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5年孵化企业50余家,引入外部社会资本超20亿元,孵育企业总估值超250亿元,4家企业进入科创板上市辅导阶段……
2019年成立的杭州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杭州光机所”),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与杭州市富阳区政府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目前已是国内知名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杭州光机所通过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构建了“创新+创业+创投”的科创体系,以专业技术与资本支持科技创业团队,以个性化投后管理帮助科学家对接市场,形成可推广的科研成果转化“富阳解法”,助力科创企业跨越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
“富阳解法”如何破解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核心难题?又有哪些经验启示?
杭州富阳做了什么
杭州市富阳区以杭州光机所为核心载体,通过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产业链“四链”深度融合,构建“技术研发→众创孵化→产业加速”孵化体系,形成了覆盖全流程、多主体协同、政府支持保障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架起高科技到产业化的桥梁。
首先是形成了“专家选种+专业育苗+择优移栽”的全流程转化模式,打通实验室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在专家“选种”阶段,由技术委员会、投资委员会和人才中心等联合把关,面向全球筛选兼具技术壁垒与市场潜力的稀缺项目;在专业“育苗”阶段,打造财务、法务、投融资及研发平台等一系列硬核“孵化器”,全要素保障项目孵化成长,实现基础研究到产业市场的快速转化;在择优“移栽”阶段,依托产业基金与专业园区承接,推动成熟项目从加速器到产业园择优移栽,实现落地量产,加速技术→产品→商品的转移转化。
其次是实现了“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主体协同创新机制,有效避免“各自为战”的困局。富阳区通过平台引才、项目带才、以才引才等多元手段,举办光学十大进展高峰论坛、投资融资等高规格活动,吸引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多个创新主体参与。在创新成果转化过程中,将科学家、企业家和投资家团结在一起协同发力,实现科学家专注技术攻坚、企业家主攻市场开拓、投资家把控商业发展的三方共赢新格局。
5年多来,杭州光机所吸引近30位国家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走上“硬科技”创业之路,新引育中青年领军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70多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4万多人。
最后是构建了“战略规划+制度供给+服务创新”三位一体治理体系,“服务型政府”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坚实保障。富阳区政府从管理者转为服务者,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一流的营商环境。
在战略规划上,富阳区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先后制定出台《杭州市富阳区打造科创成果转化首选区行动方案(2023—2027 年)》等一系列引领性文件,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概念验证先行地、创新创业首选地。
在制度供给方面,加大资金、土地、政策等支持力度,先后推出了“产业强区20条”、“人才政策25条”等硬核工具包,顶尖团队最高可获1亿元资助,激发了创新者科技创新活力。
在服务创新方面,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科创企业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保障,加快科技成果转换效率。打造企业服务“不得说不”服务机制,创新构建光电激光产业“一类事”服务。同时,将企业服务驿站开到了产业平台,建设“嵌入式”服务企业驿站。西湖大学与富阳区政府签约共建光电研究院,从签署协议到开工建设仅用了66天,更是生动体现了“富阳速度”。
解决了哪些难题
随着我国对科技创新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日益重视,科技成果转化率相较于以前有了显著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
有数据显示,中国前沿科技成果只有10%-30%被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其中仅20%能够形成产业,而发达国家这一指标为60%-70%。通常,科技成果转化主要因“不敢转、没钱转、不能转”三大难题陷入困局,而“富阳解法”巧击痛点,逐一破解这三大难题,实现从0到有,帮助企业跨越科技创业 “死亡之谷”。
针对科研成果转化“不敢转”的难题,富阳整合政府服务机制与人才培育体系,营造一种良好创新创业氛围。
一方面,富阳政府转变角色成为服务型政府,优化涉企服务水平,发挥企服中心统筹作用,建立科创嵌入式驻点服务、杭州光机所专班定期会商、重点人才工作例会、“兜底服务”等协调服务机制,实现企业诉求一口受理、闭环处置。
另一方面,富阳聚焦科研人员的自身能力短板,通过高端人才引育计划、创业能力实训体系和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构建人才培育体系,帮助科研人员实现从“技术专家”到“创新领袖”的转变。
针对科研成果转化“没钱转”难题,设立滚动式产业基金,补齐创投资金短板。将政府和社会资本引入进来,设立专项基金,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必要的全周期资金链经济支持。其中,由杭州光机所牵头设立2.5亿元光电激光产业基金,以天使投资方式进行首期资金扶持,投早投小、快速滚动、快速退出,提高基金使用绩效。
针对科研成果转化“不能转”难题,富阳以共享平台+生态闭环双轮驱动,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打通产业链堵点,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构建产业链闭环。
一方面,破解空间限制,打造集“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一体的光电产业社区,为初创企业提供充裕空间。
另一方面,搭建共享式服务平台,运用杭州光机所科研平台资源,打造“技术开发平台+中试平台+产品测试平台”双创孵化阵地,为入驻企业开放科研设备、检测设施、小试中试等硬件。围绕科技创业的必备要素打造投融资、内生态内部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产业资源、外生态外部企业、共性设备服务、人力资源公共服务、科创CEO特训等八大平台,从资金、技术、土地、政策等多维度给予企业全面的保障兜底,提供保姆式孵化服务。
富阳做法的三个启示
“富阳解法”的实践价值不仅在于破解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难题,更在于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富阳模式”,以“数据+基地+算法”模式为核心,专注于“四链”融合的产业生态打造,加速技术→产品→商品的转移转化,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梗阻,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靠支撑。
一是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激活科技成果转化动力。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人才培育,构建人才激励机制,让人才“引得来、育得优、留得住”。同时,构建“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的共建平台,发挥平台主体协同创新机制,将各个平台主体凝聚在一起,激活创新驱动引擎,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利用。
二是打造高能级成果转化平台,加快产业项目孵化速度。围绕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概念验证先行地、创新创业首选地,通过与多所高校合作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强头部创新能力,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在产业孵化方面,富阳以杭州光机所为“基地”,以孵化企业为“数据”,以标准化模块化规范化的孵化服务为“算法”,围绕科技创业的必备要素构建八大平台,促进技术、资本、市场、产业资源的高效整合,提升孵化服务的效率,加快产业项目孵化速度。
三是提供良好科研成果转化生态环境,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造服务型政府,从人才、资金、技术、土地、市场等多方面提供政策支持,让“有形之手”有抓手、能放手、帮把手,推动科技创新势能加快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
(作者单位:浙江红船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