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志 > 2025年 > 2025年第9期 > 路径/实务 > 样本

吸引外资的杭州经验

  作者:王心慧 郑陈律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5-09-25

在吸引外资的激烈竞争中,杭州稳居第一梯队。

根据商务部统计,2024年杭州完成实际利用外资65.42亿美元,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在全国所有城市排名第三,仅次于上海、北京,这是杭州实际利用外资拿下的年度最高排名。

2025年以来,杭州继续主动出击,组织多个团组赴法、德、意、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展招商。总投资5亿美元的优科豪马项目即将投产、博世等外企在杭州扩产、欧洲老牌车企在杭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全球资本的涌入,进一步提升了杭州“外资引力”。

吸引外资,杭州做对了什么?

“中东出钱,中国出技术、出人才”

一通来自中东的电话,将目光锁定杭州。

2025年5月,“杭州数字企业中东行”活动在阿联酋迪拜举办,25家企业参加。中东行之前,迪拜的投资机构专门给浙江省驻阿联酋(中东)商务代表处打来电话,一定要邀请杭州的科创新锐企业到中东走走看看。“杭州数字军团”组团出海,源于杭州一批新锐科技企业出圈后带来的长尾效应。

资本,最能敏锐地反映风向变化。此次活动,中东资本巨鳄纷纷参会。阿曼主权基金、阿布扎比投资集团、阿布扎比商业银行、阿布扎比资本集团……这30余家投资机构,是阿联酋当地最有影响力的投资机构。

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主权财富基金对外投资额接近1361亿美元,其中阿联酋主权机构——穆巴达拉投资公司占比约20%,一举超过沙特的公共投资基金,成为全球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投资者。而在以穆巴达拉投资公司为代表的主权投资者中,投资偏好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北美的相对重要性首次下降,对美国的投资减少12%。而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等作为新兴经济体,在主权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中占据了突出地位。

当全球资本巨鳄开始发起资金转场,中国科技企业崛起发挥了重要的引力作用。以前是杭州出海寻找机会,现在是中东主动邀请杭州企业前去。根本原因就在于,人工智能的杭州引力不断增强。

全球资本投资正向数字化转型。2024年,全球的主权财富基金对数字化方向的投资预计达277亿美元,其中包括数据中心、数字基础设施、人工智能等领域。如,阿联酋的阿布扎比是全球重要的石油生产地区。阿布扎比主权机构正利用其丰富的资本,在全球投资金融、科技和生命科学等非石油领域的先进产业,为其未来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阿联酋的迪拜也是如此。根据阿联酋“D33远景规划”,迪拜未来要通过100个转型项目,实现经济总量在2033年翻一番,人工智能、绿色能源均是重点培育赛道。

以阿联酋为代表的中东所需,正是杭州所能。杭州阿启视科技有限公司来自滨江物联网小镇,目前已成功为多个城市搭建“城市之眼”感知系统融合平台,近期阿启视还参与了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相关国标起草工作。迪拜正在建设全球智慧城市的标杆,阿启视的成熟技术引起台下投资者的浓厚兴趣。

以阿启视科技、宇树科技为代表的杭州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引发中东资本的追捧。

“我们的核心优势是全链条技术整合。”与行业内单一设备供应商不同,深耕智慧农业种植行业的四维生态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可输出包含垂直种植、物联网、植物营养等领域的整套建设方案,通过AI算法精准调控,搭配自动化技术实现降本增效。沙特派代表来杭州考察了四维生态的一处植物工厂,当场就拍板,要把先进的技术带到中东去。

类似这样“中东出钱,中国出技术、出人才”的故事,已经开始了。

机制化合作探索

中国与世界各国合作,并不是某个单一方面的需要,而是出自互利共赢的需求。

比如意大利,这个因古驰、阿玛尼、法拉利等品牌闻名世界的欧洲国家,就非常迫切希望有一个新的领域成为吸引全球投资的增长极。

数据显示,目前,意大利医药产业年产值达560亿欧元,出口占比90%,已成为欧洲医药营业额第一大国。中国市场始终是意大利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必争之地。正因如此,一批意大利医药龙头企业,瞄准推动中意生物医药合作的新机遇,纷纷进入中国寻找“合伙人”,项目遍布中国各大城市。

在意大利药企的眼中,中国既有超大规模市场,也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未来产业的先行之地。它们投资中国,更看重中国深厚的产业土壤。

以杭州为例,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集聚效应日益凸显:上市企业数和独角兽企业数分别位居中国第5和第4,全球10强药企中已有辉瑞、赛诺菲等多家在杭州布局,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产业合作格局。这种产业集聚,不仅促进了企业间的资源共享与技术交流,更吸引上下游企业及创新要素加速汇聚。

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是不少城市抢占生物医药新赛道的关键和重点,也为意大利企业提供了所需要的一切土壤。

