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每燃放三朵烟花,就有一朵来自浏阳;中国人每点燃两个花炮,就有一个来自浏阳。”
从北京奥运会到卡塔尔世界杯,从美国洛杉矶的日间烟花到迪拜新年焰火……发源于浏阳、传承千年、恣意闪耀的古老花火,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积极探索创新,努力实现老树开新芽,绽放出崭新的活力,已成为激活县域发展的内生动力。
传统产业插上数字化翅膀
湖南浏阳被誉为“中国烟花之乡”,现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431家,集聚了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594家,涵盖研发、生产、经营、物流等环节的烟花全流程产业链。2024年,浏阳全市花炮产业实现总产值502.2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约60%,烟花爆竹产业获评湖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然而,长期以来浏阳花炮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且多为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相对粗放,人力依赖度高。在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时,其在数字化领域几乎一片空白。但从去年起,一场数字化改造的变革在浏阳花炮产业中轰轰烈烈地展开。
2024年以来,长沙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浏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应急局、烟花鞭炮产业发展中心、各有关乡镇(街道)等单位参与,烟花鞭炮产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在全域如火如荼地展开。
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组织50余家服务商组成技术联盟,深入花炮企业开展“一对一”诊断。这种“本地化+外部技术”的组合模式极具创新性,本土企业熟悉花炮生产中药品管控、工序拆分等特殊性,而来自上海、深圳等地的服务商则带来先进的AI算法、硬件支持等技术,双方优势互补,成功打破了行业需求与技术脱节的困局。
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与经营管理三大领域,危爆物资精准管控、刷脸报工系统、自动化成本核算……十大应用场景陆续落地,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
以湖南庆泰花炮固德工厂为例,安全厂长李忠信每天早上只需掏出手机,通过专门的APP,就能在一分钟内对占地2000多亩、散布着500余间工房的工厂实现全局巡检。曾经仅涉药工房巡检就要耗费半天时间,如今,500个摄像头如同“天眼”,遍布工厂各个角落,异常情况5秒内便能直达手机。
在固德工厂的药物仓库,“全自动化装药生产线”配合实时反馈机械运转状态的手机APP,漏电或电流异常等情况都会触发报警,有效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AI系统实时捕捉作业区动态,员工的脱岗、越界操作甚至违规抽烟等行为,都能在5秒内被自动抓拍报警,系统已成功拦截多起人员误入高危区域事件。
数字化转型的投入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效益,固德工厂生产自动化率接近80%,产能提升123%,人员效率提升98%,单位制造成本降低29%。
在经营管理方面,粗放式管理曾是浏阳花炮行业的一大痛点。许多企业对“仓库里有多少货”这样的基础问题都模糊不清。如今,数字化转型让行业迈向精细化管理。
浏阳市金兔烟花制造有限公司通过部署轻量化ERP系统,打通了采购、生产、仓储、销售及财务全链路,借助动态数据驾驶舱实现流程可视化与智能决策。一线员工通过操作简单的手机小程序,就能轻松完成材料到货记录等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截至目前,长沙全市共征集200余家烟花鞭炮企业分三批次开展改造,首批33家企业完成改造并公示,第二批61家企业完成改造,全行业安全生产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烟花+文旅+创意”的跨维互动
近年来,浏阳积极探索“烟花+文旅”的融合发展模式,让古老的花炮产业与蓬勃发展的文旅产业碰撞出绚丽的火花,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浏阳烟花的“出圈”,始于对传统烟花形态的创新。过去,烟花以声光效果为主;如今,浏阳将无人机、全息投影、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烟花表演,打造多维度的沉浸式体验。
自2023年2月以来,浏阳每周六在天空剧院、浏阳河城区推出周末焰火秀,截至目前已举办各类焰火燃放活动百余场,其中周末焰火秀60场,累计吸引游客500万人次,拉动消费超150亿元。浏阳周末焰火秀活动自开展以来,深受广大市民和游客朋友的喜爱,已成为浏阳闪亮的文旅名片,“一河诗画满城烟花”的城市魅力持续凸显。
