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是县域经济的命脉,是县域发展的重要抓手。河北省安平县把一张小小的丝网,做成千亿产业集群,是发展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实现富民强县的典范。
位于河北省中南部的安平县,人口只有30多万,却是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丝网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安平县拥有大大小小丝网企业1.3万余家,产品涵盖6大系列、400多个品种、6000多种规格,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产销量、出口量均占全国80%以上,入选首批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024年实现产值1067亿元。
安平丝网历史源远流长,自明代以来就是丝网作坊的聚集地。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特别是实现从传统手工业向现代产业集群的蝶变。从其发展历程来看,产业集群很难自发形成,政府之手必须充分发挥作用,不断校准发展的“风向标”。
产业转型升级“四步走”
世界丝网看中国,中国丝网看安平。丝网是重要的工业品,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工农业很多领域都离不开丝网。有句俗语,“有粒必有筛,有液必有网”。安平丝网有500多年的历史,但工艺和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以及集约化程度低等问题一直制约着其发展。
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安平县采取“四步走”的战略。第一步是整合重组、退城退村入园,推动产业集约发展。布局分散、产业集中度低,曾一度困扰安平丝网发展。为此,安平县谋划建设了滤器滤材、丝网表面处理等13个专业园区,打造工业综合体和新型工业小镇,引导小微企业入驻园区。入驻园区的企业不仅得到水、电、暖、气等基础资源供应保障,对加强技术研发、引进高端设备的企业,政府还给予一定的补贴和奖励。
第二步是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2015年开始,安平县大力推进清洁化、标准化生产,为符合条件的企业依法办理环保等相关手续;针对治污设施不达标的企业,力促增上治污设施,提高工艺水平,由政府补贴清洁化改造资金,带动企业技改投入。转型升级后的企业得到迅速发展。
第三步是延链补链,拉长产业链条。针对产业链条不健全等短板,安平县实行县级领导负责的“链长制”,大力推进延链补链强链,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构建产业生态圈。在具体策略上,安平县采取两条腿走路,即外引高端项目,内育“专精特新”企业梯队。
在外引上,围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精准招商,着力解决丝网产业原材料和产品深加工两头在外等问题,设立延链强链补链招商引资奖金1000万元、高质量发展奖1500万元,重点引进了庞德铝模板、安泰环境、中材绿建等一批链主企业;在内育上,按照应用场景对丝网产业进行重新分类,每个细分领域培育2—3家链主企业,支持链主企业加强研发投入和技术成果的转化,发挥示范、领跑效应。
目前,安平县已形成从原材料采购,到丝网生产、设计,再到成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产业链生态也展现出良好的集聚效应,许多企业在竞争中协同发展,共同提升市场份额,为打造安平丝网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四步是打造“安网”区域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业集群要发展壮大,必须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品牌不仅代表高品质的产品,更是安平丝网在全球市场建立信誉的重要标志。
安平县不断加大品牌建设力度,积极推广“安网”证明商标,提升安平丝网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国企运营和宣传推广,“安网”商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全年销售额达上百亿元。“安网”证明商标的成功运营,成为安平丝网产业的一大亮点。
安平县还积极培育新的注册商标和发明专利,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等各类标准13项,为丝网产业的品牌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跳出低价“内卷”泥潭
产业集群很难自发转型升级,更多时候是“横向摊大饼”。如果市场处于上升期,“蛋糕”不断增加,行业往往会横向野蛮生长;一旦市场处于下滑期,低价恶性竞争的现象就会出现。唯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在市场的风云变化中实现蝶变升级。
过去,安平丝网企业一度遍地开花,但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一些进口不锈钢网的价格是安平丝网的6—10倍。尽管利润很薄,但很多企业依旧在拼成本,打价格战。
如何跳出低价“内卷”和同质化竞争的泥潭?唯有依靠科技创新,让产品迈向中高端,才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正确路径。安平县推动丝网产业科技创新主要有两招。
一是搭建科技创新平台。针对创新能力不足问题,安平县全面梳理丝网产业科技需求,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围绕丝网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共性需求,成立不锈钢丝网研发中心和焊接丝网研究中心,全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助力企业快速成长;依托骨干企业和高校院所,开展重点技术项目攻关,与河北工业设计创新中心探索丝网在智能化领域的拓展应用;与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合作研发自动化检测设备,与河北科技大学合作焊接自动化机械改造项目。
