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志 > 2025年 > 2025年第6期 > 路径/实务 > 区域

发展生物医药的“苏州打法”

  作者:樊佩佩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5-06-25

“生物医药想搞成,一定要来苏州。”“说到苏州,就想到生物医药;说到生物医药,中国一定是苏州。”这是业内广为流传的一段话,生动解读了苏州生物医药产业的硬核实力。

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在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中,稳居第一方阵,产业竞争力、人才竞争力、合作竞争力3项位列全国第一,并率先入选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生物医药产业,苏州有哪些打法?

“一张蓝图绘到底”

二十年前,国内医药产业还是仿制药的天下。做仿制药明明“躺着就能赚钱”,拥有前瞻格局的苏州却毅然决然地选择走生物药开发的创新之路。

2005年,苏州开始培育生物医药产业,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

2006年3月,独墅湖的东南一角,位于星湖街218号的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破土动工,这是苏州大力布局生物医药产业的开始。后来,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更名为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也就是现在名气响亮的BioBAY(“生物湾”)。

BioBAY专注于创新药研发,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回国创业,形成“引进一个人才团队、创立一家科技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发展”的模式。走进BioBAY,密集的企业大楼,每一栋楼里,都涌动着一股奋勇创新与迎难而上的胆略与豪情,折射出这里的勃勃生机。经过多年深耕,园内企业结构日趋合理、产业链布局持续完善,已形成完整的涵盖创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的特色产业集群,集聚创新药械企业650余家。

锚定生物医药产业后,苏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准施策。

2009年,苏州工业园区出台产业发展规划,把生物医药产业确立为重点培育的三大新兴产业之一;2011年,苏州出台《关于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工作意见》,着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2020年4月发布《全力打造苏州市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地标实施方案(2020—2030)》,确立十年发展目标。

如今,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为应对新形势变化,需及时更新政策,更有针对性地扶持企业。2022年,苏州发布《关于支持建设苏州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政策措施》,正式出台12条支持政策,支持苏州市生物医药企业健康发展。2023年4月,苏州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研究“苏州生物医药十二条”政策落实情况。

2025年5月,被业界称为“产业冲锋号”的政策文件《苏州工业园区加快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腾飞行动计划(2025 -2027年)》正式发布。这份文件不仅为苏州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擘画了未来三年的发展蓝图,更以精准的扶持政策、开放的制度创新和全链条的生态赋能,向全球释放出苏州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的雄心。

正是这种“一张蓝图绘到底”耐心与定力,苏州构建起了涵盖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大健康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了“东药西械”的空间布局。当前,生物医药产业是苏州的“1号产业”,以工业园区为核心区,集聚近4200家生物医药企业,上市公司35家,2024年产值近2400亿元。

“在专业度方面,他们不输业内人士”

在生物医药产业上,苏州没有北京、上海等地的资源丰富,同台竞争,只能在招商、管理等方面做精细化运作。

与生物学领域的系统集合“组学”类似,苏州构建了生物医药产业“服务组学”,形成了支持覆盖企业成长的早、中、晚不同阶段,包括合作伙伴对接、资金争取、贷款担保、人才招聘、应用场景、土地供给、临床申报、环保处理等全周期、全链条的服务。

“服务组学”通过“手把手扶持”模式,覆盖了企业的全生命周期需求。早期提供实验室、中试平台,从起步阶段的实验室到成长期的中试厂房,帮助初创企业降低创业成本(如BioBAY的共享设备);中期设立专项基金(如美敦力—红杉中国医疗科技创投基金),提供合作伙伴对接、资金争取、贷款担保、人才招聘、应用场景、土地供给、临床申报、环保处理等全周期、全链条服务;后期提供资本市场对接,推动上市辅导、国际化合作(如亚盛医药美股上市),助力企业赴沪深交易所、北交所、港交所上市,并提供转板指导服务。

2001年,博瑞生物的董事长袁建栋开始创业的时候,一没资金二没生产场地,但来到BioBAY就感觉寻找到了知音,这些园区的人懂创业者的想法并支持创业者的决定,跟他们一起“创业”,支持着博瑞一步步成为一家参与国际竞争的创新型制药企业。

