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志 > 2025年 > 2025年第6期 > 领导科学/决策艺术 > 领导力

破解新兴产业招商引资难

  作者:康 桥 魏 昕 黄孝飞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5-06-25

2024年以来,招商引资新规和《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相继实施,体现了国家用法治化手段治理一些地方存在的招商引资乱象的决心,引导和促使招商引资工作迈向科学、精准、透明、合规的良性局面。

从基层调研情况看,新规实施后,新兴产业招商引资既面临机遇,也存在很多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加快构建新兴产业招商引资新机制。

招引难度加大、投资意愿减退

招商引资新规有助于防止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营造良好的产业竞争秩序。但对于后发地区招商来说,在一定时期内会带来更大挑战。

调研发现,当前在新兴产业招商中存在招引难度加大、投资意愿减退等问题。

一是部分地区储备项目数量下滑。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新兴产业“双招双引”和产业培育,有力促进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但由于基础设施、供应链配套、物流成本、人才资源等条件不具有比较优势,项目招引难度大。

随着沿袭多年的土地出让金返还、厂房代建、设备补贴、租金补贴、利息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退出历史舞台,新项目招引难度更大。虽然储备项目缺少有效的统计口径,但部分地区在谈有效项目数量减少,预计将产生持续影响。

二是部分企业投资意愿减退。工业企业利润相对微薄,在投资扩产时对税收返还、厂房代建、设备补贴等政策非常敏感。新规实施后,企业投资扩产意愿增长乏力。调研发现,2025年1—2月,部分地区制造业新开工项目数、完成投资总额均出现一定幅度下降。

同时,一些产业园区大部分存量企业,尚处在“三免两减半”优惠政策兑现期。一旦合同期满,成本大幅增长可能削弱企业竞争力,部分企业可能不得不考虑迁往基础设施条件更好、产业配套和物流成本更低的地区,需要采取切实措施稳商安商。

三是投促部门职能定位弱化。过去,一些地方投促部门处于“招商局不招商”的窘境。新规实施后,传统的政策工具难以为继,又缺少面向市场开展产业链招商、场景招商、资本招商的专业人员,其统筹作用难以充分发挥。投促部门定位更为尴尬,甚至可能日益边缘化。

目前,各地纷纷组建招商公司,运行模式五花八门。招商公司作为企业普遍缺乏统筹能力,也难以建立可行的盈利模式。长期来看收支难以平衡,发展方向尚不明朗。鉴于招商体制改革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省级层面的统筹指导亟待加强。

深层次矛盾与问题

更深层次看,招商引资新规让过去粗放发展时代,没有充分暴露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更加凸显。

新规实施后,地方政府的政策空间被大幅压缩,如何处理好存量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把增量的政策工具用活用好,是首先要破解的难题。

从存量方面看,一些地方早期签订的招商合同不够严谨,政策敞口大、时间跨度长、执行边界不清晰。在当前各地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承诺的补贴在兑现时可能会延迟或缩减,容易引发企业对政府诚信和营商环境的质疑。

从增量方面看,如何有效整合科技、人才、产业等方面有限的政策空间,以组合优势支持新兴产业招商工作,需要强化系统思维和顶层设计。另外,有些扶持资金还需要市县配套,实际操作中由于地方财力难以支撑,有的会要求企业主动放弃配套资金的承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环境。

同时,基层招商“基本功”短板凸显。外部的冲击越大,往往越凸显“内功”的重要性。新规实施后,由于招商主体失去政策优势,招商引资从“买方市场”变为“卖方市场”,招商“基本功”短板很可能会进一步凸显。

主要表现在:有的地方招商组织体系不健全,标准化厂房老旧、下陷、渗漏等问题缺乏快速响应机制;有的地方招商协同机制不完善,优质项目落地过程中,土地、厂房、资本、金融等要素及政策难以迅速匹配;有的地方缺乏专业招商队伍,对产业链挖掘对接不够,缺少稳定的高质量项目源渠道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可能会影响安徽整体的投资环境和美誉度。

另外,产业基金杠杆支撑作用有待加强。新规落地实施以来,国资基金一度成为招商引资中主要甚至唯一的政策工具。但今年国办1号文把国资基金纳入政府性投资基金管理,并提出“一个不以”“两个严控”。即,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设立政府性投资基金,严控县级政府新设基金、严控县级政府新设基金管理人,堵住了基金招商的缺口。

从实际运行看,很多地区政府投资基金主要依赖市场化机构管理,与产业政策导向存在一定错位。虽然有一些重大项目直投通道,但在实际对接中由于业绩核算和考核的问题,投资逻辑与市场化基金趋同,对新质生产力的支持力度不足,研判筛选优质项目、有效控制投资风险的投资能力也有所欠缺。

以商业航天产业为例,虽然属于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性行业,但全行业能够实现现金流正循环的业务单元极少,正处于高风险的投入期和爬坡过坎的追赶期。有的头部项目落地过程中洽谈配套股权融资比较困难,市场化基金普遍不愿支持,有的国资基金受到考核机制约束也非常谨慎,成为项目落地的一大难题。

从粗放优惠驱动向精细环境驱动转型

当前,招商引资正处于从粗放优惠驱动向精细环境驱动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建立强有力的省级统筹平台和机制,实施更加有效的组合措施,用创新的思维、改革的办法破解新兴产业招商引资难。

一是加强产业专班的平台、体系和能力建设。按照市场逻辑和产业思维优化专班设置、运行和考核机制,在登高望远把握产业规律、无中生有谋划优质项目、同频共振整合落地资源、因地制宜精准统筹指导等方面,为政府出谋划策,为招商主体引流赋能,为优质项目保驾护航。

二是打造数字化投资促进平台。借助Deepseek等平台技术优势,组建省级投资促进数字化平台。整合相关领域政策信息和土地、能源等方面要素信息,为客商提供一网通、一站式政策和信息服务。

同时,依托平台组建产业经济情报机构,整合各级、各类新型智库的力量,为政府和客商提供产业研究、咨询策划、项目对接、市场分析等多样化、个性化服务,并协助客商与落地园区和政府接洽。以投资促进平台为牵引,打造透明高效的招商引资大市场,更好对接全国统一大市场。

三是建立新型产业政策体系。用足用活用好国家出台的产业政策,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探索地方政府在产业政策中的主动作为空间。

借鉴沪苏浙等地先进做法,针对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迫切发展的重点产业领域,系统谋划部署新型产业政策扶持体系,并建立政策实施效果动态评估机制。

如,上海市围绕商业航天和生物医药等未来产业出台专项政策;杭州市制定“3个15%”投入政策,市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每年新增财力15%以上用于科技投入,现有产业政策资金15%投向发展新质生产力。

四是完善基金体系优化创新资本形成机制。准确把握股权投资基金的信托本质和底层治理逻辑,把基金管理人摆在中心位置来抓。

一方面,把广泛吸引集聚优质管理机构作为根本导向,深入考察其行业资源、运作经验和职业操守,在返投比例、管理费、决策机制等方面尽可能按照市场化原则放权让利,充分调动团队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快建设市场化专业化国有投资管理平台和队伍,踏踏实实从基金管理和项目投资做起,培养一支既能够解码和承接国家战略,又具有行业对话和项目运作能力的基金管理与项目投资队伍,探索政府投资基金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路径。

3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