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智库 > 市县动态

芜湖市陶辛镇:党建引领风帆劲 乡村振兴谱新篇

时间:2025-09-15

夏末秋初的陶辛镇,接天莲叶间清香袅袅,如画乡野中,党旗在乡村振兴路上高高飘扬。该镇坚持将党建引领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红色引擎”,通过党员示范、组织赋能、机制创新,有效激发了基层治理新活力,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新图景。

图片1.png

一、筑牢堡垒,锻造乡村振兴“先锋队”

陶辛镇始终将建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作为首要任务。通过构建“三维赋能”党员教育体系,打造“云端+实景”双轨矩阵,依托远程教育站点和“学习强国”等平台,将党的创新理论和农技知识直达田间地头。实施“头雁领航”和“雏雁计划”,从致富能手、返乡青年、退役军人中优选人才,建立126人的人才储备库,锻造了一支“会管理、使用、维护、排障”的“四会”型骨干队伍。退役军人高超便是典型,他创办家庭农场,应用新技术、探索新模式,荣获“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和“芜湖市最美退役军人”称号,成为带领乡亲致富的“排头兵”。

二、示范带动,描绘人居环境“新画卷”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陶辛镇以“点线面”结合思路,掀起人居环境整治热潮。通过制定专项方案、网格化管理压实责任,党建引领带动全民参与,全面清理卫生死角,完善垃圾收运体系。建立季度互查机制促整改提升,推动环境从“全域整治”向“长效管护”深化,切实提升村民幸福感。夫子阙社区强化宣传引导与长效管理,通过入户宣传、完善村规民约及成立监督小组巩固整治成果。四门村聚焦难点精准治理,拆除违建、硬化道路、绿化美化,并创新“网格管理+村民共治”机制。沙墩村突出党建引领与水乡特色,党员干部带头清理,构建生态水循环体系,打造“水美乡村”,实现了从“净起来”到“绿起来”再到“美起来”的华彩蜕变。

三、赋能产业,激活强村富民“一盘棋”

党建引领产业兴。胡湾村通过“联户联情”机制,推动党员下沉网格,在产业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新农人汪骏依托电商赋能,打造“水韵辛莲”品牌,通过直播带货年销500万元,带动50余户农户人均增收2万元,构建“订单农业+数字种植”新模式。奚之强、奚超超创新利用莲蓬壳培育“莲子菇”,建成20亩基地日产4500斤,并计划将菌渣转化为有机肥,形成循环农业闭环。海归姚郁文盘活50余套闲置农房,以自媒体引流运营“荷塘月色”民宿,带动就业200余人,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四、治理增效,巧解基层善治“方程式”

党建引领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倪家村纪检委员对土地复垦项目实行全程嵌入式监督,确保政策透明、操作规范、补偿到位,实现了“零上访”“零隔阂”。胡湾村构建起“村党委—党支部—片党小组—网格员”精密治理网,党员固定联系10-15户村民,今年以来累计代办事项200余件,化解矛盾20余起,做到了“服务零距离、问题快处置”。倪家村党委还牵头成立“党员暖心志愿服务队”,对独居老人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每周上门探望,织密了乡村温情“关爱网”。

五、共建共享,奏响乡风文明“和谐曲”

党建引领汇聚了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芦中村运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在党员群众的共同参与和监督下,将“烦心路”变成了“舒心路”“振兴路”。新塘村在港沟治理中,村“两委”干部带头,发动村民共治,清理垃圾、优化生态,构建起“水畅、岸绿、景美”的生态水系。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制度激发了村民参与环境整治、政策宣传的热情,推动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形成,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红色动力,走出了一条具有陶辛特色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之路。(作者:韩梦媛)

0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