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城市发展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气势奔涌向前,每座城市都在奋力书写自己的成长史诗。在城市竞相发展的大时代,如何让城市更好更快地成长,是所有城市都要实践探索的命题。而安徽芜湖,是很好的样本。
从2021年打响“第二城”保卫战,到如今昂首阔步迈向“六个之城”,短短几年内芜湖就实现城市发展的嬗变:GDP连续跨越两个千亿级台阶,2024年突破5000亿元大关;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3年前进10位,是长三角进位最快的城市;近四年净增人口15.3万人,特别是新入职大学生连年增长,2024年达10.04万人;“芜湖起飞”成为网络热词,城市品牌形象大幅提升……
新发展理念下,城市发展不是单项指标的狂飙突进,而是多维度、全方位的成长进步。从芜湖经验看,城市成长包含哪些重要维度?芜湖走出了一条怎样的路径?
经济实力:城市梦想的基石
2024年底,芜湖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明确,打造创新之城、汽车之城、智算之城、枢纽之城、欢乐之城、幸福之城。“六个之城”既是芜湖面向未来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也是近年芜湖发展的经验概括与路径总结。
“汽车之城”和“智算之城”是芜湖支柱产业的代表,也是其经济实力的象征;“创新之城”和“枢纽之城”是芜湖城市能级提升的重要突破口;“欢乐之城”是芜湖重要的城市品牌,也是城市吸引力的重要来源;“幸福之城”既是发展的落脚点,也是城市吸引力的根本。“六个之城”涵盖经济实力、综合能级和城市吸引力三个城市成长的重要维度。
城市发展首先要提升经济实力。而产业是城市经济的支柱与命脉,产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经济实力。芜湖曾是全国四大米市之首,产业底蕴深厚,如今以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十大新兴产业为引擎,构建起现代化产业体系。
其中,汽车产业是芜湖首位产业,也是芜湖最具代表性的产业品牌。汽车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的行业。然而,作为三线城市,芜湖却凭借着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定支持,孕育出一家世界500强汽车企业,更打造了一个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目前,芜湖汽车产业集聚上下游企业2000多家,其中规模企业超过900家,2024年汽车全产业链实现营收5840亿元、增长31.4%。奇瑞集团销量达260.4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58.4万辆、增长232.7%,增速居主流车企首位;出口114.5万辆,连续22年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
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芜湖发展奇迹并未完结,而是更加“汽”势如虹、一路狂飙。芜湖正全力推动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发展,加快打造“世界著名汽车城”,力争到2030年汽车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大关。
如果说汽车产业是当下芜湖经济最大的支柱,数字经济、算力产业则是芜湖未来最大的增量。数字经济时代,“得算力者得未来”。作为长三角两大集群之一、中部六省唯一的数据中心集群,芜湖数据中心集群是“东数西算”国家工程的重要枢纽。芜湖市以数据集群建设为抓手,全面布局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形成集生产制造、技术创新、应用开发等于一体的产业生态。
2022年以来,华为云、抖音、三大运营商等头部企业和41个算力产业链项目,先后落地芜湖,总投资超3000亿元。数字经济领域头部企业在芜湖密集投资布局,这种集聚度在全国都不多见,这也是芜湖打造“智算之城”的底气所在。
目前,芜湖已建成标准机架2.1万架,形成智算规模超过3万P,入选第二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到2027年,芜湖集群智算规模预计超过4.5万P,带动数据中心及关联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
“汽车之城”和“智算之城”,一个立足当下,一个引领未来,为城市经济实力跃升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也为芜湖实现城市发展梦想奠定了基石。
城市能级:芜湖的策略与突破口
“能级”是城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概念,通常指一个城市在特定区域内集聚和扩散生产要素的能力。它不仅用来表示城市综合实力,更侧重于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影响力。
能级水平体现城市价值,决定其在城市竞争格局中的地位。城市能级的指标有很多,而科技创新和交通枢纽地位,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指标,这也是芜湖提升城市能级的突破口。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同时科技创新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对于城市能级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缺乏高能级的大学大院大所,也没有国字号的顶尖研发平台,芜湖在原始创新、基础创新方面先天不足。这也是很多城市面临的共同难题,如何破局?
