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志 > 2025年 > 2025年第8期 > 领导科学/决策艺术 > 领导力

写好工作汇报要转换视角

  作者:刘细彦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5-08-25

工作汇报是常见的事务公文,但重要性程度却很高。工作汇报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出汇报人的认知水平和工作能力,更关系到能否赢得上级对所汇报工作的认可和支持。

写好工作汇报关键在于实现转换视角,从“我想说什么”转向“领导需要听什么、怎么听最有效”,从“工作做了什么”转向“工作创造了什么价值、如何服务于决策”。

实现“靶向汇报”

汇报的内容对领导而言是否有价值,这是视角转换的核心。要确保汇报内容正是听者所关注和需要的核心信息,包括工作是否真正服务发展大局、解决关键问题、创造核心价值。好的工作汇报,要清晰、有力地传达这些核心价值,让信息传递精准对接听者的“接收频率”,实现“靶向汇报”。

首先,汇报的价值要立足于领导最关心的战略重点和核心任务。这要求我们深刻理解当前的工作重心、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核心使命。

比如,某市汇报年度区域发展工作,开篇即点明“紧扣省委赋予我市建设‘区域科创中心’的战略定位”,其后所有举措与成效都围绕此核心价值展开,并清晰阐述人工智能、石墨烯等项目对产业升级、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具体贡献,使听者迅速抓住关键。

撰写工作汇报,应追问“领导为何这个时候需要听此汇报”?通过分析领导的分管板块、近期调研主题、日常关注焦点等,并结合新近发生的与本区域、行业、领域相关的重大事件,以摸准领导真正想解决的问题、当前最忧心的事项。

比如,某县汇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了解到上级刚批示“严防规模性返贫”,则汇报中需重点分析风险人群、精准兜底措施及实际成效,而非泛泛罗列产业数据。至于在落实过程中,自身操作层面存在的个性化的非重特大问题,应立足于内部解决,通常不宜在向上汇报中呈现。

其次,汇报的价值也要立足于领导最关心的操作难点和社会热点。这要求我们全面梳理工作中的瓶颈制约、有利条件及突破路径,敢于直面核心矛盾,清晰剖析问题本质,提出合理攻坚策略。

比如,某市在汇报营商环境优化时,不回避“历史遗留产权登记难”这一老大难问题,详细汇报了建立市级专班、创新“容缺+承诺”机制、成功化解房屋登记难题的过程与效果,展现了攻坚克难的决心与能力,其价值自然凸显。

对于涉及多方利益、矛盾错综复杂而引发社会广泛关切、未来发展备受属望的事物,汇报时应立足现状、条分缕析,放眼未来、趋利除害。

比如,某区在汇报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转型的实践情况时,直面现实:针对产权多元化的问题,实行市、区、镇三级共治,整合治理力量;针对历史矛盾深的问题,实行政策攻心、经济奖励、分化瓦解三管齐下,化解治理难点。

从现实状况出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情施策,使治理成效显现、转型目标可期。

讲亮点、除盲点

工作汇报要巧妙呈现亮点,展现工作成效、突出单位特色,让听者能迅速把握精髓,清晰感知到超越常规工作的独特贡献,从而争取领导认同。

如在落实层面,通过富有突破性、原创性的思路、方法、机制等,去有效解决难题、促进发展而形成的经验模式。又如,在工作成果层面,数量、质量、速度、效益等核心指标显著超越既定目标或历史水平,成效显著、超出预期的工作成果,在听者眼中便是宝贵的亮点而非“大路货”。

因此,对于创新性强、贡献度大、社会反响好,能够真正体现工作水平、彰显担当作为的关键成果,应当准确识别、深度挖掘、精彩呈现。

比如,某市创新推出“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通过流程再造和并联审批,将重点产业项目从签约到开工的平均时间压缩×,成功吸引×个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相关经验获全省推广。工作汇报清晰呈现了审批模式的创新性、改革成效的显著性、优化营商环境的服务性以及全省推广的示范性,让听者眼前一亮。

