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志 > 2025年 > 2025年第7期 > 产业/商界 > 产经

“小童车”如何成长为大产业

  作者:刘伟红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5-07-25

小县也有大产业,特色是关键。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位于河北省中南部的平乡县,人口只有30多万,其中有12万人从事自行车童车产业链,形成集自行车、童车及电动玩具生产、加工、销售、社会化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集群,以及众多知名品牌和研发中心。围绕自行车童车产业,还有一系列的展会和赛事。可以说,将特色发挥到了极致。

目前,平乡县拥有自行车、童车、玩具生产企业4800余家,年产自行车、童车及玩具1.45亿辆(件),产量占国内市场的50%、国际市场的40%,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中国童车之都”。2023年被工信部列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平乡自行车童车产业发展经验,为其他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三落三起”

平乡县曾经是河北省出了名的“穷地方”。由于土壤盐碱化严重,庄稼年年歉收,老百姓连温饱都成问题。迫于生计,平乡人误打误撞走上了自行车零件装配之路。

上世纪70年代,自行车作为结婚必备的“三大件”之一,地位堪比今天的汽车。受到国家“购车票”的限制,平乡人为置办结婚聘礼,纷纷上外地购买自行车零配件,回来后组装。随着零配件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一些生产自行车零配件的小作坊逐渐兴起。

上世纪90年代,平乡自行车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1992年,平乡县已有100多家自行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注册商标;1994年,徐河东村五户农民联合出资创办了“平乡县自行车飞轮厂”,成为全国第一家自行车飞轮民营企业;1995年,河古庙自行车零件市场正式命名为“中国自行车零件城”。

然而,发展之路从不会一帆风顺,平乡县自行车产业曾历经“三落三起”。

在快速发展中,由于一些质量差、粗制滥造的组装自行车充斥市场,被多家中央媒体曝光,一度成为全国范围内的负面典型,产业因此陷入危机。此后,当地政府开始严厉查处违法行为,并进行了质量控制和品牌建设,推动产业从家庭作坊向现代化规模企业转型。

2000年前后,危机再次不期而遇。随着摩托车、家庭汽车的普及,自行车的地位一落千丈,平乡自行车的销量呈断崖式下降。

当时,结合了运动力学和美学的山地自行车开始兴起。嗅觉敏锐的平乡人,随即尝试向健身产品领域转型,组装生产山地自行车。但山地自行车的市场有限,平乡的自行车市场依然在萎缩。

为保持产业竞争力,更为了千万人的生计,平乡县开始激励引导企业再次转型:生产童车以及电动玩具车。儿童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市场空间,被喻为一座“挖不完的金矿”。

政策对头,发展不愁。得益于当地的扶持政策,平乡大批自行车及零配件生产企业,顺势“掘金”童车及玩具蓝海市场。“小童车”迅速成长为大产业。

搭乘时代东风

从全国来看,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大都局限于本地或一省一市范围内,能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的并不多,而这也是县域特色产业能否持续发展壮大的关键。平乡自行车童车产业一个重要成功经验,就是抢抓国家战略机遇,搭乘时代东风展翅高飞。

2013年之前,平乡童车主要是国内市场和印尼市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平乡童车企业迅速将市场拓展到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一带一路”多个国家和地区。还有很多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投资建厂。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后,平乡县凭借背靠京津冀、毗邻雄安新区的区位优势,积极打造京津产业转移和科技溢出项目的集中承载地,成功引进国内自行车龙头天津富士达、电动车龙头天津踏浪和望京产业园等一批优质项目。

平乡县还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对外开放的“金字招牌”,在招商引资、南企北上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世界童车龙头好孩子最初并没有把平乡作为投资首选地。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出台后,好孩子看到平乡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既能享受京津冀一体化的各种政策和资源,又不用支付高额的发展成本,随即投资40亿元在平乡建设项目群。还有浙江产业园、中山宝宝好等一大批国内行业头部企业,竞相落户平乡。

此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为平乡带来加速转型的机遇。曾经平乡自行车童车产业一度处于低端低价、打价格战的恶性竞争状态,看起来红红火火,实际上并不赚钱。一辆成本三四百元的童车,纯利润只有十元左右。

为了扭转局面,平乡县紧紧抓住供给侧改革机遇,针对产品质量、安全、品牌、技术等关键环节,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平乡的“萌兽”品牌童车一辆卖到1200元,主打欧美日韩中高端市场,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升级的典范。

