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志 > 2025年 > 2025年第7期 > 特别策划

“新消费龙头”崛起之路

  作者:本刊记者 吴明华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5-07-25

“这是一个必须要理解泡泡玛特的时代。”

今年以来,泡泡玛特一款名为LABUBU的毛绒玩偶风靡全球,掀起一场潮玩文化狂欢。其“丑萌”的形象、不菲的价格,与传统消费观有明显区别;在全球范围内引起的抢购风潮,更让很多人直呼“看不懂”。

作为潮流引领者,泡泡玛特的崛起也堪称“现象级”。其创始人年仅38岁,却创造了一年内股价涨幅超过12倍的传奇,公司总市值已高达3000多亿港元;今年一季度营收增幅达165%—170%,其中海外市场增速达到惊人的475%—480%。

LABUBU颠覆了很多人的消费观。泡泡玛特崛起的背后,是新消费时代到来的缩影。作为“新消费龙头”的代表,分析泡泡玛特的崛起之路,对理解新消费具有重要的样本价值。

“无用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永恒”

个人努力与时代机遇,总是缺一不可。2010年,中国首次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们正酝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消费市场悄然开始升级。彼时的王宁大学刚毕业,在北京中关村开了泡泡玛特首家门店,以传统玩具零售为主。

从今天的眼光看,与时代大势相左,创业很难成功。当时的泡泡玛特经营异常艰难,一度面临门店冷清、店员集体辞职的窘境。

就在王宁陷入迷茫时,一次日本之行给他“开了一扇窗”。他看到一款盲盒玩具受到粉丝们的抢购排队,敏锐地察觉到潮玩盲盒踩中了年轻人的消费观。于是果断转型,将发展方向聚焦于“盲盒+潮玩”。盲盒就是被泡泡玛特引入中国市场的。

如今,人们对盲盒早已司空见惯,十年前却是对传统消费观的一次大胆突破。“开拓一个陌生行业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努力。刚开始做时,眼前一片黑暗,看不到未来。”王宁曾说。

2016年,泡泡玛特签约香港著名设计师王信明,获得了玩偶Molly的独家版权,并推出首款自主产品“Molly星座盲盒”。事实证明,机遇总是留给勇于创新的人。Molly系列盲盒当年销售收入就超过4000万元,帮助连续亏损6年、站在悬崖边缘的泡泡玛特扭亏为盈,一个潮玩帝国就此启航。

站上时代的“风口”,就能插上翅膀起飞。2015年,供给侧改革正式开启,在消费领域,消费升级成为大势所趋。泡泡玛特抓住了消费升级和消费观念改变的时代机遇,是新消费潮流的重要推手之一。

百度百科对于潮流玩具的定义,泡泡玛特是参与制定者。相比专业的定义,王宁本人对潮流玩具和潮玩文化的理解,更为简单而深刻。

在他看来,所谓潮流玩具,其实是给“大孩子”的玩具;潮流则是一种优越感,“我有你没有,我懂你不懂,就是这种优越感。”泡泡玛特的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营造这种优越感,包括艺术审美、IP故事、限量销售等。

泡泡玛特曾做过调查,其用户群体中,70%为1995-2009年间出生的新世代消费者,相对收入较高,他们也被称为Z世代。新消费浪潮的兴起,与“Z世代”群体密切相关。

过去,在物质比较稀缺的年代,人们追求物质需求的满足,更多是物质消费;如今物质丰富的时代,年轻人更追求精神需求的满足,而精神消费的产品表面上看来是“无用的”。新消费观颠覆了传统“实用主义”消费逻辑,转而追求“无用之美”的精神共鸣。

王宁曾举过一个著名的例子:出门时突然想起忘了关水龙头,人们会因此感到焦虑,但对一直开着喷泉,却不会感到焦虑。“我们以为自己的消费行为是高度理性的,每流一滴水都会觉得在浪费,但实际上,我们远比自己想象的要更感性——喷泉花了更多的钱,流了更多的水,但人们根本不在意。”王宁说。

传统消费观念中,总想着为产品加点功能,但对于新世代消费者而言,更想要“喷泉”,而不是“水龙头”。泡泡玛特卖的产品大都没有实用功能,而是赋予产品审美、艺术、陪伴等精神层面的价值,很好地满足“Z世代”的精神消费需求。

“无用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永恒。”王宁的这句名言是理解新消费观的重要密钥。

“头部IP制造机”

怎样把“无用”的东西,做成受年轻人追捧的产品,这是开拓新消费市场的重要难点。

“虽然无用是永恒的,但真让人花钱去买一个纯粹的、没有实际功能的商品,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在王宁看来,这个行业的门槛,比人们想象的要高很多。对此,泡泡玛特的策略是打造IP。

