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志 > 2025年 > 2025年第6期 > 路径/实务 > 样本

用体育撬动城市转型,茂名凭什么能

  作者:梁 楠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5-06-25

5月11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赛事活动定向项目在广东省茂名市举行。这是定向运动首次纳入全运会群众赛事序列,也是无线电测向运动时隔32年重返全运会舞台。

当天下午,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与茂名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打造“中国定向之城”,推动茂名定向运动及相关产业发展。

茂名位于广东西部,背山面海,丘陵面积占陆地面积超过六成,过去一直以石油、荔枝、龙眼等自然资源优势被外界熟知,被称作“山海之城”“荔枝之乡”,如今正借助资源禀赋全力打造“中国定向之城”。

茂名的雄心是通过国家级赛事引流,吸引大量游客与专业人才,同时延伸产业链条,全力构建“体育+科技+文旅”的产业生态,推进航空科技体育事业与通用航空、户外运动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茂名凭什么能?

“油城”的“第二生命”

定向运动最早是作为一种提升士兵在复杂地形中野战能力的军事训练,运动员利用地图和指北针依次到达地图上所标的各个地点,以最短时间到达所有地点者为胜。世界上的第一个野外定向比赛是在1897年10月31日于挪威的奥斯陆举行,当时只有8名参赛选手。

此后,这项运动迅速从北欧走向全球。中国的定向赛事最早见于香港,后辐射到广州、深圳等其他城市。1983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育学院(广州)参照国际定向运动竞赛的方法,在广州白云山举行“定向越野试验比赛”,这是国内第一次按照国际标准并将定向运动正式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开展训练和比赛。

定向运动也从森林山野走向城市。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温州等城市也纷纷兴起城市定向赛、亲子定向活动。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引入以来,定向运动在我国实现了从“小众运动”到“全民健身”转变,2024年的上海城市定向户外挑战赛有近两万名选手参加,预报名人数超过10万人。

那么,作为一个三线城市,茂名举行定向赛有什么条件?

茂名有近1300平方公里的山地,其中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峰有超过100座。近年来,茂名利用广阔的山地资源相继举行了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全国定向越野邀请赛、茂名马拉松等赛事,积累了大量办赛经验。未来,利用182公里的海岸线,茂名也计划举办全国滨海马拉松赛、帆船邀请赛。

实际上,布局体育赛事是近年来茂名城市转型的成果。在新中国石油紧缺的年代,茂名以51亿吨油页岩储量扛起“共和国石油工业长子”的重任,解决了国家油荒。自1958年3月22日生产出第一滴页岩油以来,到1992年茂名露天矿累计开采1.02亿吨油页岩,提炼出292万吨页岩油。

但到了21世纪初,茂名的矿产资源走向枯竭,被列入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走过“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发展道路后,留给这个城市的是空气和土壤的污染、单一的产业结构。

然而,这些空洞的矿山逐渐成为茂名的“第二生命”。2013年,茂名开始将露天矿坑建设成占地10.07平方公里的生态公园,“工业伤疤”变为“城市绿肺”。

引水成湖、种树复绿、环湖修路,经过生态修复后,露天矿成为了当地的生态公园。茂名市露天矿生态公园管理处文化宣传部部长杨伟文说,这里不仅是市民休闲胜地,还是群众体育的活动地,曾组织开展过骑行、徒步、马拉松等活动。

《茂名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提出,推动全民健身与旅游融合,鼓励旅游景区因地制宜开发登山、攀岩、徒步、骑行、野外生存训练等体育运动项目,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示范基地。茂名也将加大政府性基金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合理安排一般公共预算资金和政府性基金用于全民健身事业。

“体育+旅游”的经济帐

近年来,“跟着赛事去旅游”成为城市消费的新热潮,许多城市将体育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主线,既改善了基础设施,也刺激了消费。

比如,在主打“冰雪经济”的东北,有数据显示,在2025年春节假期,黑龙江全省累计接待游客2626.3万人次,实现游客花费336.5亿元;吉林在2023年到2024年雪季共接待国内游客1.25亿人次,同比增长12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419亿元,同比增长140%,两项指标均创下历史新高。

