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工智能(AI)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新一代AI相关学科发展、理论建模、技术创新、软硬件升级等整体推进,正在引发链式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
在这种技术变革浪潮下,公共政策的研究、制定和实施等,必须把握AI技术赋能的战略窗口期,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才能更好地推动AI赋能公共决策质效提升。
蓬勃发展
人工智能(AI)技术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从全球来看,发达国家AI战略“抢占先机”。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将AI作为国家战略,投入大量资源开展研发和应用。美国在AI领域的投资领先全球,拥有顶尖的AI实验室和模型;欧盟制定了“EU AI Strategy”,支持AI技术的发展、部署和合理使用;日本推出了“Society 5.0”倡议,旨在利用AI和其他新兴技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OpenAI(开发了ChatGPT)、Google DeepMind(开发了Genie)等国际机构持续突破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技术边界,广泛应用于金融、医疗、教育、交通、工业等领域。
从国内来看,AI大模型“百家争鸣”。我国高度重视AI技术的发展,将其列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国务院就制定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力争成为世界主要AI创新中心的目标。今年以来,国产开源大模型DeepSeek以其强大的深度学习能力和广泛应用场景迅速成为科技焦点;目前国内字节跳动“豆包”、阿里“通义千问”、月之暗面“KIMI”等大模型已跻身全球第一梯队,国内大模型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2024年,全球GenAI专利数量迎来爆发式增长,新增专利数达到4.5万件,与过去十年总和相当。其中,产生自中国的数量达到2.7万件,占比61.5%,首次位居全球第一。
从落地项目来看,AI场景应用“多点开花”。目前,以GenAI为代表的大模型产业持续火爆,AI落地应用进展迅速,已诞生一批示范性的落地项目。在金融领域,广发证券“广发智投”接入百度“文心一言”,实现投研报告自动生成。在医疗领域,联影智能AI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已覆盖全国2000余家医疗机构。在工业领域,海尔卡奥斯COSMOPlat首创专家算法库模型调度实现智能参数推荐,将注塑机行业设备能耗降低5%-10%、节拍提升4%-9%,整体生产效益大幅优化。
在公共服务领域,深圳市福田区上线70名“AI数智员工”,通过240个政务场景终端的精准解析,量身定制个性化智能体,工作效率提升效果显著。其中,公文格式修正准确率超95%;民生诉求分拨准确率从70%提升至95%;“AI招商助手”企业分析筛选效率提升30%,分析时间缩至分钟级等。从安徽来看,AI赋能“乘势而上”。AI产业是安徽重点部署的11个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安徽立足AI产业“双招双引”和“一核两地多点”产业布局,全省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引进了智象未来、踏歌智行、中科星图、芯动联科等一批产业重大项目,涌现出科大讯飞、华米科技、埃夫特等细分赛道的领军企业,培育出酷哇科技、讯飞医疗、仁洁智能、大有时空、悠跑科技等一批独角兽、潜在独角兽企业。合肥人工智能、智能语音集群分别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全省智能机器人产业规模和企业数量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在AI场景应用方面,安徽省数据资源局在“皖政通”平台推出本地对话、公文起草、公文纠错、无差别综窗助手等创新场景应用,提升工作效率,增强行政效能;合肥市政务OA平台成功接入DeepSeek大模型,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政策咨询、公文写作辅助功能。
重塑效应
AI正在快速改变许多行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生态,呈现“人机共治”趋势。就公共政策领域而言,AI技术将有助于重塑公共政策研究、制定、实施组织流程,显著提升公共政策质效。
一是提升研究效率。传统公共政策研究、制定通常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政策制定周期长,而AI可以大幅提升信息搜集、资料查阅、数据加工、政策比对等方面的工作效率,使公共部门能从繁琐的信息梳理和文本处理中解放出来,投身于实践调查和创造性思维培养,推动深层次改革创新。
二是拓宽研究领域。传统的政策决策往往较多地依赖于经验判断、专家意见和有限的历史数据,而AI技术可以通过对海量数据和信息的比对分析,发现潜在的规律和趋势,识别复杂系统中的隐性关联,为政策制定提供更加全面和科学的依据,提高公共政策的系统性。
三是模拟政策效果。AI技术能够通过模拟和预测,帮助公共部门研判政策实施效果和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而提前进行动态调整,提高政策的精准性、有效性。如清华大学成功构建了基于大模型的“大型社会模拟器AgentSociety”,可精确模拟社会舆论传播、认知观点极化、公众政策响应等。
融合障碍
AI技术应用于公共政策领域虽有“替代”和重塑效应,但两者深度融合仍存在一定现实困境。
从内容来看,缺乏原创性。AI功能虽然强大,但其机理是通过核心算法分析海量数据进行学习和创作,生成的需求内容是对现有信息的重新组合和排列,通常是“表面化”的,缺乏原创思维和个人创作表达。对个性化、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细分领域进行推理和创作的精准性,尚不能满足需求,亟需开展针对性的模型设计和训练。
从人员来看,复合型人才不足。一方面,AI技术开发人员懂信息技术,但往往缺乏对公共政策的深入了解和实践经验,难以将技术有效应用于政策研究、制定、实施的具体场景中;另一方面,公共管理部门人员熟悉行业政策,但因技术门槛较高,难以充分掌握和利用AI技术进行工作。两者一定程度上存在供需错配,造成“盲人摸象”和“自说自话”。
从效果来看,?数据应用不充分。在公共政策领域,当前的AI技术主要应用于政务服务领域,以提升行政效率。但在公共政策研究、制定等深度应用需求方面,需要涉及大量专业数据的训练,而现有的通用大模型训练数据基本来自网络,难以获取大量产业、行业及企业内部数据,导致AI技术在公共政策领域存在应用程度不高、实施效果不好、回答精度不够等问题。
拥抱变革
AI既是公共管理部门转型的“催化剂”,也是检验其创新能力的“试金石”,唯有主动拥抱技术变革,方能在AI时代不断提高治理能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首先,构建新型决策支持模式。AI更适合承担“辅助角色”,处理数据筛选、情景模拟等基础工作,而核心的价值权衡、最终决策仍需人类主导。要聚焦数字政府建设,围绕各单位实际需求,加快引入DeepSeek等大模型,以AI技术赋能政务服务,有效提升智能化、精准化水平。建立人机协同决策机制,通过技术改进、制度设计和跨部门协作,探索“人类中心+AI增强”的公共管理新模式,在公共政策研究、制定过程中,善于运用大模型技术开展数据分析和效果预测。
其次,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打造学习型组织,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引导帮助现有工作人员接受并熟练掌握AI赋能技术,提出专业化的模型设计与训练需求。提升人才数字化素养,探索建立“政策研究员+技术专家”结对模式,组建AI技术与公共政策深度融合研究小组。强化与高校、研究院所和AI企业的交流合作,推动AI新技术在公共政策领域的实时更新、深入应用。
第三,推动“AI+平台”有机融合。各行业主管部门沉淀了海量数据和信息,为公共政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源。如工信领域的“安徽工业大脑”监测中心汇集了从宏观经济到微观企业的多维度信息,重点产业链“一链一策”研究汇集了全省相关产业的全链条信息。要结合DeepSeek等大模型的强大推理分析能力,与现有平台系统实现有机融合,构建各细分领域专属知识模型,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智能分析,快速识别潜在的经济趋势、产业瓶颈和政策影响等,辅助政策研究制定,助力安徽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