工作汇报不仅要讲成绩有亮点,也要能洞察听者盲点。认知层面的盲点,常存在于惯性思维定式、被平均数掩盖的数据、被模糊化的趋势中,这些往往也是未来最大的风险点。“消除盲点,防患未然”是领导的重要职责。工作汇报应包含基于扎实工作的形势研判、风险预警以及科学可行的政策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助其洞察未来趋势。

写工作汇报要消除惯性思维盲点。比如,某县工作汇报提到,秸秆焚烧难禁的主因并非简单的“农民素质低”,而是配套措施不足(如缺乏便捷的秸秆处理渠道),进而建议在支农资金中设立专项,按需采购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并以合作社为单位加强技能培训。

写工作汇报要消除数据断层盲点。比如,针对“群众满意度95%”可能掩盖差评群体诉求的问题,某市工作汇报建议推行“政务服务差评直通机制”,要求差评48小时内督办整改,倒逼发现真问题,提升社会治理精准度。这些源自工作实践、具有前瞻性的建议一旦被采纳实施,其服务决策的价值便可充分显现。

写工作汇报要消除被模糊化的趋势盲点。比如,某市工作汇报提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针对本土配套产业链的发展,严重滞后于整机组装环节需求的问题,应建议关注供应链安全的潜在风险,强化供应链中的薄弱环节,提升本土中小企业的配套能力,降低供应链对外依存度。

注重逻辑性与模块化

汇报内容的布局要清晰、易于接收,目标是使听者在有限时间内快速掌握复杂情况。这就要求汇报内容结构逻辑严谨,信息组织需遵循清晰的因果链条与递进关系;呈现模块分明,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信息归类与重点快速定位。

金字塔结构是体现汇报逻辑性的经典框架。金字塔的“塔尖”,就是经过高度凝练、统领全局的核心观点、最突出的成果或最迫切的建议,必须置于工作汇报的最前端——结论先行,先声夺人。

随后,严格遵循“以上统下”的原则进行纵向展开:核心观点(塔尖)统领下一层级的核心论点。同一层级内的多个论点或论据,需遵循清晰的逻辑顺序,如时间顺序、程度顺序、结构顺序等。金字塔结构使听汇报的人在第一时间精准把握核心要义和主要内容。

比如,某市发改委向市政府汇报一项重点改革试点进展:塔尖(结论先行):“我市××改革试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核心机制运行顺畅,成效初步显现;当前面临数据共享瓶颈制约,建议市政府协调建立市级数据交换平台以巩固深化成果。”

第一层支撑:“重点领域改革任务全面落地,关键堵点有效打通”支撑“突破性进展、成效显现” ;“跨部门数据壁垒成为深化应用的主要障碍”支撑“面临数据共享瓶颈”;“建立市级数据交换平台是破解瓶颈、巩固成果的关键路径”支撑“建平台”。

再向第二、第三层展开具体举措、数据、案例等,形成完整逻辑链。

面对庞杂工作,应依据工作内在逻辑链和核心职能,将其横向拆解为三至五个(不宜多)边界清晰、避免交叉的核心模块。模块划分需紧扣政策导向和年度重点工作,覆盖部门核心职责,确保关键领域无遗漏。模块化布局能逻辑分明、自然流畅地呈现工作全貌,避免遗漏重点,展现严谨作风,也能使听汇报的人快速定位关切领域,清晰把握工作全貌与关键成效。

比如,某县在向上级汇报年度乡村振兴工作时,并未平铺直叙,而是将工作提炼为三个核心模块:产业筑基,激活乡村发展动能(聚焦特色农业与产业链延伸);生态塑形,绘就美丽乡村画卷(突出人居环境整治与绿色发展);治理固本,筑牢善治乡村根基(强调基层组织建设与乡风文明)。

每个模块内部,应纵向深入,同样遵循“观点—举措—案例”的微型金字塔结构。如在“产业筑基”部分,观点先行:“特色农产品产值增长30%”;举措支撑:政策扶持、科技赋能、品牌打造;案例佐证:某特色产品打造“一县一业”的成功实践。

这种设计让复杂工作呈现出清晰的骨骼与血肉,让听汇报的人能轻松跟随脉络。

(作者单位:上海市金山区委研究室)

0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