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志 > 2025年 > 2025年4期 > 产业/商界 > 产经

“快递第一镇”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鲁家峰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5-04-25

全国每10件快递中,就有7件是由总部位于华新镇的快递企业承运。

地处上海市西北部郊区的青浦区华新镇,有“快递之都”“中国快递第一镇”等美誉,已汇聚中通、圆通、韵达、极兔等4家上市快递物流企业总部和300多家快递物流企业,形成千亿级快递物流特色产业集群。2023年,青浦区快递物流业营收1568亿元,占全国的14.8%,其中绝大部分来自华新镇。

从市区边缘的小镇,成长为“快递第一镇”,华新镇做对了什么?

变区位劣势为发展优势

由于远离市中心、地理位置偏远,华新镇一度发展劣势明显。过去,华新镇的支柱产业是传统制造业,但大多数企业产值、能级不高。随着第三产业逐渐在沪郊兴起,制造业在发展中的优先级不断降低。

在这种情况下,华新镇发展方向颇有些迷茫:还要不要发展制造业?发展,看不到未来;不发展,除了制造业不知道能发展什么。

就在此时,转机很快出现。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商平台迅速兴起,带来大量的快递物流业务;2009年10月,我国《邮政法》正式施行,民营快递企业迎来发展春天。那段时间,中通、圆通、韵达等企业敏锐地发现了华新镇这块“宝地”,纷纷前来接洽。

2010年,中通快递集团副总裁张建锋第一次来到华新镇时,眼前所见给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道路坎坷不平,还多有断头,车窗外飘来的是泥土与有机肥的味道。

尽管如此,中通还是义无反顾落户华新镇。在快递企业看来,华新镇的区位劣势是不可多得的优势。华新镇地处上海与江苏、浙江的交界处,毗邻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区,是上海西侧连接长三角的咽喉要地。从上海看,这里是边界;但从长三角看,这里却是热力十足的“圆心”,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而且华新镇交通便利,有4条高速高架路网纵横,10分钟就能到达虹桥综合交通枢纽,1小时半径覆盖长三角广阔腹地。华新镇不仅是长三角的交通枢纽,更是通往世界的门户,因此成为快递行业的理想起点。

快递企业纷纷落户,让当地政府看到了快递行业的巨大潜力。此后,华新镇致力于把交通通达的特点转化为发展优势,不断强化其在上海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中的作用。上海市青浦区政府也全力支持,将华新镇打造成“现代物流产业基地”,为企业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政策支持。

为推动快递行业加快发展,华新镇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创业者提供低息贷款,帮助他们解决资金难题;组织专业的电商和物流培训课程,邀请行业专家授课,提升从业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升级网络宽带,建设公共服务平台。这些政策的实施,为快递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华新镇逐渐成为快递企业的集聚地。

产业发展需要诸多资源要素,包括土地、区位、人才、政策、公共设施配套等。对于资源要素的优劣,有时需要辩证看待:每个行业乃至每个企业看重的“点”都不一样,从不同视角看过去,资源要素的“优劣”往往可以转化。传统劣势,换一个视角、换一个企业、换一个行业,有时就是发展优势。

从县域经济的发展逻辑来看,核心是找到独属的产业领域,并且在一个相对垂直的产业领域做到“天花板”。

变“汗水快递”为“数字物流”

快递业的快速发展,也给华新镇带来很多问题。由于流动人口多、环境脏乱差,社会管理难度陡增,且对经济和税收贡献不大,特别是每逢“双十一”,交通瘫痪,快递堆积如山,附近居民和企业怨声载道。

当时,上海许多城区都将快递业往外赶,华新镇也面临这样的抉择:要不要继续支持快递业发展?

