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是一项宝贵能力,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思考”“加强学习”,这既是对全党同志的要求,也为广大党员干部指明了前进方向。
如何做一名善于深度思考的党员干部?
深度思考的重要性
在谈深度思考之前,首先要明白深度思考的重要性,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认识。
首先,深度思考是提升工作质量的关键。
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同志忙忙碌碌,但工作效果并不理想;有的同志看似不太忙,却能高效完成任务。其中的关键差别就在于是否善于深度思考。
作为党员干部,不能习惯于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应追求高水平的勤奋,通过深度思考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例如,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时,不能仅关注短期增长,而要深入思考如何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其次,深度思考是提高认识水平的途径。
在基层工作中,每天都会面对大量的具体事务和问题。如果只是停留在处理这些表面现象上,就很难提高认识水平。只有通过深度思考,才能从这些具体事务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形成对基层工作的深刻理解。比如,在接待群众来访时,不能只是就事论事地解决个案,而要思考信访背后反映的深层次问题,分析这些信访案件的共性,探究其根源是否涉及体制机制障碍、政策执行偏差或公共服务缺失等方面。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深度思考不仅是一个调查研究的过程,也是提高认识水平的重要途径。只有善于深度思考,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工作水平。
第三,深度思考是创新发展的源泉。
创新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深度思考的过程。只有善于深度思考,才能打破思维定式,产生新的想法。
《深度思考》一书中提到:“创意往往源于悖论—将两个看似相反的想法、品质、设计或物体结合起来,发明出令人惊讶、超乎所料的美。这种打破常规的结合让产品拥有难以抗拒的个性和诱惑。”这种将看似矛盾的事物结合起来的思维方式,正是深度思考的体现。
作为党员干部,要勇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深度思考。比如,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时,要深入思考如何加强与国有资本投资布局、整合运行和进退流转的专业化平台合作等。只有通过深度思考,才能找到创新的突破口,推动事业向前发展。
锤炼深度思考的五种技能
结合具体工作实践中,可以将深度思考的能力归纳为五种关键技能:
一是准确把握概念。“思考的基本能力就是将模棱两可的想法用语言进行表述的能力。”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是认识世界的基础。党员干部必须善于准确理解和运用各种概念,尤其是党的创新理论中提出的新概念。例如,在理解新质生产力时,不能简单等同于传统生产力的局部优化与简单迭代,而要深入把握其特征、内涵和本质。
二是构建逻辑关系。逻辑关系是思维的骨架,是确保科学决策的关键。要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原因与结果、目的与方法、输入与输出、扩大与均衡、抽象与具体、整体与部分等关系。比如,在实施财政政策时,要厘清税收调节、支出结构、债务管理、经济增长等多个方面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系统完整的政策框架。
三是优化思维结构。思维结构决定了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方法。要善于运用多维思维、系统思维等方法,全面把握问题的各个方面。例如,在分析经济开发区管理难题时,可以用“鱼骨图”等思维工具,从政策法规、产业结构、基础设施、人才资源、创新能力、环境保护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问题根源,找到突破口,进而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四是探寻本质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透过现象看本质。作为党员干部,要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比如,在分析社会矛盾时,要透过表面现象,找到深层次的利益冲突和结构性问题,才能制定出治本之策。
五是提高抽象能力。抽象能力是形成理论认识的基础。要善于从具体事物中提炼出普遍性规律,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高度。例如,在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时,可以从“枫桥经验”中提炼出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模式;从“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中总结出化解矛盾纠纷的有效方法。
只有通过不断培养和锤炼这五种能力,才能够逐步提升深度思考的水平,更好地履行党员干部的职责使命,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将深度思考融入实际工作
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将深度思考的能力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这要求在决策、执行和创新等各个环节,学会运用深度思考的方法,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决策是党员干部工作的核心环节,运用深度思考可以显著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首先是充分运用抽象思维能力。在决策过程中,要善于提炼问题的本质,从更高的层面思考问题。例如,在制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时,不能仅关注企业数量的增加,而要思考如何提升民营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推动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突破。要注重建立严密的逻辑关系,决策往往涉及多个因素,需要厘清这些因素之间的关联,构建严密的逻辑链条。要善于运用结构化思维方式,可以借鉴“5why分析法”“图尔敏模型”等工具,更系统地分析复杂问题。要高度重视决策的反思环节,每个决策实施后,都要进行深入的总结和反思,这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思考。通过反思,可以不断优化决策过程,提高决策质量。
其次是善于探寻本质规律。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和阻力时,不能简单地强行推进,而要思考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例如,在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时,如果遇到阻力,就要深入思考是否触及了某些利益群体,或者是否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要注重优化思维结构,执行过程往往是复杂的,涉及多个环节和多个部门,需要建立起清晰的思维结构,理清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要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在执行过程中,既要把握整体方向,又要关注具体细节。例如,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时,既要构建完善的金融体系框架,又要深入了解各金融机构的具体运作情况,根据实际需求制定精准的改革措施。要实践与认识相统一,在执行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调整方法,使执行更加符合实际。
再次是培养问题意识。创新往往源于对现状的不满和对问题的敏感,领导干部要养成经常思考“为什么”的习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还要善于进行跨界思维,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要善于逆向思考,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尝试逆向思考的方法。要注重系统思维,创新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要学会从整体角度思考问题,考虑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要善于将新思想、新理念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完善创新理念。
总之,思考的质量,决定了人生的质量,深度思考对党员干部意义重大。它不仅是提升工作质量、提高认识水平、推动创新发展的关键,也为实际工作提供指引。党员干部要将深度思考贯穿工作始终,在各个环节养成深度思考习惯,以不声不响的深思熟虑,实现事业上的惊天动地。
(作者系安徽省明光市财政局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