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首页大图切换

重磅!31省份上半年GDP排名来了

  作者:李润媛  姚成二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5-07-28

7月26日,随着海南省发布202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31省份2025年经济“半年报”全部出炉。

从经济总量看,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南、湖北、福建、上海、湖南位列前十;有13个省份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

从经济增速看,西藏以7.2%领跑全国;甘肃以6.3%位居第二;湖北位居第三,增速为6.2%。

“半年报”榜单还有哪些看点?一起来看。

1.jpg

01

经济大省“挑大梁”

总量格局保持稳定

从经济总量看,广东和江苏均超6.6万亿元。广东以68725.4亿元位居全国第一,江苏以66967.8亿元位列榜眼。

与2025年一季度相比,广东与江苏经济总量的差距扩大到1757.6亿元。这场持续进行的“粤苏争霸”,是中国经济发展韧性的生动缩影。

山东位居第三,达到50046亿元;浙江位居第四,达到45004亿元。四川和河南总量均超3.1万亿元,分别以31918.2亿元、31683.8亿元位列第五、第六位。接下来,湖北、福建、上海、湖南,都突破了2.6万亿元,分别位列第七、八、九、十位。

与2024年相比,经济总量排名前十位的格局保持稳定,它们是“挑大梁”的经济大省,贡献了全国超六成的生产总值,是稳住全国经济基本盘的压舱石。

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有13个省份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数量与2024年同期持平。

从排名格局上来看,与2024年全年经济总量排名相比,只有重庆与辽宁的位次发生变化:重庆“赶超”辽宁,从第17位上升至16位;辽宁则下降了1位,其他省份排名保持不变。

2.png

湖北东风岚图汽车的生产车间

02

西藏增速领跑全国

甘肃、湖北表现亮眼

2025年上半年,西藏以7.2%的增速位列全国第一;甘肃紧随其后,增速达到6.3%;湖北位列第三,增速为6.2%。

值得注意的是,在排名前十的省份中,湖北经济增速最高。

湖北凭什么能?

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湖北多项数据好于全国,特别是“三驾马车”呈现向好态势。

投资方面,上半年湖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高于全国3.7个百分点,居经济大省第1、中部第1、全国第6。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2.5%,高于全国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6.2%,成为投资增长的重要引擎。上半年,湖北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593个,总投资2.71万亿元。

消费方面,上半年湖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9%,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

进出口方面,在外贸环境极其复杂的上半年,湖北外贸实现“飞跃式”进步,不仅外贸规模再创新高,首次突破4000亿元,增长28.4%;出口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6.8%,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0.7%,其中锂离子蓄电池出口增长更高达1.1倍。

除传统的“三驾马车”强势增长外,上半年湖北工业增长也较快。

上半年,湖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4%,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27.5%。

同处中部地区,河南和湖南的增速,也明显快于去年同期水平。

河南从去年的4.9%提高到今年的5.7%,湖南则从4.5%提升至5.6%。两省提速的主要原因得益于工业增长。

先看河南,作为制造业大省,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近八成行业生产保持增长。在郑州比亚迪、中州时代等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下,上半年河南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4.5%、21.2%。

再看湖南,通过纵深推进“智赋万企”行动,高技术制造业引领产业高端化。今年上半年,湖南省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7%,比规模工业增速快5.5个百分点。

从全国来看,共有20个省份经济增速超过全国增速(5.3%),分别是:西藏(7.2%)、甘肃(6.3%)、湖北(6.2%)、浙江(5.8%)、宁夏(5.8%)、江苏(5.7%)、河南(5.7%)、福建(5.7%)、新疆(5.7%)、吉林(5.7)、山东(5.6%)、四川(5.6%)、湖南(5.6%)、安徽(5.6%)、江西(5.6%)、北京(5.5%)、陕西(5.5%)、广西(5.5%)、河北(5.4%)、内蒙古(5.4%);贵州和天津都是5.3%,与全国增速持平。

3.jpg 

03

长三角打头阵

中西部省份增速快

梳理31省份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发现,新趋势值得关注。

一是长三角打头阵。

今年上半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地区经济总量突破16万亿元,占全国的24.8%,继续发挥经济增长强引擎作用。

特别是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三省一市展现出强劲势头。

先看上海。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增长9.1%,增速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个百分点。其中,人工智能制造业增长12.3%,集成电路制造业增长11.7%,生物医药制造业增长4.4%。

再看江苏。江苏省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8%,高于全部规上工业4.4个百分点,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为36.3%,拉动全部规上工业增长2.7个百分点。

再看浙江。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工业机器人、锂离子电池、笔记本计算机、新能源汽车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85.7%、65.2%、47.3%和43.3%。

最后看安徽。安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居长三角第一位,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特别是汽车产业,安徽继续保持强势增长态势。上半年,安徽汽车产量、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达到149.95万辆、73.09万辆,均位居全国第一,实现历史性突破,并拉开了与第二名广东的差距。

今年上半年,广东汽车产量为131.34万辆,排名全国第二,比安徽少18.61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43.10万辆,比安徽少近30万辆。

4.jpg

值得注意的是,新型消费模式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抓手。上半年,三省一市新型消费模式、新业态、新场景持续涌现,有效激发了发展活力。

比如,江苏各地依托火爆出圈的“苏超”赛事持续引流,5月当月规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20.7%,比4月份加快28.2个百分点。1-5月,规上体育服务、文化艺术业、娱乐业营业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浙江“浙BA”火热开赛,“百县大战”预选赛如火如荼,各地推出一系列“体育+消费”活动,悦己消费、情绪消费、文娱消费持续升温,品质型消费增长加快。上半年,浙江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57.6%。

二是中西部省份增速较快。

今年上半年,中西部省份增速普遍快于东部省份,在20个增速高于全国增速的省份中,中西部省份占到了14个,东部地区只有6个。

梳理发现,中西部省份增速较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业增长较快。

以甘肃为例,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仅次于西藏(14.8%),这也是全国唯二实现两位数增长的省份。

5.jpg

04

外贸进出口展现强劲韧性

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我国外贸规模稳中有增,22个省份实现同比正增长,呈现外贸大省挑大梁、沿边省份潜力释放、中西部地区增势良好的特点。

先看外贸大省挑大梁。上半年,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进出口值合计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64.1%,同比增长4.8%,高出全国整体增速1.9个百分点,拉动进出口整体增长3个百分点。

这些大省凭借完善的产业体系、强大的企业竞争力和便捷的物流交通等优势,持续巩固着外贸领先地位,充分发挥了外贸“压舱石”作用。

再看沿边省份潜力释放。以青海、西藏等省份为代表的内陆或沿边省份外贸实现高速增长,体现了新兴市场开拓、政策驱动和边境贸易潜力释放的新趋势。

青海以 57.7% 的进出口增速位居全国第一;西藏上半年贸易伙伴拓展至110个国家或地区,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18.1%。

最后看中西部地区增势良好。

上半年,四川、河南、安徽等中西部省份进入进出口前十。

依托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四川对欧洲出口增长18%;河南汽车出口增长354.3%;安徽进出口总值稳居全国第九、中部第一,汽车(含底盘)出口量继续保持全国第1,出口“新三样”产品371.3亿元,增长67.8%。

下半年是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关键期,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的决胜期。各地都要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强化务实举措,抓好稳经济运行“基本盘”,抓住项目建设“总抓手”,抓实产业发展“硬支撑”,以经济“半年进”推动实现“全年好”,为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

2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