公司向来以“狼文化”著称。企业文化相关研究较多,相对而言,基层工作作风关注较少。2024年,笔者对乡镇干部进行了大量实地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研究发现,基层工作作风与工作环境、用人导向、社会评价等因素密切相关。

优良作风的感染力

在工作中,乡镇干部首先受党的优良作风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春季学期开班式上指出:“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都是激励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建国以来,我国人民艰苦创业,涌现出一大批模范人物:如铁人王进喜、“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两弹元勋”邓稼先等。这些模范人物,正是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生动体现。

具体到基层工作单位,受基层领导和同事及不同地域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的工作作风,如求真务实、廉洁自律、密切联系群众等。在这些优良作风的指引和影响下,乡镇干部会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坚定理想信念和道德底线。反之,部分地区、部分干部存在形式主义、腐败、观念保守等不良风气,也会影响其所处的单位,使其逐渐腐化。

基层工作任务琐碎,但责任重大,考验着每一位乡镇干部的思想品质。调研中,很多地方每到夏季,乡镇都要做防汛准备。上级的口号是“干部在岗,群众休息”。因此,在每年两个多月的汛期里,包括周末、晚上下班的时间,乡镇的领导都要轮流值班,以防突发雨情、汛情,可以及时组织应对。这在乡镇干部看来是非常平常的事,但在一次预报大雨前夜,市里的领导亲自组织全市乡镇的调度,具体询问到某基层科级干部所负责的河段防汛情况。

这让干部很意外,也很感慨,他说:“我只是一个基层的小干部,所做的工作微不足道,竟然被市领导亲自询问。我感到有些紧张,也有些激动,更多是感到责任重大。基层工作看似都是小事,实际没有小事,因为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甚至是生命。”

领导的重视让这位默默无闻的基层干部深刻感受到自己所作工作的重要性,这就是上下级之间优良作风的感染力。

前两年受到疫情的影响,乡镇干部的工作更加繁重。很多刚到乡镇工作的年轻干部不怕吃苦,敢于担当,白天跟着带队的领导挨村挨户了解家庭情况,耐心跟村民们解释政策、强调要求,晚上又整理报表、写汇报,不舍昼夜。

其中一位年轻干部说:“虽然身体很累,但跟着领导、跟着老同事们一起,觉得自己认真完成工作、对群众尽心尽力,做了能做的一切,特别有意义。”这充分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的传承。

选人用人与组织“赋能”

调研发现,越是年轻、学历高的乡镇干部,越看重职业发展、获得成就感的空间和机会。这提示我们,在乡镇将人才选拔、培养、使用、评价中,坚持什么样的用人导向和评价机制,对乡镇干部的工作价值追求产生重要影响。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培养选拔新时代好干部的新思想新要求,尤其是要选拔“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20字好干部,为新时代选人用人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使选拔出来的干部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坚定正确的用人导向,能够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正向的共识:干部提拔重用,必须靠自身的综合素质,靠艰苦奋斗出来的成绩,靠广大群众的公认。这不仅于组织有利,更于个人有利,通过正向的用人风气,影响干部对工作价值的认知。

选拔干部应坚持从党的事业出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把选人用人聚焦到内在素质高、发展潜力大、群众反映好的干部上,通过使选拔的干部得到群众公认,来展示正确的用人导向。让那些品德低下、能力平庸、不干实事、不敢负责、作风飘浮、群众信不过的干部没有市场、没有位置、没有地位。由此,基层组织能营造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工作风气。

由于基层乡镇职数少、干部晋升空间有限,如何最大限度激励不同特点的乡镇干部,广泛调动起乡镇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是组织部门和乡镇“一把手”经常面临的问题。

访谈中,一位乡镇党委书记坦言:“从我自己当领导的感受和工作便利性来讲,我更愿意提拔执行力强、善于学习,同时也有自己想法的年轻干部,这样的干部更有发展前景和培养价值。但是,从我岗位职责来讲,我必须更广泛地用人,要挖掘现有人员的潜力。有的年纪大一些的干部,他们有时候想法相对复杂一些,还有些工作能力、文化素质相对差一些的干部。这些人,都需要把他们吸引到我们的事业中来,用现在流行的话,叫赋能。所谓‘赋能’,就是让他们觉得干工作有意义、有收获。我们想了各种办法,像我和镇长会轮流带队,和乡镇干部们一起到田间地头去搞活动,帮着农民卖卖货、整整地,实际不一定能帮上多大忙,但在这个过程中,干部就能找到自己的根,找到快乐。”

另外,如何处理基层组织的年龄结构,也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老干部工作经验丰富,处理问题游刃有余,但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欠缺,创新能力不足,不易接受新鲜事物;年轻干部则与之相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十足,但缺乏系统的工作训练,冲劲有余,细致不足。基层组织既要发挥年轻人的活力,又不能让为基层组织做事的老人寒心。

每个干部都有长处和短处,每个干部都有进步的空间和机会。让干部在工作中看到希望,才能引导乡镇干部去寻求积极的、与岗位匹配的工作价值。

增强工作成就感

社会大众对乡镇干部的职业评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职业观和职业态度。在就业机会有限的乡镇,拥有公务员或事业编身份的乡镇干部是让人羡慕的职业。公众普遍认为,公务员工作稳定,在亲戚朋友面前很体面,也使乡镇干部更容易感受到工作成就感。

追求工作的社会价值实现,是乡镇干部工作价值观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随着乡镇干部职务层级的提升,在社会价值中获得的反馈与责任越来越多地转变为工作动力。很多乡镇干部之所以选择到基层工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追求较高的公共服务动机,即服务人民群众,为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的初心和使命,是干部始终的追求。

乡镇干部服务群众,最大的成就感就在于获得群众的认可。现在,群众的需求逐渐增多,维权意识、法律意识、政策需求逐步增强,要想获得群众的认可,就要结合村情民意,办好群众最关心、最需求的事。

如,对待村里的贫困户,干部可以经常走访慰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对于需要办事的村民,乡镇干部需要提升工作的专业度,业务的规范度,破除群众“办事难、跑得累、费时长”的痛点,办好群众的每一件事;对于普通群众,干部要通过工作使他们的生活状况有切实的提高,让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真正为群众着想的干部,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当乡镇干部用心与群众沟通,把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就能在平淡的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获得工作成就感。

基层工作的氛围也会引导乡镇干部的工作价值观。访谈中一位乡镇干部讲到,不要想着耍小聪明,我们是党的干部,说的话、办的事,代表政府,不是那种“皮包公司”忽悠完了就跑了。你跑不掉,你得负责,做事情的时候真真正正为老百姓的利益着想。现在做合作社、征地用地、权益分配,特别是长期规划与资源保护等方面,都要非常严肃和慎重。基层干部能力有限,我们得尽最大努力为老百姓做好服务。

(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党校领导科学教研部。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时代乡镇干部工作价值观研究》18CDJ007)

8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