云南则着力发展户外运动,《云南省户外运动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省户外运动及相关产业总规模力争超过600亿元。截止2024年底,云南已建成健身步道超1.12万公里、户外运动精品营地81个。

从经济发展情况来看,茂名GDP常年在广东省内处于第七或第八位,尽管不及佛山、东莞、珠海等珠三角城市的发展程度,但在粤西地区也是数一数二。

近年来,通过沈海高速公路、深茂铁路,茂名加速对接大湾区,再加上计划开通的广湛高铁、茂名南站,茂名日后将大幅缩短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时空距离。尤其是除了举行“十五运”群众赛事外,茂名在2026年也将作为广东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主会场,这势必为当地的体育赛事进一步引流。

“茂名新城正以城市重点项目为引擎,驱动新城‘现代活力核’加速成型。”茂名新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茂名新城正以体育赛事为支点,继续以交通先导与生态联结,将原本松散隔断的共青河片区、高铁片区、茂东片区等紧密连接起来,撬动起从“功能补位”到“品质引领”的跃升。

今年茂名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抓紧抓实省运会筹办各项工作,建成“一场两馆”、市体育职业学校,加强训练备战、赛事组织、开闭幕式策划,做好全运会茂名赛区服务保障。深化体教融合,推进镇校体育共享工程,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大力推进“体育+”赋能乡村振兴,擦亮“村K”、村BA”、村舞品牌。

可以说,以体育为引擎,茂名正在下一盘“大棋”,通过持续放大“体育+文旅+科技”效应,构建“赛事IP—城市品牌—产业生态”完整链条,力争让全运会的“一时热度”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持久动能”。

全产业谋划布局“定向之城”

放眼全国,借助体育加速城市出圈,正在成为一条重要路径。

早在2023年10月,借亚运会成功举办契机,杭州就正式提出加快打造“赛”“会”之城的战略目标。2024年,杭州举办了28项国际赛季、70余项国家级赛事。今年1月,《杭州市大力提振消费 打造“赛会之城·购物天堂”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发布,计划2025年举办360余场区县级以上的体育赛事,涵盖足球、羽毛球、皮划艇、马术等60多个运动项目,远超2024年的36个运动项目。

当前,除了足球、篮球、跑步等一系列早已发展成熟的运动,匹克球、帆船、飞盘等小众运动也正吸引着一批受众。

海南省三亚市致力于打造中国飞盘运动中心、世界潮流赛事举办地,河北省保定市积极推动匹克球等新兴体育项目开展,先后成立匹克球工作委员会,实施匹克球运动“百千万”工程。

因此,从“赛事出彩”到“城市出圈”,壮大赛事经济正当其时,这也是茂名打造“中国定向之城”的重要动因。

除此之外,茂名打造“定向之城”也是在低空经济赛道上迈出的关键一步。茂名计划通过国家级赛事引流,吸引大量游客与专业人才,同时延伸产业链条,推进航空科技体育事业与通用航空、户外运动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定向运动与低空产业通过技术共享、场景创新及资源整合,形成互补共生,尤其在户外经济、智慧体育等领域具有广阔发展前景。比如,在复杂地形中,定向运动需要高精度的地理信息技术进行路径规划与定位;赛事监控需要无人机进行航拍、追踪;定向运动积累的数据也可以进一步优化低空飞行器。

在广东,广州、深圳等城市已经在低空经济的赛道率先起跑,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方面的优势突出,对于刚刚起步的茂名而言,则可以利用山海资源的优势,提供大量的场景验证。

茂名一名低空经济的专家学者认为,从农业生产、低空文旅到交通物流,茂名可以集中资源打造若干个各有侧重的“低空+场景”项目。比如,探索在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中国第一滩景区等具有场景优势区域,分类打造低空空域运营中心、低空经济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带等应用案例;特别是要瞄准低空主题婚礼定制、滨海空中观光等消费场景,辐射激活周边餐饮、住宿等文旅资源,持续打响低空品牌、提升效益。

(作者系本刊特约撰稿人)

2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