为了给观众带来独特而难忘的体验,创意焰火的设计编排和表现形式不断创新升级。通过将无人机、AI、全息投影等新科技与烟花表演深度融合,打造出多维度的沉浸式视觉盛宴。在第三届湘赣艺术烟花邀请赛中,采用裸眼3D技术呈现AI数字人“焰焰”,并与无人机情景剧、非遗表演等相结合,实现跨维度互动,形成情感与视觉的双重震撼。
2025年五一假期期间,天空剧院上演的两场沉浸式烟花秀,以“七彩祥云”烟花互动开场,以“收集五色心焰,重启烟花星球”为叙事主线,打造了多个奇幻场景,累计吸引48万游客现场观看。
数字点火技术让烟花绽放精确到毫秒,与声、光、电、多媒体实现无缝衔接,烟花与音乐、舞蹈、非遗相结合,极大丰富了观众的体验感。
除了科技赋能,浏阳还巧妙地将时下流行的国风、虚拟人物、热门影视等IP融入创意焰火燃放中。以热门影视剧《庆余年第二季》为主题打造的“焰遇·庆余年”大型沉浸式烟花秀,将剧中范闲大婚、春闱科考等经典场景通过无人机与烟花的配合,在夜空中精彩呈现,吸引了大量剧迷前来观赏。还有融入英歌舞、火壶、打铁花等非遗元素的“国风烟花大会”,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场充满文化魅力和潮流元素的视觉盛宴。
“烟花+文旅+创意”的跨界融合模式不仅提升了浏阳花炮的品牌影响力,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目前,有300个景区与浏阳焰火燃放企业达成合作,累计执行焰火燃放3000场以上,占全国焰火燃放市场的90%,有效延伸了产业价值链。
浏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进一步提升,“世界花炮之都”的名片愈发闪亮,浏阳花炮全网话题传播量超40亿人次,“来浏阳看一场人生焰火”成为国内外游客的美好向往。2024年,浏阳烟花爆竹产业成功入选工信部“中国有影响力的城市产业名片”。
同时,“烟花+文旅”有力地推动了“夜间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乡村旅游和餐饮住宿业持续升温。浏阳创意焰火燃放活动开展以来,累计拉动文旅消费超150亿元,以天空剧院为核心形成的“焰遇浏阳河”文旅消费集聚区,获评首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从千年传承的手工技艺到数字化赋能的智能生产,从单一的节庆消费品到“烟花+文旅”的融合新生态,浏阳花炮的蜕变之路,既是传统产业在时代浪潮中主动求变的缩影,更是县域经济激活内生动力的生动实践。在这个进程中,政府的政策体系发挥出积极的推动力。
政策“燃”动力
浏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花炮产业的发展,将其视为县域特色产业的重中之重,出台了一系列全面且有力的政策措施,为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产业规划引领方面,浏阳制定了《浏阳市烟花爆竹产业集群“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与目标,从产业布局、结构优化、技术创新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规划,为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浏阳市烟花爆竹产业高质量安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则聚焦于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安全与质量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行动方案和实施步骤,推动产业在安全的前提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激发产业活力,提升产业竞争力,浏阳还发布了《浏阳市打造“世界花炮之都”十条激励政策》,从资金扶持、技术创新奖励、品牌建设支持等多个维度,对花炮企业给予鼓励,着力增强烟花爆竹企业内生动力,助推浏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打造“世界花炮之都”。
在产业配套设施建设方面,政府同样不遗余力。浏阳市委、市政府积极推动岳阳城陵矶新港危化品集装箱堆场建成投运,提升港口危险品集装箱作业和堆存能力,并对接长沙海关,恢复出口烟花爆竹异地拼柜监装业务,降低了出口烟花爆竹运输成本,为浏阳烟花拓宽了出口通道。如今,浏阳已是我国最大的烟花出口地,出口份额约占全国的70%,产品销往美洲、欧洲、东南亚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各乡镇(街道)纷纷出台特色举措。荷花街道出台服务市场主体“十要”“十严禁”细则,营造廉洁高效营商环境;文家市镇举行“政企早餐会”,增进政企沟通交流,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大瑶镇开展“瑶易办”行动,为企业发展提速;金刚镇打造“金刚钻”品牌,出台“金十条”提升服务企业质效;澄潭江镇开展“清廉澄潭护‘花’行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大瑶镇为解决烟花爆竹企业运输许可证办理繁琐的问题,主动对接市公安局危爆大队,申请权限下放、服务前移,在大瑶设置办证窗口,累计为花炮企业办理运输许可证3500余张,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