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活动 > 徽商论坛

安徽“美丽产业”的千亿路径

  作者:课题组  编辑:纪海涛  来源:决策杂志时间:2019-03-21

风景园林产业是名副其实的“美丽产业”,它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一环。

改革开放40年来,安徽省的风景园林产业实现了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传统业态向新型业态转型升级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的重要力量。

伴随着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发力,安徽风景园林产业迎来崭新的机会窗口,千亿级产业规模正在加速形成。下一步,如何破解“美丽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值得思考的命题。

千亿产业,呼之欲出

风景园林产业是由苗木花卉种植、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园林规划设计与养护服务等所组成的业态总称,全产业链涵盖了一、二、三产业。近年来,安徽省风景园林产业发展呈现出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新型业态加速培育、转型步伐明显加快的良好态势,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从产业发展速度来看,安徽省的风景园林产业依托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品牌效应等优势,进入快速发展期,在全国风景园林行业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2017年,安徽省从事风景园林产业的企事业单位达1000余家,从业人员10万余人,产业产值达到554亿元,占全国比重5.8%。近年来,全国及安徽省相关产业的发展明显提速。2011-2017年,全国风景园林产业产值由5346亿元增加到9640亿元,年均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3.6%,增长最快。安徽省6年间风景园林产业产值由286亿元增加到554亿元,年均增长11.6%,比全国高1.3个百分点,增长最快的第一产业,年均增长18.3%。

从集聚程度来看,随着风景园林市场竞争加剧,发达地区和龙头企业凭借资本、品牌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2017年,在全国风景园林企业中,浙江、广东、江苏、北京、福建和河南六省的原有园林壹级企业数量合计占全国总数的近60%,呈现明显的集中趋势;而从安徽来看,合肥、芜湖的园林原有壹级企业数量则占全省总数的40%。在安徽省风景园林行业中,龙头企业贡献突出。2017年,安徽省风景园林50强企业营业收入占全省行业总产值的13.18%,其主营业务收入达69亿元,净利润5.26亿元,纳税3.2亿元。华艺园林以6.68亿元的营业收入和6586万元的净利润进入全国上市(挂牌)园林企业(共117家)年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榜的 TOP25,是安徽省风景园林企业中的龙头老大。

从产业转型升级来看,伴随着新技术革命和消费升级,风景园林产业呈现出生态化、智慧化和健康化等特征,从绿化、净化向香化、彩化、美化、艺术化发展。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理念和新技术的逐渐渗透,使得市场对产业内部的多元化和精准化提出更高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链的延伸,渗入互联网思维的新业态已显示较强竞争力。部分风景园林领先企业已经在开展转型升级的多维度战略变革。如安徽华艺园林借力“园林绿化养护+互联网”思维,打造全国首家园林绿化行业养护服务O2O综合性交易平台,致力于为大量建设好的公共空间园林及私有空间园林服务,颠覆传统设计、施工及养护模式,满足客户各种个性化定制服务。

从发展前景来看,风景园林产业是拥有广阔经济空间的朝阳产业,也是释放巨大社会效益的民生产业。

首先,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大力推进,风景园林产业的应用范围不断向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领域延伸,风景园林产业的市场容量和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其次,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风景园林产业的业务空间从城市拓展到乡村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市场空间的拓展必将激活新的产业增长点。此外,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更高层次的功能需求将成为风景园林产业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研究预测,从2018到2022年,安徽省风景园林产业的规模每年都会跨越百亿级台阶,到2022年,产业总产值将接近千亿元规模。

短板制约,亟待破解

近年来,安徽省风景园林产业虽然取得长足发展,但与国内发达地区及产业发展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面临着不少制约和短板。

一是政策支持不足。长期以来,风景园林产业存在着产业界定不清晰、产业归属不明确、产业政策供给不足等难题。相较于东部发达地区,安徽省对风景园林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已出台的相关政策缺乏针对性,大多数只涉及风景园林产业的部分,没有覆盖整个产业。同时,该产业一直存在多头管理的弊端,导致归属管理不清,引导和监管缺位。主要原因在于该产业链涵盖一二三产业,难以界定谁来管理,而且全社会对该产业的发展尚缺乏系统性、时代性认知,没有认识到产业背后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是发展差距较大。在省际坐标系中观察,由于起步较晚,错过产业发展最初的黄金期等多重原因,安徽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产业差距明显。2017年,安徽省风景园林产业的产值为554亿元,东部地区江苏、浙江的产值分别达到921亿元和642亿元。截至2017年,全国风景园林行业通过IPO在主板上市(不包含并购重组)的企业有17家,几乎都集中在发达地区,安徽省没有一家风景园林企业在主板上市。应当说,安徽省的风景园林产业发展还处于中等发展水平。

