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志 > 2025年 > 2025年第6期 > 智库/观点 > 访谈

铜陵文旅何以出圈

  作者:本刊记者 王运宝 安 蔚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5-06-25

铜陵“火”了!

今年“五一”期间,铜陵市重点监测的19家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88.24万人次、增长28.45%;门票收入1248.3万元、增长38.23%,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铜陵文旅的“出圈”绝非偶然。2024年,铜陵市接待游客、旅游花费分别增长6.9%、11.8%。犁桥水镇2023年4月28日开园后,两年共接待游客480万人次,实现营收1.98亿元。今年1-5月,铜陵市接待韩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境外游客人次同比增长91.06%。

铜陵,这座皖江南畔的生态绿色之城,是怎样勾勒出绚丽“文旅彩”的?

特色化:做好转化文章

“你有多久没吃过奶奶做的饭了?”在铜陵永泉小镇里,一碗“杨奶奶的柴火饭”,唤起了每位游客的回忆,触发了一场情感共鸣。永泉小镇也由此成功实现了一次情绪价值向流量价值的转化。

在文旅融合发展中,一个特色IP在社交平台出圈,不仅能吸引游客眼球,甚至能带动一座城市的文旅声量。

“柴火饭”的成功背后,是永泉小镇董事长杨树根坚持长期主义,20年专注做一件事的创业精神,更得益于他的创新思维,敏锐抓住了社交媒体传播的风口,真正做到了用“好故事”讲“好风景”,让“好风景”与“好故事”相得益彰。

两年前,永泉小镇拍摄的短视频《一碗鸡汤》就获得了51.5万点赞、14万转发、1.8万条评论,永泉鸡汤铺成了网红铺;《一个还在用铜钱的古镇》更是吸引了643万人围观,“永泉小镇无忧度假”内容矩阵号积累了80多万粉丝,多次登顶抖音直播全国榜、小红书热点榜,永泉小镇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2024年,永泉小镇接待游客量就超1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亿元,游客数量与营收均翻了一番。

“我们把特色化内容做出来,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出去,‘永泉小镇无忧度假’文化品牌全网点击量已突破10亿次。爆点一定是建立在好内容之上的,要让流量追着内容跑。”杨树根对《决策》分析说。

不只是永泉小镇,在铜陵犁桥水镇,徽派建筑与民俗文化、夜游夜景相融合,同样在社交媒体上火爆“出圈”。

从永泉、犁桥扩大到整个铜陵市来看,文旅融合的特色化,不仅要在全产业链转化上做文章,更要围绕特色资源转化做文章。

铜,是铜陵发展旅游的独特资源。铜陵的青铜冶炼史可追溯到夏商时代,古遗址星罗棋布,铜遗存璀璨生辉。唐代诗人李白更是写下了“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的诗句。如何发挥铜文化特色,将“硬核工业遗产”提炼成铜陵文旅资源的“唯一性”标签?

在铜官山1978文创园、铜官府铜文化产业园里,可以发现多个答案。原为1978年建成的铜矿机械厂,厂房闲置多年后,经加固改造、艺术设计后,当年铜矿工人真实的生产、生活场景被再现,变身为集展览、文创、研学为一体的城市文化综合体,并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以文化创意重塑工业记忆,让铜文化成功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双向奔赴”。

在推进文旅融合的新征程上,铜陵市持续挖掘铜文化内涵,擦亮铜文化品牌,优化铜文化旅游供给体系,推出以铜文化研学为主导的文旅新产品,新增9家省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同时,提升铜陵市博物馆、铜官府等基地研学旅游功能,培育了“铜徒学堂”等研学体验产品,形成了从“铜遗址、铜开采、铜产品展示到铜体验”的完整铜文化研学旅游主题线路。

铜陵不只有铜,还拥有丰富的农业特色资源,凤丹、白姜、枞阳媒鸭都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通过发展“七个一”特色产业,以一块姜、一朵花、一片茶、一粒米、一头猪、一条鱼、一只蟹为主体,铜陵将农业发展与乡村旅游深度结合,在农文旅转化上做文章,让农产品不仅是经济作物,更推出了多种农事体验项目及高品质农文旅产品供给,培育龙头企业162家,让休闲农业聚人气、引商气。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将地方特色转化为文旅资源,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并通过社交媒体达到现象级的裂变传播,铜陵正在重构这座工业城市的叙事逻辑,实现了“故事新编”。

整体化:做好联动文章

文旅融合不仅是“融什么”,更要有效推进“怎么融”。《决策》杂志调研发现,政府的有为之手,成为推动文旅融合的加速器。

整体化联动推进,是铜陵做好文旅融合的一大法宝。

首先是善于谋篇,文旅发展焕新出彩。铜陵以“休闲铜都”为目标,坚持“城、乡、山、水”联动发展,构建“一核五线八片”的旅游空间格局,即中心城区文化旅游休闲核;江南铜谷风景道、律动滨江风景道、江北圩田风景道、纵情山水风景道、文采飞扬风景道5线;永泉、凤凰山、犁桥、农林、大通古镇、浮山、三公山和车富岛等8个乡村旅游休闲集聚片区,实施旅游优势打造、乡村旅游提质、旅游能级提升、旅游消费促进、旅游品牌传播、旅游服务升级“六大工程”,打造长三角特色休闲旅游胜地。

在政策体系上,铜陵紧扣长三角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贯彻落实《深化文旅融合 彰显休闲铜都 加快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同时出台了加快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铜陵实施意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印发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乡村旅游精品示范工程、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等实施意见或行动方案。