平乡实践证明,国家战略站位高远,潜藏时代机遇,只要抓住用好,产业发展就能事半功倍、裂变生长。

产业集群进阶

产业发展要有一定的规模和体量,但不能一味追求规模的扩张,而要向现代产业集群进阶,否则就会出现大而不强、粗放式发展的问题。这也是各地县域特色产业发展中常见的问题。从平乡经验看,产业集群进阶必须从源头抓起,从内部发力。

所谓“源头”即做好产业顶层设计、园区载体等基础工作,“内部”即在产业内部育龙头、创品牌。

加强顶层设计,有助于引领产业向中高端发展。平乡把童车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作为“一号工程”,与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合作,聘请国家智库专家,为童车产业“把脉会诊”;编制《自行车童车玩具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打造领跑全球的中高端童车先进制造基地。

抓园区载体建设,有助于各类要素向产业聚集。平乡从工业集中区、经济开发区,升级为“一区四园”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产业集聚、要素集约的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目前,平乡县高新区已入驻相关企业2600多家,先后荣获“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中国童车生产基地”“河北省特色产业示范开发区”等荣誉称号。

龙头企业是推动产业聚势崛起的重要引擎。平乡自行车童车产业一度面临头部企业数量少、有高原无高峰、整体品牌力弱的困局,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是破局的关键。凭借龙头企业较强的供应链协同能力,带动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生产配套。

总部位于江苏昆山的好孩子集团,2007年就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两个国字号头衔。当时,这一家企业的年销售收入就超过平乡县童车企业年销售收入的总和。为了引进这家龙头企业,平乡县各级领导十多次南下昆山,终于达成投资协议。

好孩子集团落户,是平乡自行车童车产业发展跃升的标志性事件,不仅拉动了与其配套的75家企业,更产生“鲇鱼效应”,带动本土企业练内功、强管理,竞相创新求变。

品牌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为加强品牌塑造,平乡县成立自行车童车品牌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品牌培育六条措施,构建“企业主体+政府引导+行业协同”的推进机制。通过行业协会赋能、电商与展赛联动等,扩大品牌影响力。

如今,平乡县自行车童车品牌百花齐放,涌现出“天富”“强久”等27个全国知名品牌。‌

攀升“微笑曲线”两端

“微笑曲线”理论指出,在产业链中,研发与营销这两个环节位于曲线两端,附加值相对较高。为了推动产业集群向更高层次发展,平乡县积极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同时加强会展营销,拓宽跨境电商销售渠道,进一步提升产业全球竞争力。

世界童车看中国,中国童车看平乡。企业要开拓更大市场,参加展会无疑是一个有效途径。“南有上(海)广(州),北有平乡”。经过多年发展,平乡展会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自行车童车专业展会,形成“产业支撑展会、展会促进产业”的良性循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客商前来洽谈合作。

随着跨境电商的兴起,平乡自行车童车产业再次迎来发展的春天。早在2020年,平乡县就启动建设了境电商产业园,联合河北童车玩具供应链直播基地,整合抖音、淘宝等平台资源,通过跨境直播带货提升海外销售效率,并与大健云仓、顺维集团、英格威等达成跨境电商战略合作,开辟多元化出口通道。

研发是产品制造的关键环节,也是攀登“微笑曲线”的重要基石。几年前,价格相对低廉的“经济适用款”自行车童车还是市场上的主流,如今高性能车、高配置车已经成为市场的主要需求。虽然是传统产业,但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日益凸显。

对于大部分县域来说,创新资源都比较匮乏。对此,平乡县采取的是无中生有、平台推动的策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并在政策上给予积极支持。

通过引进高端研发资源,平乡县成立了自行车研究院暨童车科技创新中心,并与多家知名设计公司及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成立首家河北省数字经济联合会平乡分会,大力实施数字赋能产业升级;建设童车产业智联平台,集数字经济、共享经济于一体。这些平台的建立,极大提升了产业研发能力。

目前,平乡拥有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家、省市级技术创新中心6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院士重点合作单位2家,全县自行车行业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16件。

同时,平乡县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提档升级。从模具制造到金属表面处理,各个环节的企业都通过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这些举措使得平乡自行车童车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0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