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志 > 2025年 > 2025年第9期 > 产业/商界 > 产经

昆山咖啡产业无中生有之路

  作者:詹诗煌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5-09-25

提到苏州昆山,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电子信息、出口加工等制造业。然而,“国际咖啡产业之都”的称号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今年5月,昆山市发布《昆山打造国际咖啡产业之都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打造千亿级的咖啡产业。事实上,“国际咖都”并非是昆山自己提出的目标,而是全球最权威的咖啡品鉴组织之一——国际咖啡品鉴者协会授予的。

对于这个头衔,昆山也实至名归。目前,昆山已建成国内最大的咖啡豆烘焙生产基地,拥有全国60%的咖啡生豆烘焙量和超过六成的生豆进口量,聚集了星巴克、瑞幸等40余家头部企业,形成集贸易分拨、平台交易、研发烘焙、品牌销售、咖啡设备于一体的千亿级全产业链生态。

昆山不是咖啡豆的原产地,也不是传统意义的咖啡主消费区,发展咖啡产业的时间并不长。短短几年时间,昆山咖啡产业究竟是如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

无中生有的秘诀

昆山咖啡产业是无中生有的典型。从历史上看,昆山并没有什么“咖啡基因”,甚至还曾闹出过笑话。

1986年春节,昆山开发区一家企业为了招待来自挪威的工程师,专门跑上海买回来咖啡,但是当地服务人员从没有接触过咖啡,直接用脸盆盛了咖啡端上来,令外方人员错愕不已。彼时的昆山,对咖啡这个“洋饮料”知之甚少。“用脸盆冲咖啡”因此成为昆山人的一个梗。

2003年,江苏第一家星巴克门店在昆山开张。此后,咖啡馆在昆山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目前已有500多家,密度堪比上海核心区域。但咖啡馆属于餐饮业,不是咖啡产业。昆山咖啡馆多,只是因为当地外资企业多,有消费市场而已。

昆山咖啡产业的起步,源于2017年亿政咖啡落地昆山,是当地引进的第一家咖啡企业,投资总额5000万美元,为肯德基、Costa等国际知名餐饮连锁集团提供咖啡、茶等相关配套产品。该企业隶属于路易斯国际公司,是咖啡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主要从事咖啡豆深加工。其看中的是,昆山地处长三角这个庞大咖啡消费市场的区位优势,以及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完备的产业体系和便利的贸易流通环境。

此后几年,路易斯国际在昆山先后设立了亿政、真金、铂金、亿升4个产业化项目,昆山也逐渐在“咖啡圈”声名渐起。

接触咖啡企业后,有着敏锐商业嗅觉的昆山人,从企业身上看到了日渐庞大的市场需求,开始关注这个高端食品产业中的细分赛道,并且把它研究得很透彻。

咖啡与可可、茶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咖啡文化的传播,咖啡逐渐成为我国主打饮品之一。2017年以来,中国咖啡产业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现磨咖啡市场年均增速保持在33.2%,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2024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人均年消费的咖啡是16.74杯,咖啡产业的规模已经达到了2654亿元,今年预计大幅增至3133亿元。同时,中国拥有近5万家咖啡店,比美国还多1万家。

发现咖啡产业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后,昆山便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产业布局,恰好赶在了产业爆发之前。抢先一步、提前布局,产业发展自然占据先机、一路领先。精准把握行业“风口”,并在“风口”到来之前抢先布局,这是昆山咖啡产业无中生有的重要秘诀。

“缺什么招什么”

招商是产业发展的“不二法门”,也是昆山能成为“中国第一县”的看家本领。昆山人曾以“拆笔记本电脑”的招商策略闻名,这种“缺什么招什么”的思维模式,造就了超7000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其经验同样适用于咖啡产业链的打造。

确定发展咖啡产业后,昆山人主动出击,成立了综保区招商团队。为了和客商有话可聊、更加专业,招商团队“恶补”起了咖啡知识。广泛拜访咖啡业内企业、从业者,面对面推介园区、推进项目,介绍昆山造咖啡的区位、产业优势,展示昆山的实力和诚意,寻找合作的可能性。

补全产业链、稳固产业生态是招商的首要任务。一个完整的咖啡产业链条,从咖啡豆的进出口贸易开始,包括专业烘焙,到咖啡机器设备的制造与品牌销售等关键环节。在招商中,昆山人发现只要咖啡生豆在哪里,咖啡产业链就会聚集到哪里,这是形成完整产业链的关键节点。

由于咖啡豆大多为国外进口,昆山“背靠上海借东风”的优势再次凸显。昆山距离上海洋山港和外高桥仅有两个小时车程,它们是咖啡生豆进口到中国重要的港口。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咖啡生豆进口数量维持高速增长,全年总进口量达到18万吨。仅昆山一城,就占据其中近60%。

生豆对温度、湿度等储存环境都有严苛的要求。要保障咖啡的品质,生豆的储存至关重要。当时,很多地方都不敢投资建设生豆仓。昆山在回购了两家产能相对落后企业的结余土地后,硬是从几乎饱和的空间里,建成了一个5万平方米,能同时储存5万吨的全国最大的专业咖啡生豆仓。而且是政府自己建,充分体现昆山人敢想、敢干的魄力。