转型做潮玩后,王宁便开始寻求打造自己的IP。2016年初,他发微博问用户都收集什么潮玩,过半答案是Molly——一个撅着嘴唇、有着湖蓝色大眼睛的玩偶小女孩。于是,王宁便登门拜访Molly的香港设计师。

此前,Molly属于小众收藏品,在小圈子内流行多年。王宁用“让一百万个人喜欢Molly”的愿景打动对方,并以50万元买下版权。这一决策被王宁称为“泡泡玛特的诺曼底时刻”。很快泡泡玛特就推出其首款系列盲盒,59元一只,价格只有以往的几分之一,同时新增了隐藏款玩法和饥饿营销,成功引爆市场。

自此,Molly成为泡泡玛特的招牌IP,销售额占比一度超过40%,2019年卖出近1000万个。尝到甜头之后,泡泡玛特重金投入,签约了全球200余位设计师和众多潮玩IP,2024年设计及授权费达3.93亿元。

更重要的是,泡泡玛特拥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可以将优秀IP进行商业化。这个链条包含五个关键环节:一是签约国内外优秀的潮玩艺术家。这些艺术家是稀缺资源,泡泡玛特抢先将他们揽入麾下,逐渐成为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

二是组建专业的工业开发团队。艺术家只需出设计草图,后续的完善设计、3D建模、工业设计、打样等环节,团队都能解决,大幅提升了设计师的效率。

三是整合供应链。之前,由于艺术家付不起高昂的玩具开模等费用,导致很多优秀的设计不能投产,而泡泡玛特整合了一批国内优秀的玩具工厂,帮助艺术家高效地制造品质一流的产品。

四是打通销售渠道。泡泡玛特有四个主要的销售渠道,各有不同的定位。其中,线下门店负责做好品牌,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小程序服务核心用户;自助售卖机可以打广告,布局也更灵活;天猫旗舰店主要招揽新客户,覆盖线下渠道无法触及的地方。

五是打造会员体系。泡泡玛特推出一款App,专门服务收藏潮玩的粉丝,并将其打造成为国内最大且最专业的潮玩社区,这也是泡泡玛特商业闭环中非常核心的环节。

通过这个完整的链条,可以像流水线一样,把艺术家手里的IP变成商业化产品,泡泡玛特因此被誉为“头部IP制造机”。目前,泡泡玛特有13个营收过亿元的IP,其中四大头部IP营收均破10亿元,LABUBU正是其中之一。

“情绪价值”的消费革命

在很多人看来,LABUBU热潮的兴起,带有一种迷幻色彩。

谁也想不到,一只有着尖耳朵、锯齿状牙齿的“丑萌”玩偶,会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抢购热潮。很多网友表示,“抢货堪比抢演唱会门票,拼手速,很难抢到。”

抢购风潮像一阵龙卷风,很快席卷全球潮玩市场。在法国巴黎,泡泡玛特新店开业时,早上7点半就有人在店外等候;在英国,粉丝为了抢购LABUBU,甚至从凌晨3点就开始排队,“现场混乱不堪,几乎打成一团”;在美国,泡泡玛特一度登顶AppStore购物榜;欧美明星蕾哈娜、贝克汉姆等也频繁晒出同款,自发“带货”。这种现象级的消费狂欢,连业界人士都“看不懂”。

从消费心理分析来看,LABUBU独特的“丑萌”形象,打破了传统消费观的审美,其最大特点是表情比较夸张外露。这种夸张的表情,让人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它所表达的情绪张力。与之形成对比的是Molly,其表情阴郁、眼神内敛。LABUBU和Molly分别代表了外向和内敛两种不同的情绪表达方式。

同时,LABUBU歪嘴、尖牙、炸毛的设计,也塑造出一种“丧系叛逆”的气质。这种反主流的审美,恰恰契合了年轻人渴望“不被定义”的心理诉求。

当前,年轻人面临学业、职场、社交等多方压力,内心渴望释放与表达。在LABUBU身上,年轻人能找到情感寄托与共鸣。因此,LABUBU可以被视为一种“情绪玩具”,通过外在的形象和表情,传递出人们内心的情绪,成为一种情感的载体。

另外,LABUBU在社交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被年轻人视为一种“社交货币”。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开箱视频、展示收藏成果、交流改娃心得等,相同爱好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交圈子,满足了他们在社交中身份认同与归属感的需求。

