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4年6月启动以来,半年时间里,江苏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已覆盖全省所有共1237个乡镇(街道),并延伸至2899个村(社区)。改革后,高频事项实际办理时间较法定时间压缩80%,平均办理时间同比减少约20%。
“一平台办理”是一项什么改革?江苏有哪些探索?
“小纸条完全用不上了”
“电脑终于不再是‘大花脸’了!小纸条完全用不上了。”
近些年,江苏各地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改革,推动集约化办公,让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
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各事项办理频率不同,导致高频事项窗口人手吃紧,出现忙闲不均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平台不互通、数据难共享,基层窗口办事人员常需要在多个系统甚至多台设备间来回切换,人工处理时间长,增加了群众等待时间。为了工作方便,工作人员都要将账号密码写在纸条上,贴在屏幕旁边,密密麻麻的。
如今,这样的局面因为一场改革大有改观。
针对基层治理问题所在,江苏认真贯彻基层减负和赋能的指示精神,减轻基层负担、提升服务效能、赋能基层治理。2024年6月,江苏省数据局牵头会同民政、人社、卫健、医保、税务部门,启动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改革试点。
那什么是“一平台办理”改革?
“一平台办理”改革是将多个部门的业务、系统、数据实质性融合到一个政务服务平台上,在一个平台上产生数据、共享数据,既让办事结果数据实时回流基层,也让办事所需数据可以敏捷调用,牵动基层政务服务体系革新、流程再造。
更重要的是,“一平台办理”改革,没有推倒原有平台,没有进行新系统建设,而是通过统一标准、小幅改造,接口对接、页面集成等方式,实现平台网络通、平台用户通、平台应用通、平台数据通。
改革后,基层窗口人员使用一个平台、登录一个账号就可以办理基层业务。这不仅减轻了基层业务操作负担,也助力基层将分散的服务专窗整合为全科窗口,减少窗口数量、精减窗口人员。
在工作中,“一平台办理”改革是如何实践的?
数据供给“跑起来”
为推进“一平台办理”改革,江苏将改革列入为基层减负赋能重点任务清单,由省市县乡四级开展试点工作。
2024年6月,江苏省级组建6各部门产业工作专班,抓好具体任务实施,市县两级同步建立跨部门协调推进机制。
2024年8月,江苏省数据局联合5家省级部门印发《推动“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试点实施方案》,率先推进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盐城、宿迁8个试点城市,建立试点协调推进机制,制定任务计划,强化督促检查,积极落实各项试点任务。各市如期完成市政务服务平台与省级部门系统对接,并在32个试点乡镇(街道)部署,经试运行已具备落地使用条件。
经过奋力攻坚,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贯通了民政、人社、医保、卫健、税务5个部门网络,开发了30项高频事项45个具体业务的网站端和窗口端应用,实施了446次测试,成功将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部署到32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覆盖129个窗口,实现了“网络通”“用户通”“应用通”“数据通”。
这些举措犹如为基层政务服务搭建了一个坚实的 “骨架”,让后续的各项工作有了清晰的框架和依据。
目前,江苏已实现413名基层工作人员“一平台”办事,试运行办理278件,并成功回流数据,为在全省范围全面实施“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打下坚实基础。
2024年9月,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在徐州、淮安、扬州、镇江、泰州5个设区市的26个试点乡镇(街道)同步上线。至此,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改革试点实现了江苏全省设区市全覆盖,标志着这一全国首创的改革举措已取得实质性突破,将有效为基层减负赋能。
推动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改革的背后,还有一个旺盛需求点:基层渴求数据。
数据大多集中在省市两级,向基层开放的权限较少,从数据库到基层办事场景有断点,基层用数据往往要不来、拿不到。
江苏开展“一平台办理”改革后,将多部门业务、系统、数据实质性融合到一个政务服务平台,牵动基层政务服务体系革新、流程再造,向“一个平台、一个综窗、一套人员”转型。另外,还实现在一个平台产生数据、共享数据。这样,基层获取数据就像直饮水系统一样,打开水龙头就能喝。
“一平台办理”打通基层向上申请获取数据的通道。2024年11月28日,江苏正式上线“江苏数据直达服务”,既对接国家数据共享平台,又抓住政策机遇,整体性、系统性设计,将省、市两级公共数据平台目录资源、供需对接、数据异议、应用推广等能力深度对接和提升,建立起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省数据直达体系,更好支撑“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见效。
江苏将“数据直达服务”嵌入“一平台办理”,向基层提供197个国家部委及下属机构数据目录10285类、国家平台数据资源2584类,上架48个省级部门高频数据399类,让基层人员在“一平台”既可以办事,也可以申请获取有用数据。
另外,“一平台办理”还对接了江苏12345“热线百科”、“晓苏”政策问答台以及省公共数据平台,打造了基层人员政策咨询新场景、新通道。
目前,江苏13个设区市完成2个功能接入,2.1万名基层办事人员在地在线,凡是需要了解国家政策、办事程序的,均可通过“一平台办理”随时查询“百科”“晓苏”在线提问,职能部门“朝问夕答”、政策咨询“一日答”确保国家政策触达基层,在基层落实。
数据供给“跑起来”之后,激活了基层治理和社会管理的“一池春水”,基层利用办件回流数据开展跨场景业务创新。
比如,无锡市探索推广全国首个“弱有众扶”应用场景,将“一平台办理”的5个救助类事项办件回流数据与“低收入人口”监测数据实时比对后发现,有部分救助对象没有主动申报水、电等相关救助费用减免,于是通过在线提醒、电话联系或安排人员走访等方式,为救助对象提供“免申即享”服务,为12户救助对象预减免水费电费1.33万元。
“基层小马”变身“小马达”
江苏“一平台办理”是“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的生动实践,促进基层减负深化基层政务服务改革、助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路径。
首先是将“基层小马”变身为“小马达”。江苏1237个乡镇的基层窗口人员,今后使用一个平台、登录一个账号,即可办理民政、人社、医保、卫健、税务5个部门的30项高频事项45个具体业务。基层长期反映的多平台办理、多账号登录的问题都得到解决,减轻了基层业务操作负担。
“一平台办理”还减少了窗口数量、精简了窗口人员。比如,盐城市盐都区组织一镇一街试点全科窗口建设,窗口由30个压减至16个,人员压减至18名,促进窗口优化、管理简化。
其次是实现了标准化办理。“一平台办理”统一事项服务标准,每个高频事项的受理条件、办理情形、办理材料等10类60个要素信息做到全省一致,让群众办事一目了然、明明白白。截至2024年12月26日,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已开设基层人员账号21549个,累计办理510234件。据统计,高频事项实际办理时间较法定时间压缩80%,平均办理时间同比减少约20%。
最后是极大方便了群众办事。“一平台办理”系统对接“江苏数据直达服务”、江苏12345“热线百科”等系统,打通了基层向上申请数据的通道,实现了51万条办件数据实时回流基层,极大方便了群众办事。比如,淮安结合本地“超级管理员”系统,共享电子证照扩展为17类,可减少76份材料提交。
“一平台办理”改革的实施,标志着江苏政务服务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更彰显江苏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的坚定决心和显著成效,同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治理“江苏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