这正是BioBAY的鲜明特色——专业化的招商服务团队。BioBAY招商服务团队与客户配比为1:5。团队成员全部具有生物医药相关专业背景,可根据行业特点、发展时期、技术前沿等标准挑选、引进项目,为客户提供服务。曾有园内企业评价,“在专业度方面,他们不输业内人士”。

不止于此,从源头创新到落地生产、从原材料供应到第三方服务、从单打独斗到产业集群,苏州市以搭建多元化“平台组”为抓手,集聚产业链上关键要素、外包服务提供商及第三方服务商,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积聚能量。

作为苏州医疗器械产业高地,苏州高新区引入江苏省医疗器械检验所苏州分所、苏州计量院等3家国字号平台,SGS、欧必美等4家资深认证检测与服务机构,交通银行、宁波银行等金融资源,为医疗器械企业提供面对面咨询服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临床试验是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根本宗旨。围绕企业临床资源紧缺痛点,BioBAY链接多方资源,形成“企业库”和“医院库”,将前期收集的企业需求按照发因、症状、治疗等方式分门别类,精准对接合适医院,推动医企开展多层次合作,为创新企业临床试验提供解决方案和服务体系。

2021年,BioBAY联合中科苏州药物创新研究院共同建设苏州临床研究服务平台,推动企业和医院开展多层次深入合作。目前,BioBAY已与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南京鼓楼医院等国内顶尖医院建立联系,园内再鼎医药、启迈医疗等多家企业与医疗机构达成合作。

在资金方面,太仓市成立5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和生物医药子基金,为产业项目提供资金保障;浒墅关经开区利用融晟及融享两只自有基金,重点助力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目前已投项目23个,总投资金额超2.1亿元。

“人才链”激活“产业链”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还离不开人才驱动。

2007年,苏州工业园区推出了“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工程”,坚持一套政策用到底。10余年来,这项工程历经多轮修订,从总体设计到配套措施不断优化细化,逐步构建起梯次衔接、择优扶强、开放包容的人才引育体系,形成从“真金白银”引才聚才到“量身定制”留才用才机制,逐步实现“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业团队、培育一个新兴产业、打造一个创新集群”链式效应。

士泽生物创始人李翔是一位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卓越成果的领军人才,其团队致力于开发干细胞创新疗法。2021年,士泽生物入驻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

为了保障李翔团队的发展,苏州提供了包括项目资助、实验室建设、人才引进、安居保障等在内的全方位支持。同时,苏州还积极为团队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团队与本地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在苏州的全方位保障下,士泽生物作为园区领头IPS衍生细胞治疗企业,在新药研发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为苏州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工程已成为苏州工业园区招贤纳士的一张亮丽名片。目前,苏州工业园区累计引进科技领军人才近3000人,高层次人才总量突破6.7万人,为园区贡献了60%的上市企业、70%的上市创新药和90%的独角兽及准独角兽企业。

借助强劲的产业创新集群吸引力,苏州持续拓展全球招才引智格局,积极引入海外人才。BioBAY早期招商团队赴美招募科学家,并与美敦力、赛默飞世尔等国际巨头开展合作,招引海外人才。为更好地服务海外人才,苏州工业园区打造了一站式涉外服务平台,整合了70项服务事项,成为外籍人士的“温暖家园”。从政务服务到文化交流,该平台已成功服务超5万例涉外事项,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推动国际化平台建设。

同时,为吸引和集聚留学人员来苏创新创业,苏州实施了引才专项支持计划,在“姑苏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计划”中设立“留学人员专项”,重点支持符合苏州紧缺急需专业的留学人员,入选者最高可获15万元薪酬补贴。对入选国家和省级留学人员资助项目的人才,分别给予一次性资金奖励。与此同时,来苏州创业留学人员可按规定享受系列创新创业补贴政策。

另外,苏州还注重优化人才服务保障,构建全方位的人才生态系统,妥善安排人才安家落户、配偶就业、子女教育等,通过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完善的生活配套和便捷的工作环境,让人才在苏州安居乐业、创新创业。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所)

2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