昆山的亚太咖啡生豆分拨中心,汇聚了全球优质咖啡豆,大部分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料不出昆山就能买到。产业链企业因此纷至沓来,产业链条快速成形。

昆山咖啡产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即使没有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也能发展新兴产业。只要能在产业快速发展期抓住机遇,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就能“从无到有”推动产业迅速发展壮大。

“引进一个、带动一串”

作为产业集群的“引擎”和“磁石”,龙头企业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壮大具有重要作用。在产业发展之初,昆山就把目光瞄着咖啡产业的龙头企业。尤其是星巴克和瑞幸咖啡的落户,为昆山咖啡产业腾飞插上了翅膀。

2019年前后,星巴克拟在中国设立工厂。当时委托了上海的第三方咨询公司,在全国众多开发区中筛选合适的选址。昆山开发区得到信息后密切配合,提供了详尽的实地考察资料,包括土地成本、生产经营费用以及与职工利益相关问题的资料。同时,昆山海关与经济、税务、行政审批等部门也携手合作,高效精准地回答了企业方的各种疑问,为其投资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为吸引星巴克的到来,昆山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由于文化背景和用章制度等方面的差异,昆山相关部门不得不为各项工作提前做好准备,以确保一切都能顺利进行。

2019年9月,星巴克团队首次踏足昆山开发区,经过八轮细致的考察和谈判后,最终决定在这里落户。经过一年的筹备,星巴克终于在2020年3月正式签约,落户在昆山开发区高端食品产业园内,投资2.2亿美元,打造占地120亩的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

这是星巴克在美国以外的最大产能工厂,由咖啡烘焙工厂、整合物流中心、体验中心三大核心主体组成,涵盖咖啡豆进口、烘焙、包装、储存、物流等功能,补齐了星巴克在中国从生豆到咖啡垂直产业链上的最后一环。

“星巴克来了”这一事件在当时一石激起千层浪,为昆山咖啡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背书”。紧接着,瑞幸咖啡等本土巨头接踵而至。2022年,瑞幸投资1.2亿美元在昆山设立烘焙基地,年产能3万吨,是国内目前产能最大的咖啡烘焙加工厂。

得益于昆山一流的营商环境和高效的政务服务,瑞幸咖啡从开工建设到开业投产仅用了16个月,提前了近一年的时间。“昆山速度”也是吸引企业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是全球500强的行业巨头,一个是国内咖啡连锁市场最大的品牌,在星巴克和瑞幸这两只“头雁效应”引领下,越南的中原咖啡、日本的三井物产和瑞士的苏可菲纳等30多家咖啡头部企业抱团在昆山落户,形成了“引进一个、带动一串”的强大裂变效应。

内部小生态与国际大生态

营造产业生态,是产业链向产业集群进阶的重要“阶梯”。由于咖啡产业国际化程度较高,其产业生态应当包括内部小生态与国际大生态。

从内部小生态来看,目前昆山在咖啡生豆贸易、研发烘焙上的体量很大,但是产业链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要拓宽,比如在咖啡设备生产、咖啡包装等方面进一步对接国内外优质资源。未来,还要拓展咖啡产业的衍生领域,如食品包装、纪念品以及金融等。

同时,积极参与制定行业标准,争夺产业话语权。技术标准层面,昆山发布全国第一部《咖啡生豆恒温恒湿库操作规范》,从源头引领和规范产业发展。建立咖啡豆价格体系,争夺全球定价权。昆山搭建了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平台,实现咖啡产业跨境贸易、供应链、金融服务、政务信息平台多元整合,为咖啡生豆贸易商打造一个集交易、展示、竞拍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国专业化服务平台,助力形成咖啡交易“昆山指数”。

另外,咖啡文化对产业生态的形成也具有重要作用。《昆山打造国际咖啡产业之都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提出,构建“咖啡+”文化品牌矩阵的战略目标。通过将咖啡产业与文化、旅游、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深度融合,打造一系列具有昆山特色的“咖啡 +”品牌,建设全国首家咖啡文化博物馆,将产业优势转化为文化软实力。

打造国际大生态,则是要通过开放发展,链接全球资源。从2022年开始,昆山每年举办国际咖啡产业展览会。今年5月举办的展览会,吸引了全球17个生豆主产区、十大国际展团、500余家展商,已成为全球咖啡贸易与技术交流重要平台。

昆山通过深化“一带一路”合作,建立覆盖24个国家和地区的咖啡生豆供应链网络。其中,依托与埃塞俄比亚的友好城市关系,推动非洲咖啡豆进入中国;与巴西、哥伦比亚等主产区签约,优化全球采购体系。

未来,随着千亿级“买全球、卖全球”咖啡产业集群的建设,其整合全球资源、引领产业升级的能力将进一步加强,昆山或将真正成为首屈一指的“国际咖都”。

(作者系苏州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1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