对于快递产业这棵其他地方看不上的“小树苗”,华新镇选择了“等一等”的耐心和“帮一帮”的恒心,持续加大路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全力整治周边环境,最终成功引领快递业走向繁荣。十多年来,从“双十一”期间应对极端峰值的交通组织考验,到产业长远规划、集群赋能,华新镇政府服务企业的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

产业发展初期往往都会经历粗放发展的阶段,只有保持耐心与恒心,锚定方向不放松,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实现从“汗水快递”向“数字物流”转变,快递业发展才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华新镇一直在帮助快递企业“勤修内功”,专注于信息化、自动化、标准化发展,改变快递业“大而不强”的状态。

2016年,青浦区获批全国唯一快递行业转型发展示范区;2017年,青浦区建设了物流信息互通共享技术及国家应用工程实验室,聚焦改善物流信息互通共享、智能装备信息化和自动化、物流标准体系,提升物流行业的运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

2019年9月,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发布,华新镇申报的“上海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成为上海市唯一入选的项目。其最大的特色是以金融、信息、人才等要素为突破口,通过整合,打造形成高端要素聚集的全球快递物流“智脑中心”“金融中心”“人才中心”“博览中心”的全球商贸物流产业生态创新基地。

以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为契机,华新镇加快推动物流业向数字化、信息化、高端化发展,推动快递物流一头向数字供应链延伸、一头向数字物流装备拓展。

华新镇还谋划建设了虹桥数字物流装备港,基于快递物流总部集群优势,装备港重点发展快递收寄、分拣、运输、投递、仓储各环节智能装备制造、技术创新和市场应用场景。未来,装备港还将围绕分拣设备制造、智能机器人研发、无人机技术研发、氢能源汽车物流应用、冷链运输技术装备等方面,提升快递物流产业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和装备化水平,为智慧物流装备产业赋能。

数智化转型决定着产业发展的能级和成色,是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集群进阶的重要手段之一。

变“运全国”为“运全球”

近年来,快递行业发展遭遇瓶颈,行业增速放缓、成本上升、“内卷”式竞争加剧等问题凸显。在这种情况下,快递行业需要进一步转型升级。

对此,华新镇率先开展了探索。在推进数智化转型同时,把握快递出海、进厂等新趋势,持续在产业布局、企业服务上发力,推动快递行业从国内走向国际、从单一快递走向综合物流转变。

快递企业出海,参与全球物流竞争,是突破行业内卷的重要路径。目前,快递行业国际业务占比不足5%,国际化发展的潜力空间巨大。

为了推动快递企业从“运全国”转向“运全球”,华新镇一方面通过全面走访调研,全方位了解企业出海的各项需求,鼓励企业抱团出海,加快布局海外业务;另一方面抓住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丝路电商等政策机遇,建设快递出海新通道,联合海关探索监管创新,更好满足企业国际运输便利化需求。

战略层面,充分发挥“上海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战略定位,即全球快递供应链组织中枢,打造全球转运中心、分拨中心,拓展全球交易中心、结算中心功能,推进中国标准“走出去”并与国际标准对接,提高在世界物流和贸易网络中的影响力,提升国际物流功能。

企业层面也在积极行动。圆通建立“全球包裹联盟”;中通着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逐步建立仓储设施;申通与布达佩斯机场集团以及欧洲物流企业EKOL合作,共同打造“一带一路”中欧国际转运中心;韵达、德邦等国内快递公司也都竞相走出国门,设置海外仓,开展跨境寄递等业务。

从单一的快件运输向“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型,是快递行业突破增长瓶颈、提升价值链的另一重要路径。国家发改委《“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鼓励向供应链服务延伸。综合物流服务,即为制造业、零售业提供从仓储管理、干线运输到末端配送、逆向物流的一体化服务。

华新镇积极推动快递进工厂、物流嵌入产业链,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模式。通过开通“镇长直通车”走访服务,全覆盖走访全镇重点物流企业,并主动为企业对接上下游产业链。同时,依托虹桥数字物流装备港,华新镇围绕分拣设备制造、智能机器人研发、无人机技术研发等领域,推动快递物流向数字供应链和数字物流装备的深度拓展。

在政府的推动下,中通与福田戴姆勒汽车合作,实现了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通过整合快递、快运、云仓等资源,中通为企业提供了零部件入厂的全程供应链服务,显著提高了工厂的库存周转率。

华新镇计划与中国港湾携手共建“华新·中交数字智造港”,以促进当地企业更深入地参与丝路电商合作。同时,进一步挖掘“长三角数字干线”的潜力,通过提供更加开放、务实和优质的服务,推动企业实现数字化和综合化转型。

产业集群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时代发展变化而不断演进。其中需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特别是政府之手发挥引领作用。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青浦区委党校)

3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