2025年是中意开启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后的第一年。在这份行动计划中,双方将围绕经贸投资、金融、科技创新和教育、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医疗卫生、人文交流等领域优先开展合作,“机制”一词被屡屡提及。

在杭州前往意大利举行的专题推介活动中,“机制”也成为企业所望。米兰专场推介会上,意方企业与机构的问答环节深度讨论了具体合作机制,并得到了杭州市有关方面的积极回应。

杭州与意大利不同城市的合作,已从单点合作向机制推动跃升。此次意大利行签署了多项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中意健康产业合作在杭州迈入机制化新阶段。

比如,利沃斯集团总部位于米兰,是意大利知名的金融与产业咨询机构,2023年率先重启“中国行动”计划,已在杭州布局多个项目。此次杭州与该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整合意大利和杭州在先进制造、时尚产业、生物医药、医疗康养等领域的优势资源,通过建立双向服务机制,为意大利科技和制造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及中国企业布局欧洲业务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全力推动中意企业在技术研发、供应链协同、资本合作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机制化合作将形成有来有往、相互赋能的可持续模式。

吸引外资三大趋势

在杭州吸引外资实践中,一些新的趋势值得关注。

趋势一:“反向合资”。在西班牙一站,杭州招商团前往阿拉贡,与当地政府和企业交流投资合作事宜。阿拉贡是西班牙人均GDP最高的自治区之一,汽车产业是其支柱产业。阿拉贡方表示,他们看中的是杭州新能源车企的自研技术,特别希望杭州带动阿拉贡自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与深圳、广州、重庆等造车大城相比,杭州的汽车总体产量并不领先。杭州之所以能获得西班牙的青睐,是因为杭州作为“数字经济第一城”,抓住了新能源车时代的风口,率先布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赛道,在国际市场上凭借“好而不贵”打出了口碑。

近年来,新能源车销量在逐年上升,市场足够大,在全球范围内对燃油车的替代效应已然显现。对于一些欧洲老牌车企来说,只有布局新能源车赛道,才能扭转局势、走得更远。过去几年,全球有众多传统车企纷纷下场造新能源车,有成功者,亦有失意者。与拥有成熟自研技术的杭州车企合作建厂造车,无疑是一条更稳妥的路径。

此前,Stellantis集团以15亿欧元获取零跑汽车约20%的股权。2024年年底,双方共同成立的零跑国际已在马来西亚亮相,预计在2025年内启动首款零跑车型C10的本地化生产。同样是2024年年底,福建企业宁德时代与Stellantis集团宣布将共同成立一家合资企业,在阿拉贡自治区首府萨拉戈萨建设一座大型磷酸铁锂电池工厂,生产的电池将用于小型及紧凑型电动汽车。

种种迹象表明,反向合资时代已经到来。

趋势二:把全球研发中心建在中国。在法国一站,杭州招商团与某欧洲老牌企业洽谈来杭州开设全球研发中心事宜。

全球研发中心选址,是一种“押宝”行为。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外企在华建厂已超越“降低成本”的初级阶段,转向更深层次的本土化重构。原先,外企把中国看作“世界车间”;现在他们看待中国的视角变了,中国已逐渐成为外企心中参与全球更深层次分工的创新策源地和战略制高点。

博世电动在杭州30年的布局深耕,就是典型案例。博世的老本家是德国最大工业企业之一,从最初在杭州建立生产转移产品的制造工厂,到在杭州开设集团电动工具事业部全球三大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博世对杭州的信任不断加深。通过杭州这个窗口,博世等外企看见一个发展前景光明的中国。

在博世集团中国区负责人看来,中国市场正引领技术革命,博世高度重视与中国客户共同开发新产品与应用,中国已成为博世的技术和产品创新基地,并持续反哺全球市场。目前,博世电动在杭州有超2300人的员工团队,产业链布局涵盖“研发-采购-制造-物流-销售-售后”多个环节,产品远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当前,杭州正在前瞻布局“五大未来产业”,包括通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类脑智能、合成生物。这些能给全球现有的产业体系带来颠覆性影响的前沿技术,正是外企“押中的宝”。

趋势三:在中国,为全球。2025年以来,一些日企开始提出类似“In China,For Global”的经营战略,把中国看作新一轮全球化布局的桥头堡。

作为最先一批进入中国的外企,早在1992年,松下就在杭州开设生产基地,如今的松下杭州工业园更是拥有数千名员工,年产值数十亿元。近年来,松下在杭州持续推进业务布局与发展。目前,松下已在杭州布局了五家公司,涵盖家电研发与制造、动力部件生产、销售等方方面面。

这段时间,松下高管出席在中国公开活动时,频频提及“China for China,China for Global”的全球战略。松下正充分利用杭州在技术领先与制造成本上的双重优势,将在杭开发和验证成功的优质家电销往国际市场。

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杭州正努力成为全球跨国企业联通世界、实践“China for Global”战略的重要桥头堡。

(作者单位: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杭州分社、杭州市投资促进局)

0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