近年来,安平县还成立了河北省丝网产业技术研究院、雄安·衡水安平经济协作中心、网都河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从实际效果看,政府搭建科研平台,促成校企牵手对接,激发企业创新动力,比直接给优惠、发补贴更重要。
二是以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安平县将丝网产业数字化,作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突破口。
针对丝网企业数字化程度低、研发投入少等问题,安平县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支持丝网企业申报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项目,引导中小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供应链协同等关键工序向云平台迁移。
同时,依托服务商对丝网产业进行诊断,形成数字化转型评估诊断报告,引导企业智转数改;推动企业应用自动化验网设备,实现自动化检验。利用第三方力量推动企业数字化改造,形成示范引领作用,激发更多企业主动转型。
2024年,安平县工业企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已达40%,上云企业1300余家,集群上云比例达10.5%,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连续两年稳居河北省A类。
安平县数字化转型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由于中小型企业占比多,许多企业不同程度存在“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问题。不想转主要是内生动力不足;不敢转是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技术、资金、人才储备不足,缺乏改变的勇气;不会转则是方法论问题,不知从何处着手,缺乏科学的行动路径。
这些问题在各地传统产业中普遍存在。破解这样的问题,不能光靠企业单打独斗,政府要加强引导,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多方合力才能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破题“大而不强”“全而不精”
2023年,安平丝网产业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大关,是河北首个千亿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但2024年以来增长势头有所放缓。一方面是受整体经济形势影响,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产业自身的问题。
安平县拥有的丝网工贸企业数量、专业从业人员数量、丝网产品种类和规模等均居国内首位,但丝网类规上企业仅125家,营收超亿元企业23家、超3亿元企业3家。“大群体小规模,有高原无山峰”,企业体量普遍偏小,缺乏大企业和龙头骨干企业,导致产业“大而不强”“全而不精”。
龙头企业是引领产业集群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龙头企业通常具有较大的生产规模、较强的技术实力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能够在产业链中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它们通过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可以带动整个产业集群的升级和发展。
壮大产业集群,必须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为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安平县开展育龙工程,筛选鹤煌、捷通等25家丝网企业,建成龙头企业后备培育库,鼓励龙头企业开展强强联合、上下游整合等多种形式的并购重组,推进上下游一体化经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
同时,支持重点企业进军5亿元规模以上行业“领跑者”企业;完善“大龙+小龙”双线培育机制,建立一对一帮扶措施,打造“产业龙头+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优质企业雁阵集群。
上市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安平县大力支持企业挂牌上市,对A股上市的丝网类企业最高奖励500万元。加大企业上市的扶持力度和资源倾斜力度,支持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效益良好、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境内外挂牌上市,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
随着中国企业深度参与国际竞争,“走出去”已成为企业突破市场边界、获取全球资源、实现规模与竞争力跃升的必由之路。为助力企业“走出去”,安平县成立了外贸工作专班,深入企业提供精准帮扶,解决企业在境外展览、设备引进和技术交流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政府还拨款200万元,专项用于支持企业参与境外展览、商标注册及海外仓库建设等活动。
在积极推动丝网产业国际化的同时,安平县也敞开胸怀引进国际资源,每年举办国际丝网博览会。作为全球唯一的丝网专业展会,博览会吸引众多国际专业采购商前来洽谈采购,对提升产业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安平丝网产业发展经验看,传统产业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全球市场为舞台,以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构建头雁领航、群雁齐飞、雏雁丰翼的企业雁阵集群。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新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