三是产业结构失衡。从风景园林产业的整个链条来看,安徽省在产业上游的苗木花卉种植上所占比重最高,2017年达到产值总量的47.1%,比全国高16.4个百分点;在下游附加值高的园林设计与养护服务等第三产业产值占比最低,仅为10.5%,比全国低7.5个百分点,而浙江为43%,江苏为27.7%。可见,安徽省该产业的产值比例处于头重脚轻的极不协调状态,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大多数企业只停留在该产业的中低端市场,产品附加值较低。

四是企业规模偏小。目前,安徽省从事风景园林产业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企业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带动力弱,呈现出“大产业、小企业”的格局,难以适应生产规模化、品种专业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的发展要求。2017年,北京东方园林主营业务收入高达152.4亿元,净利润21.8亿元;广东岭南园林主营业务收入47.8亿元,净利润5.1亿元;而我省实力最强的华艺园林主营业务收入只有6.68亿元,净利润只有6586万元。

五是专业人才短缺。据调研,安徽省大多数风景园林企业的员工以专科学历为主,本科占有比较小的比例,硕士及其以上极度缺乏,员工学历比例极不均衡。2017年,北京东方园林拥有硕士及以上人员达367 人,本科达1752人;广东岭南园林分别为200人、1828人;而安徽省实力最强的华艺园林只分别为15人、171人。行业发展所需高素质人才匮乏,导致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使得企业陷入产业中低端环节激烈竞争的泥潭中,进而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大量优秀人才外流,成为风景园林产业高质量发展亟待突破的瓶颈。

精准施策,共同发力

大力推进风景园林产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使之成为安徽又一“千亿产业”集群,离不开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精准施策、共同发力。

加强顶层设计,实施园林“大花园”战略。目前,安徽省正在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建议参照浙江的经验做法,制定实施安徽省园林“大花园”战略,部署大生态格局,将其作为生态强省战略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可充分发挥风景园林产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修复、规划设计与创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规划一批大花园建设的重点项目,分步实施,按照全域景区化、产业绿色化、生活品质化的要求,广泛开展“人人是园丁、处处成花园”行动,将安徽打造成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美丽中国的示范区。

打造集聚平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发展方向明确、主导产业突出、产业结构优化、企业大小配套、链条相对完整、集聚效应明显的特色产业集聚区,是解决安徽省风景园林行业“大产业、小企业”问题的必由之路。建议以“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为支撑,建设国家级风景园林产业(示范)园区;以省会合肥为中心,在皖中、皖南、皖东、皖西、皖北各打造一个省级风景园林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一批特色小镇,形成安徽风景园林产业发展的区域品牌和全新引擎,推进安徽省风景园林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理顺归属关系,强化统筹管理职能。为保障风景园林产业健康发展,建议借鉴浙江三级管理的模式,归口一个部门主管。省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整个区域内风景园林产业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政策制定和行业监管,市级行政主管部门是辖区内园林绿化的主管部门,对辖区内风景园林绿化工作实施集中规划、管理与建设,县(市、区)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具体落实绿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同时,科学制定管理机构的工作职能和责任分工,以保证产业监管与相关法律法规得到有效落实。

出台相关政策,加大产业扶持力度。风景园林产业具有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建议尽快出台安徽省风景园林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和路径,并在投资政策、财税金融政策、人才政策、科技研发、农业保险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和产业扶持。

创新监管方式,加强行业规范化建设。为加快风景园林产品标准化、精品化进程,建议在行业资质取消后,通过考核颁发园林绿化专项证书、完善设计施工质量监督体系等方式,规范企业竞争,培育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针对风景园林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常遇到的壁垒问题,建议由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建立风景园林企业诚信记录系统,共享企业信用记录,各地管理机构和业主可在该管理系统中查询企业情况,建立省内异地经营低成本高效率管理机制。

发挥协会作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行业协会是促进产业发展、实施行业自律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安徽省风景园林行业协会在促进风景园林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建议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强对行业协会的工作指导,鼓励协会建立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规范制度,组建风景园林产业联盟,积极开展行业发展方面的重大课题研究,向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发展规划建议和重点行业市场供求分析等报告。

传承本土文化,做强徽派园林品牌。徽派园林作为中国园林文化艺术的一颗明珠,拥有安徽本土文化根基,其在文化艺术精髓上的传承应得到认可和保护。产业发展要与新时代同频共振,坚持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并举,用“工匠精神”“徽州三雕”把产品做到极致,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市场和用户多层次与个性化需求。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在风景园林产业的发展中设立专业领域奖项及专项支持措施保护徽派技艺,用以鼓励新时代徽派园林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再现。

(课题组负责人: 张延明  张道刚  胡优华

课题组成员: 吴于勤  张云彬  刘鹏凌  汪名旵  王嘉楠    汪兴毅  洪长瑾  巩胜霞)

23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