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一张膜”,成为百亿大产业!
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屏幕一般都会贴上保护膜,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它们绝大部分产自皖西南的太湖县。作为一个偏远的山区小县,尽管经济体量不大,也没有多少工业基础,但过去十多年里,太湖县从无到有培育出一个颇具规模的特色产业集群:功能膜新材料产业集群。
2023年,太湖县功能膜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工信部公布的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截至2024年底,太湖县已集聚功能膜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00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36家,功能膜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首次突破50%,达45.29亿元。太湖县提出“百亿企业、千亿产业”的目标,志在打造“中国膜都”。
太湖县为什么能“无中生有”培育出一个特色产业集群?
集群化发展
功能膜新材料是指具有光学、电学、分离、阻隔等一种或多种功能的膜材料,在新型显示、通信、汽车、节能环保、医用材料等众多领域均有广泛应用。
如今占据太湖县工业半壁江山的功能膜新材料产业,十几年前还是一片空白。2009年,太湖县迎来了功能膜产业发展的开端。太湖金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首家落户太湖县经济开发区的功能膜企业,标志着太湖功能膜产业的正式启动,为功能膜产业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011年,通过以商招商模式,太湖华强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太湖,进一步丰富了功能膜产业链。自华强科技加入后,吸引了9家生产绝缘薄膜和绝缘胶带的企业来到太湖,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2016年,太湖县明确功能膜为全县首位产业,并对功能膜产业的发展编制详细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和重要举措,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2017年,安徽集友新材料在上交所正式公开发行A股上市,成为全省首家通过贫困县IPO绿色通道在主板上市的企业,为太湖功能膜产业融资提供了新渠道。
太湖功能膜产业也在省级层面得到了认可和支持。2018年,入选安徽省第三批重大新兴产业工程,2019年入选安徽省首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进一步巩固了太湖在功能膜产业的领先地位。同年,太湖县采取PPP模式,投资超过20亿元在经济开发区内建设功能膜新材料产业园,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0年,太湖县“膜都产业小镇”成功获批安徽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同年,安徽巨泰集团有限公司落户太湖,该公司专业从事手机屏幕保护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进一步壮大了太湖功能膜产业链。
2021年,太湖膜材料产业园荣获“光电产业最具价值产业园”、“功能膜新材料示范基地”等称号,标志着太湖功能膜产业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显著提升。
2023年,太湖县功能膜新材料产业集群获评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是安庆市首个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县区,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经过十余年的持续发展,太湖县功能膜产业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明显增强,形成了以金张科技为龙头,以华强、巨泰视显为延链、补链的功能膜产业集群,涵盖以基膜及涂层材料为产业链上游,以偏光片离型膜、光学胶等涂布产业为中游,以显示模组、膜切、半导体等膜材料应用为下游的产业链条。
太湖功能膜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是一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探索之路,为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县域新质生产力发展。
四个抓手
从太湖功能膜产业无中生有、从小到到的发展历程来看,关键是通过技术创新、产业链协同发展、政策环境营造以及人才支撑等四方面抓手,实现新兴产业与新质生产力的互动式发展。
科技创新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太湖县在功能膜产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引领产业升级的第一驱动力。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太湖县功能膜产业在技术水平上取得了显著突破。这些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还推动了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了新质生产力发展。
例如,太湖金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团队攻克首套工艺装备设计、高速传感监控AOI、红外测厚仪、缺陷MARK机等设备安装调试以及有机硅胶材料的配方技术及筛选等关键技术,成功开发出能实现进口替代的OLED上下保护膜产品。这一产品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提升了太湖县在功能膜产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只有产业链协同发展,才能提升整体竞争力,更好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太湖县在功能膜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注重产业链协同发展。通过完善产业链条,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太湖县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功能膜产业链。产业链协同发展不仅提升了整个产业的竞争力,还促进了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例如,太湖县膜都小镇的金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安徽富印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上下游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这些企业通过共享资源、协同研发、共同开拓市场等方式,实现了互利共赢。这种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模式,不仅提升了企业竞争力,还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
政策支持与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可以助力产业快速发展。太湖县在功能膜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政策保障。通过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如提供金融担保、支持企业上市、创优营商环境等,太湖县为功能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太湖县还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质量。通过建立“一口受理、限时办结”的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这些政策支持和营商环境优化,不仅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太湖县,还推动了现有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壮大。
人才培养与引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太湖县在功能膜产业发展过程中,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通过与高校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项目,太湖县吸引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入驻。这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加入,不仅提升了太湖县在功能膜产业领域的技术水平,还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推动技术革新,进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例如,太湖县与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了功能膜检测研究院和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这些平台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检测服务,还促进了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建立这些平台,太湖县在功能膜产业领域形成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和引进体系,提高新科技的转化率,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两大特征
太湖县“中国膜都”发展之路有两个重要特征,即走集群化发展之路和专精特新之路。
十几年来,太湖县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始终按照集群化发展的思路完善产业生态,沿着产业链上下游顺藤摸瓜、延链补链,动态收集重点企业名录,建立目标企业库,绘制产业发展图谱、招商图谱,按图索骥、以商招商、精准招商,才有了从一粒种子到百家企业的成果。2023年,新引进功能膜及链上投资亿元以上企业共11家;2024年新引进14家,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企业2家。
在招商引资中,太湖县聚焦功能膜首位产业,围绕产业链不断创新招商模式,提升招引成果。在招引方面,由党政主要领导牵头招商,县领导领衔联系功能膜链上重点企业,并聘请在外优秀乡贤企业家担任招商大使;在项目建设方面,太湖县推进项目“周调度、月通报、季督查”工作,提供全生命周期帮代办服务为企业保驾护航。
对于很多县域来说,招引企业最重要的优势还是要素成本相对较低。太湖县招引的金张科技、赛迈特光电、巨泰视显、富印新材、强润新材等多家功能膜新材料产业链企业,都是从沪苏浙或珠三角转移而来。之所以从先发地区外迁,主要就是因为地土地、人力等要素成本的落差。
同时,在招商引资中,区位偏远、交通不变是很多县域重要短板。但随着近年来安徽交通网络的完善,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而且逐渐显现出一定的区位优势。目前,太湖县深度融入合肥、武汉、南昌城市圈,膜产业“3小时产业圈”正在逐步形成。
功能膜虽然在半导体、汽车等众多行业应用广泛,但相对于这些大产业来说,只是其中的一个细分产业,规模相对较小。功能膜产业自身,又可分为基膜、涂布、膜切等更细的环节。
因此,功能膜产业链上的企业,大多体量有限,能做到数亿元年产值就算是大企业。这一特点决定了发展功能膜产业必须走专精特新的路子,深耕细分领域,做出专业性和自身特色。
太湖县功能膜企业求专、求新的意识很强,目前共有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6家属于功能膜新材料产业。“小巨人”企业的数量,在全省县区中排名前列,超过一些老牌县域经济强县。考虑到太湖规上工业企业总数只有100多家,而老牌县域经济强县通常有四五百家乃至更多规上工业企业,太湖县“小巨人”的“含量”更显突出。
从太湖发展经验看,普通县域由于各方面资源条件制约,在产业布局上不要大而全,要小而精,瞄准细分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打造某个细分行业环节的核心竞争力。
新兴产业链条足够长、蛋糕足够大,只要找准定位、抢占先机,就能够在细分行业环节分得一杯羹,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2024年度安徽省科研计划编制项目:战略性新兴企业新质生产力培育路径研究——基于财税政策组合视角,项目批准号2024AH040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