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说无妨,有话就讲,讲了真管用,我要为‘但说无妨’点赞!”安徽霍山县但家庙镇观音岩村村民倪大哥连声夸赞。倪大哥曾是一名贫困户,也是一名粮食承包大户,他想再扩大流转土地规模,同时又因农机购置价格昂贵而左右为难,随后拨打了“但小二”服务热线。第二天,镇党委书记就带领相关负责人一起,将“但说无妨”会议开进了他家里,专门协调并解决了倪大哥的土地流转和购机难题。
“但说无妨”是但家庙镇创新打造的基层治理微品牌,让党员干部与群众同坐小板凳,政策同学习、诉求当面提、有事共商议。实现问题能解决的解决,解决不了的解释。两年来,全镇累计召开“但说无妨”会议207场,参与群众6355人次,收集各类诉求312条,解决221条,收集各类建议49条,切实增强了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小切口”撬动“大治理”
“要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工作的殷殷嘱托,也是新时代基层治理的着力点。
2022年,但家庙镇共举办了100余场板凳会。通过板凳会,让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老百姓心气顺畅了、误解消除了、矛盾化解了。但家庙镇也从信访工作的后进生变成优等生,成为无越级上访乡镇。
小牛试刀,镇党委看到了成效。2023年初,但家庙镇创新打造了板凳会2.0版本,即“但说无妨”基层治理微品牌。利用群众闲暇时间召开“田头会”“板凳会”,在唠家常的轻松氛围中宣传党的政策,零距离感受群众心声,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把群众反映的“需求清单”变为“履职清单”,推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以“小切口”撬动“大治理”。
相较于“板凳会”,“但说无妨”有哪些革新之处?
首先是功能革新。“板凳会”主要功能更多体现在民意收集与反馈、基层事务协商以及矛盾纠纷化解上。“但说无妨”在传承“板凳会”功能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革新扩展,可归结为五大功能。一是政策宣讲的平台,以“面对面、拉家常”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讲解各项惠民政策;二是干群交流的平台,从以往的“单向听”变为“双向说”,密切干群关系;三是干部成长的舞台,在深入实践中,锻炼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培养群众观念;四是弘扬新风正气的展台,在这个平台上干部和群众可以分享自己或先进人物事迹,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精神风貌;五是“民呼我应”的服务台,茶余饭后,不设主席台,不唱独角戏,干群围团坐,有事畅快说,镇村及时解。
其次是机制更新。相较于“板凳会”的随机性、临时性开展,“但说无妨”已经形成了常态化机制。“有事就找但小二”是群众遇到急难愁盼的第一想法;遇到问题随时召集“但说无妨”专题会议,是镇村干部解决问题的第一想法。这种双向奔赴,让“但说无妨”成为基层治理的常态化工作机制,既能提升群众满意度又提高了镇村干部工作效率。
最后是理念创新。古有“店小二”,今有“但小二”。一字之差,背后蕴含的理念不谋而合。“‘但说无妨’会开到我们家里后,镇村干部现场了解问题,真的解决了我们的困难。”看似简单的几句话,却表达出群众的认可。如今,“但说无妨”已经成为但家庙镇服务群众的一块金字招牌。
创新“五化”模式
一是坚持品牌化塑造。但家庙镇设计并注册了“但说无妨”专属商标Logo;结合地域特色编写了以宣传党的政策和移风易俗理念为主要内容的音乐快板《但说无妨》,词曲原创、本镇取景,镇村干部本色出演;开发并制作了系列文创产品,扩大品牌影响力,弘扬文明新风。制作并发放500余份“但说无妨”便民服务联系卡,收录了18项便民服务内容及咨询电话,让辖区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零距离”服务。
二是坚持制度化引领。制定印发《但家庙镇“但说无妨”活动实施方案》,书记镇长下沉一线指挥,班子成员分片负责,驻村干部和村党组织书记参与,上下联动、协调配合。实行“1+1+N”的组织模式,由各驻村点长(镇班子成员)、村书记作为召集人,“两代表一委员”“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官”和镇村干部参与,利用群众午间或晚间空闲时间,深入农户家中或田间地头,宣讲党的政策、普及法律知识、收集建议诉求等,在一个年度内实现全镇148个村民组全覆盖。
三是推进集成化实施。融合社会治理、项目推进、普法宣传等系列工作,把“但说无妨”打造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职的平台、推动工作的抓手、宣传政策的阵地、解决群众问题的载体、倾听民意的通道等,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良性互动。
四是坚持程序化推进。编印《但家庙镇惠民政策及相关法律汇编》和《但家庙镇身边好人好事汇编》,以干部说党的好政策、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活动开篇,以群众说发展的好思路,说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为活动主体,实现“但说无妨”的规范有序运行。
五是坚持闭环化管理。实行“清单+闭环”,对于群众所提诉求,能现场解决的由召集人负责现场解决,村里能解决的由村里自主解决。村里解决不掉的、解决不好的群众诉求,分类汇总形成清单提交镇级定期召开的“但说无妨”专题会议,集体研究解决。
聚焦“三个第一”
“但说无妨”开展以来,始终聚焦“三个第一”,确保落实群众诉求说的出来、解决得了、落得下去,打造良好的基层治理生态。
第一目标是化解矛盾。走到群众身旁才能走进群众心房,化解矛盾是活动的“重头戏”。但家庙镇把“但说无妨”搬进小巷,刘某和舒某因两户巷道归属问题发生邻里纠纷,十年间两家各执一词,打过官司、打过架,一堵墙建了拆、拆了建,互不相让。通过“但说无妨”的充分调解,两家顺利解开心结,成功打造出但家庙版“八尺巷”。
把“但说无妨”搬进山场,轻松化解林权纠纷。但家庙镇是六安市集体林权不动产调查登记试点乡镇,承担着1263户、2.514万亩山场宗地测绘及发证任务,单户最多发证达14本,最小的发证面积仅为0.08亩,单本证书最多需21户相邻人签字,工作量大,矛盾多。通过“但说无妨”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20余起,无一例上行,先进做法得到省领导批示。
第一使命是为民服务。创新线上服务形式,通过开发“但小二”微信小程序,实时更新全镇发展时事,整合村民常用程序、常办业务、常需技能,变“线下开会”到“线上运行”,快速收集群众诉求,拓宽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渠道,实现了群众在网络中“晓村情”、掌心里“知村务”、指尖上“办事务”,小程序访问量已超2万人次。
设置“但说无妨”活动“10+3”专项资金,为及时、高效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诉求提供资金保障;制定“但说无妨”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规范专项资金使用流程、提高使用效果,争取将每一笔支出都转化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第一要务是推动发展。既问需于民,又问计于民。在实践中破解发展难题,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推动发展的“成果清单”。多数群众反映全镇林地资源丰富,但含“金”量低,面临“靠山却又吃不成山”的囧境,镇党委将“但说无妨”开进一线,开展林产发展调研,研究确定把发展油茶产业作为调整林业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打造万亩创新+油茶产业项目。目前全镇已建成油茶1.5万亩,年产鲜果8000吨,是全省木本油料示范园区。“一亩地十斤油,又娶媳妇又盖楼”,油茶产业带动了当地500余户村民实现了居家就近稳定就业,户均年增收8000元。
当群众谈及全镇红色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时候,通过深挖革命事迹,积极申报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和红色文化旅游专项债项目,大力发展红色教育产业,但家庙观音岩村被授予“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安徽省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六安市乡村干部实训基地,仅2023年就接待了省内外红色教育团队200余批次,近万余人。
(作者单位:安徽省霍山县但家庙镇党委、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