在专家看来,LABUBU的爆火,本质上一场关于“情绪价值”的消费革命。在新消费时代,消费者的需求层次正在发生深刻转变。从传统的功能性需求为主,逐渐向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过渡,情绪价值在消费决策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消费者更关注能够带来愉悦、减压、治愈、个性表达、归属感等情绪价值的产品。

以情绪价值为核心的产品设计理念,是新消费崛起的关键因素之一。

有意思的是,LABUBU被称为“塑料茅台”“年轻人的茅台”。因为在稀缺性、投资属性和身份认同等方面,LABUBU与茅台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在二手市场上,LABUBU隐藏款年均收益率超300%,部分款式溢价达30倍以上。今年6月,初代藏品级薄荷色LABUBU在拍卖市场拍出108万元天价。这种溢价逻辑都是稀缺性催生金融属性,使其成为抵御通胀的“新币种”。

更重要的是圈层标签与身份认同。LABUBU钥匙扣挂于包上,成为潮玩爱好者的“圈层暗号”;在时尚圈,LABUBU甚至反客为主,成为“懂潮流”的社交资本。

正如专家所言,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承载着特定群体价值认同的代际符号。年轻一代在物质相对丰裕后,更注重个性化、悦己消费、兴趣社交和情感价值,更愿意为兴趣、审美和情感满足买单。

泡泡玛特以年轻人为主导的用户结构,支撑起庞大的商业帝国,印证了消费市场“得年轻人者得天下”的商业定律。

在新消费时代,只有俘获广大年轻用户的心,在年轻用户中建立情感认同,才能在新消费浪潮中立于潮头。

新消费出海

除了精准把握新消费观,泡泡玛特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出海。

2022年,泡泡玛特遭遇创业以来的第二次危机。当时,市场对盲盒经济质疑声四起,认为是“多巴胺陷阱”。市场监管总局也发布相关文件,规范盲盒经营行为。再加上疫情等因素影响,2022年度泡泡玛特净利润大跌44.32%,市值一度跌破150亿港元。

面对盲盒经济的急剧降温,泡泡玛特迅速开启了去盲盒化的转型之路。王宁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泡泡玛特不是一家盲盒公司,而是一家潮玩品牌。”

LABUBU是泡泡玛特去盲盒化转型成功的重要标志。其转型的另一条道路,是大力发展出海业务,谱写第二增长曲线。

出海并非新鲜事,但潮玩出海泡泡玛特却是第一个“吃螃蟹”。与中国制造产品出海不同,潮玩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文化出海。不同国家文化有很大差异,能否打破文化壁垒,对于泡泡玛特来说是很大考验。

泡泡玛特首先采用的是本土化创作模式。通过广泛签约海外艺术家,精准把握当地潮玩文化和审美观,并植入自身孵化的IP元素上。另外还有一系列本土化运营策略,比如在泰国推出皇室联名款并授予LABUBU“神奇泰国体验官”称号,在巴黎卢浮宫开设门店强化文化背书,北美团队100%本土化运营。

其次是高举高打,在各国核心城市黄金地段开出线下门店,通过推出贴合当地文化特色的产品和大量极具创意的活动,迅速提升品牌形象。2022年1月,泡泡玛特英国首店在伦敦中心地段正式开业;2023年2月,法国首家线下门店在巴黎沙特莱广场开业;同年入驻美国新泽西州东拉瑟福特市的梦超级购物娱乐中心。

把门店开到全世界最好的购物中心的最佳位置,通过门店迅速建立品牌形象和潮流氛围,这是泡泡玛特出海的重要策略。

同时,在门店开业之前,泡泡玛特会先通过线上打开知名度。以泰国市场为例,2023年5月,泡泡玛特启动东南亚地区的TikTokShop直播运营。在线上完成试水后,同年9月,泡泡玛特把线下实体店开到了曼谷地标性建筑,也是曼谷最大的购物中心CentralWorld,开业当天上千人在门口排队,一举火爆泰国。

截至2024年底,泡泡玛特在全球拥有530多家门店,2024年海外营收增长了375%。实际上,LABUBU是2024年先在海外爆火,然后传导到国内市场。在海外市场的带动下,泡泡玛特2024年实现营收130.4亿元,同比增长106.9%。

中国的优质产品引领全球消费市场,海外消费市场反过来带动国内市场,二者形成正向循环、相互促进的格局,这是新消费时代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新消费时代不能只着眼于国内市场,而要走向全球市场的汪洋大海。

“今年我在英国逛街的时候,看到人山人海的街道,看到那些在全球范围内都被熟知的品牌,突然有了一种感觉——我们的生意才刚刚开始。”王宁说。

新消费时代,变革不止发生在中国,也不止发生在潮玩行业,故事才刚刚开始。

1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