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志 > 2025年 > 2025年2-3期 > 领导科学/决策艺术 > 领导力

“层层陪同”当删繁就简

  作者:周二中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5-03-31

重要新闻对照着看,会有很多收获。

2月5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指出,要加大力度整治“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持续整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2月10日,《人民日报》刊发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其中第一个便是“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调研组赴基层调研搞层层多人陪同”一项。

通报指出,2024年10月16日至18日,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一行3人赴某省两个县区开展劳务品牌建设工作调研。其间,对基层陪同人数缺乏严格把关,省、市、县、乡层层多人陪同,有时一个调研点陪同近10人,增加了基层负担。

一条新闻是中央要求为基层减负,一条新闻是具体案例。第二条新闻以具体事实来诠释哪些做法是增加了基层负担,“层层陪同”就是实例。“层层陪同”也有错?在中央大力整治“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当下,“层层陪同”也成了群众啧有烦言的陋习恶习。

“层层陪同”无益于调查研究

“层层陪同”就是大水漫灌。调查研究是共产党人的传家宝,是我们干好工作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但如何做好调查研究,在方式方法的选择上又很有讲究。如果出门就是层层陪同,就乐于被包围,走既定的考察路线,往往沉不到一线,摸不到实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搞调研,要有明确的目的,带着问题下去,尽力掌握调研活动的主动权,调研中可以有‘规定路线’,但还应有‘自选动作’,看一些没有准备的地方,搞一些不打招呼、不作安排的随机性调研,避免出现‘被调研’现象”。“千万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搞浮光掠影、人到心不到的‘蜻蜓点水’式调研,不能搞做指示多、虚心求教少的‘钦差’式调研,不能搞调研自主性差、丧失主动权的‘被调研’,不能搞到工作成绩突出的地方调研多、到情况复杂和矛盾突出的地方调研少的‘嫌贫爱富’式调研。” “层层陪同”式的调研,往往是雷大雨点小,雨过地皮湿,因为人多势众,群众对有些问题就不敢讲、不想讲,有忌惮,这样调研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层层陪同”等于劳民伤财。我们做工作,是真干还是假干,广大群众最有发言权。实际工作中,有的人搞表面化调研、作秀式调研,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对此,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因为要层层陪同,上面谁陪,下面就对等有分管的干部作陪,再往下涉及的人会更多,群众就要放下手头事情做好相关迎接工作,误工误事。

蛇年春晚小品《花架子》里,有这样一个情节:镇长看到沿街商户玻璃脏了,提醒“玻璃该擦擦了”,被传达为“一周一擦”,最后演变为“一天一擦”。讽刺的虽然是布置工作上的层层加码行为,但层层陪同的害处也是这样。

“层层陪同”引发上行下效。一级看一级,上级对层层陪同视而不见,习以为常,下级也就乐于效仿,不以为怪。久而久之就将浮华的调研本身当成了工作,至于要不要解决问题,解决多少问题,反倒是次要的了。这些不正常现象会贻误发展良机、浪费行政资源。

治理“层层陪同”需要对症下药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层层陪同加重基层负担,究其原因,一是调研的初衷出了问题。《之江新语》开篇之作《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在调研工作中,“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一些干部没有把“求真务实”放在心上,所以还乐于搞一些花架子,讲一些排场。

二是调研的科学性有待改进。调查研究下基层,关键是要深入基层、讲求实效,这样才能获取那些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据实做出正确的分析研究、科学的决策判断。而前呼后拥式的出行、走马观花式的调研、言不及义的汇报,不仅会背离调查研究初衷,也让基层干部群众疲于应付,甚至还可能误导措施制定和政策决策。

在农村,赶大集需要人多,人多了就有商机,同时图个热闹气氛。而调研不一样,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调研就像作战前的侦察活动,人一多,不仅侦察不到真实情况,反而自身就成了目标。侦察失败,就不能为战役决策服务,就打不赢,这样的后果很严重。调研不是赶大集,层层陪同当休矣。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

调研队伍要“瘦身”,要拿下层层陪同的“第四人”。有这样一个故事:二战时期,一名刚入伍新兵对英国陆军炮兵“一炮四人”的配置提出质疑,认为指挥、填弹和瞄准三个人就行了,而第四人却无事可干。这名士兵找到了答案:起初,大炮是用马车牵引的,为防止军马在开炮时受惊,专门安排第四人负责拽稳缰绳。马车被汽车取代后,多余的第四人却被保留了下来。原因找到了,“第四人”最终被清除。

调研也是这样,如果领导自己驾车,那么司机就是“第四人”;自己写稿,那么秘书就是“第四人”;调研如果不用报道,那么大小记者就是“第四人”;如果尝鼎一脔(前提是保证调研的真实性、准确性)即可知味,那么其他的汇报者甚至陪座者就是“第四人”。

要将“四不两直”式调研常态化开展下去。1927年,毛泽东在32天里步行700多公里,实地考察了湖南5个县的农民运动情况,广泛地接触和访问广大群众,召集农民和农民运动干部,召开各种类型的调查会,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写下了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文献《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泽东当年的做法,其实也是一种“四不两直”式调研。

现在条件好了,但我们搞调研也要轻车简从,一竿子插到底,直奔问题而去。有时要拿出“他让你往东,你偏往西”的劲头,从而扩大调查的深度和广度,不搞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

要给“层层陪同”式调研安一双监督的“眼睛”。1957年,邓小平在《共产党要接受监督》一文中讲到:“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要好一些。”对那些大搞层层陪同式调研,浮于表面、不能深入基层一线的做法,纪检部门、人民群众以及民主党派都要睁大眼睛加以监督,让层层陪同变成层层监督,这样才能实现调研队伍的精干与调研成果的高效。

(作者系民进江苏省常州市委会组宣处处长)

0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