芜湖的策略是扬长避短、另辟蹊径,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抓手,立足扎实的制造业基础,充分发挥奇瑞等龙头企业创新引领作用,探索出一条“产业+科创”路子,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企业是核心与关键。芜湖市瞄准有控制力的产业链龙头企业、有核心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企业和面向未来的科创型企业等“三类企业”,千方百计招引、培育一批创新主体。目前,芜湖市有科技型中小企业33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近210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28%、居安徽省第1位,其中90%以上的研发投入来自企业。
大江大河的湾区,往往是创新活力涌动的地区。芜湖对标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深圳湾科技园区等一流园区,大手笔布局“鸠兹科创湾”,拿出全市最优地段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梦溪科创走廊等18个创新园区,每个园区同步规划酒店、公寓、商业、文娱等配套设施,集科技研发、科创交流、商务休闲等业态于一体,营造更具黏性的创新生态。
芜湖市提出,到2027年把“鸠兹科创湾”打造成为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彰显了芜湖“创新之城”的雄心。
新发展格局下,一座城市能否成为综合交通枢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能级与发展的“天花板”。芜湖素有“长江巨埠、皖之中坚”的美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通江达海,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提升城市能级,必须把区位优势转化为交通优势。
芜湖市树立沿江就是沿海理念,加快构建“空铁水公”多式联运物流体系。水运方面,芜湖港是国家一类口岸、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长江流域江海联运战略通道和综合性物流服务中心,安徽省向海而兴最大“出海口”和航运中心;航空方面,芜宣机场作为长三角唯一一个4E级专业性航空货运枢纽机场,依托芜宣机场打造上海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副中心;铁路货运能力不足一直是制约芜湖对外交通的一大瓶颈,为此芜湖市谋划建设了总投资近百亿元、占地面积近2900亩的塔桥多式联运基地,建成后将成为全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公、铁、水”综合多式联运基地。
交通大发展,城市能级才能大提升。“空铁水公”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芜湖“枢纽之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极大增强城市的交通辐射力和经济带动能力。
城市吸引力:打造欢乐幸福的“强磁场”
城市吸引力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城,所以盛民也。”城市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人民的欢乐幸福,是一个城市的终极魅力与吸引力所在。“欢乐之城”“幸福之城”既是芜湖发展的孜孜追求,也是这座城市最具吸引力的品牌。
早在2014年,芜湖就提出“欢乐芜湖”理念,这也是全国首个城市商标。十年来,芜湖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相继建成方特主题乐园、芜湖古城、松鼠小镇等一批国家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成功举办元宵节主题烟花秀、神山音乐节、长江文化艺术交流周等一系列重大文旅活动。
在“欢乐芜湖”基础上,芜湖进一步打造“欢乐之城”,全面推进“文旅+百业”融合发展,精心策划一批大型演出、高端展会,塑造神山、长江等城市文化新地标,推出更多爆款产品。
2024年,神山音乐节系列火爆出圈,全球传播量超20亿次。今年元宵节当晚,“灵蛇献瑞·芜湖起飞”芜湖城市主题烟花秀在十里江湾公园盛大上演,烟花与无人机交织,点亮江城夜空,上演了一场极致浪漫和全城狂欢。
长江之滨的自然美景与音乐节、烟花秀的热烈气氛相得益彰,展示了芜湖的欢乐精神内核,城市美誉度、吸引力和影响力快速提升。2024年,芜湖市接待国内游客7668万人次、国内旅游花费1000亿元,同比增长6.7%、11.1%。在人民日报社发布的中国地级市品牌评价综合影响力指数排名中,芜湖居全国百强第26位。
欢乐是城市最好的品牌。一个城市有趣、好玩,对年轻人来说是最大的吸引力。“得年轻人者得天下”。未来,“欢乐之城”将展现出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城市如同磁场一般,源源不断地吸引年轻人聚集。
幸福是城市发展的灵魂,也是衡量城市发展成功与否的最高标准。
2021年开始,芜湖市旗帜鲜明地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作为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累计实施人民城市重点项目341个、完成投资超550亿元,改造了691多个老旧小区,建成“芜湖书房”56个、“芜小园·口袋公园”114多个,建成城市驿站42座,规划建设宜邻中心21座(建成18个),全面构建5分钟生活圈和15分钟综合服务圈,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幸福圈”。
在“硬件”建设的基础上,芜湖市进一步提出运用设计感、娱乐感、意义感和故事力、交响力、共情力的“三感三力”全新思维,不断提升城市规划、建设、运营、治理水平,推进城市内涵式发展,全面增强城市与人的情感链接。
城市发展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关联,更是内在情感的交融。城市建设理念的升级,让城市更有温度感。这种“软硬兼备”的幸福力,将成为城市最吸引人的“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