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投资于人”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随即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词之一。经过40多年快速城市化,中国城市的发展驱动力、社会结构、开发建设方式等,都在发生深刻转变,进入到城市升维的新阶段。
“投资于人”的提出,可以说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象化与落地。为什么在城市升维中,围绕“投资于人”进行谋篇布局特别重要?
因为不管是“人、地、钱”三要素,还是“人、产、城”多维度,“人”都排在首位。
更重要的是,城市里的“人”,不是一个个细碎的数字,而是成百上千万的城市居民,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系统化的城市生命体。在这里,产业是灵魂,空间是载体。
因此,“投资于人”的城市升维,需要特别关注三个空间。
首先是产业空间的升维。城因产而兴,产业是第一支撑力,选择什么样的产业升级路径,直接决定着城市升维能否顺利推进。以北京首钢园区为例,借力冬奥会举办的契机,聚焦“科技+”“体育+”产业集群,重点发展互联网3.0、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高精尖产业,打造成为科创高地。在杭州,诞生“六小龙”中三条小龙的城西科创大走廊,也是产业空间升维的典范。
其次,生活居住空间的升维是关链,“投资于人”的城市升维,一定是充满人间烟火气。构建社会、空间、治理一体化统筹的“15分钟生活圈+”,已成为共识。
在《哪吒》诞生的成都,结合15分钟生活圈建设,串联起交通出行点位,植入书店、花店、商店及咖啡店、茶馆等便民设施,打造“最美回家路”,让成都变成了一座可持续“阅读”的城市。或许正是这种不同寻常的气质,催生了动画制作团队的创意灵感持续迸发。
第三是服务于全体市民的开放式公共文化空间。这是区别于产业空间和生活居住空间的第三空间,是人与人、人与城真正产生互动的场所,其品质与城市创新、城市活力和城市IP品牌高度相关。依托城市第三空间,营造开放、包容、多元的生活场景,能产生独属于一座城的“情绪价值”,这是吸引年轻人、留住年轻人的重要载体。
年轻人为何钟爱长沙?关键在于满足了年轻人的心理需求,背后是长沙带给年轻人吃喝玩乐的烟火味道,特别是在新兴业态、产业生态、城市形态上,契合年轻人追求高性价比但不放弃高品质的追求。
从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的实践来看,公共文化空间也是产业空间,凡是人口持续保持净流入的城市,都是在某一方面创造出独到的“情绪价值”,从而凭借大流量的人气,收获满满的财气。深圳与合肥都是如此。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城市升维的本质目标。在如今“时与势”都改变的新背景下,“人”是第一位的考虑要素。以此为出发点,我们正在向着建设高质量发展、高颜值生态、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高水平安全的城市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