着眼未来,启动编制《铜陵市“十五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铜陵市全域旅游廊道体系规划》等顶层规划,将文旅融合发展与各项中心工作相统筹,着眼区域品牌建设、产品业态培育、线性空间串联,打造文旅消费集聚区,促进形成互融互促互进的发展局面。

其次是巧于布局,项目建设落地开花。自发展全域旅游以来,铜陵坚持项目为王,抢抓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等政策叠加机遇,重点引进优质文旅综合体、特色文旅街区、星级饭店、等级民宿等项目,积极培育自驾营地、康养度假、低空旅游、视觉体验等新项目,不断增强文旅发展动能。

截至2025年,铜陵全市文旅产业“双招双引”签约、开工、投产项目143个,总投资近300亿元,纳统项目53个,总金额60亿元。

扎实的项目建设,让铜陵收获丰硕:犁桥水镇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农林村等3个村入选省级休闲旅游精品示范村;凤凰山风景区等4家单位入选安徽省皖美消费新场景单位;永泉旅游度假区入选省级避暑旅游休闲目的地;建成犁桥水镇民宿群、最江南·阅、坡上村79等一批文化内涵精品民宿。全年入选皖美金牌民宿5家、银牌民宿22家,节假日民宿入住率达80%以上。

第三是精于落子,资源开发守正创新。铜陵提炼出青铜文化“根基”,枞川文化“文脉”,商通江淮、长江商埠文化“商脉”,红色文化“血脉”的“一根三脉”文化特征。

同时,依托地域特色和文化资源,挖掘出特色美食、名小吃68道,特别是永泉小镇以“吃”为特色的伴手礼颇受青睐,供不应求,更多的“头回客”变成“回头客”。

经过持续努力,旅游已成为铜陵这座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核心竞争力之一。这离不开政府的高位推动,在犁桥水镇面临资金难题时,铜陵市、义安区两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主动作为,由义安区区属国有企业牵头,成立旅游开发公司,项目总投入9.6亿元,帮助犁桥水镇项目顺利推进。

“铜陵将着力扩增量,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积极招引一批综合性文旅项目,着力优化布局、丰富供给、提升品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铜陵市委书记杨宏星说。

以休闲为核心,以特色为底牌,以“一盘棋”为打法,铜陵拉长文旅产业链循环的长度,让人们有了更多“爱上铜陵的理由”。

深度化:做好升级文章

在铜陵市中心区的一个小院里,诵读声与流水声和鸣,这里是由最江南·阅一页书房举办的“春天读诗会”。

作为铜陵新兴的文化产业地标,多家精品民宿开创了“阅读+文化+旅行”的文旅新模式。这也是铜陵在“吃住行游购娱”传统旅游产业链六要素的基础上,对文旅高质量发展的一次思维升级,将给铜陵文旅产业拓展新的深度。

文旅融合的深度延伸,首先在新业态上。过去,游客不知来铜陵“玩什么”;如今,却有游客“因为一间房,重游一座城”。铜陵有越来越多的“宝藏打卡地”被发现,如重点打造的大通古镇和枞阳县浮山等。“紧扣地方特色,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挖掘整合文化、教育等资源,创新发展研学、民宿等业态模式,潜心打造‘文化味+烟火气’多业态融合消费场景,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住、玩得好。”铜陵市委常委、枞阳县委书记杨文萍在推动浮山景区项目建设时说。

铜陵从文化解码、空间赋能、体验设计、生态共建等不同元素深度融合,发展文旅产业的新质生产力,催生出一系列让人眼前一亮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

比如,“小阿勒泰”杉木墩、“小九寨沟”十里长冲、凤凰山瀑布咖啡馆等一批旅游新业态先后“出圈”,大通龙舟赛、CAA全国钓鱼公开赛、铜陵半程马拉松等文体旅活动持续“圈粉”。铜陵市文旅局局长李文庆告诉《决策》:“新时代的旅游需求日趋多元,铜陵要聚焦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提升文旅产业的时代感、沉浸感、体验感。”

其次,深度融合呈现在文旅新模式上,就是做好“研学+文旅”“农业+文旅”“演艺+文旅”等产业融合文章,积极探索文旅消费新业态、新手段。

在特色文旅培育上,铜陵将完善铜文化研学主题课程,建设凤凰山省级考古遗址公园,推动皖南古铜矿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让铜文化从“有说头、有讲头”向“有看头、有玩头”迈进。作为铜陵的地域性符号,丰富姜技、姜礼、姜节等活动,让白姜文化“活起来”。

在推进消费升级上,铜陵将推动城市夜市、景区夜游、乡村夜宿业态发展,丰富公共文化供给,加强艺术剧目创作,推广特色美食,开发文创产品,努力形成消费集聚。

再次,深度升级更体现在溢出效应的延展上。初步统计显示,2024年铜陵市新开业酒店10家,床位数增加了近2000张,从增量上很好地反映了铜陵文旅的火爆,以及对消费市场的带动。

“铜陵文旅要将文化内涵、历史底蕴、人文故事与新技术、新形式、新要素结合,着力打造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性强、附加值高的优质文旅融合项目,让清新山水、璀璨文化、动人故事绽放出美丽经济”,铜陵市委副书记、市长孔涛表示,铜陵将打响文旅品牌,让老百姓有更多好吃、好玩、好看的地方可以去,让更多的外地游客“来了还想再来”。

采访近尾声,在一座咖啡馆里,《决策》杂志记者看到咖啡杯上印着一句:铜陵,连李白都爱的地儿。我们相信,随着铜陵文旅融合的日益深化,将越来越成为更多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儿”。

2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