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智库 > 市县动态

为乡村振兴插上电商“翅膀”

——关于枞阳县电子商务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中)

  编辑:纪海涛时间:2019-08-06

虽然我县电商发展势头良好,但还存在众多的发展瓶颈和制约因素,滞缓了电商由“小”向“大”、由“弱”向“强”迈进。主要表现为“四个缺乏”:

(一)缺乏有效整合。一是网销产品来源散。我县地域优势突出,盛产茶叶、水产、荞麦制品、蜂蜜等20多类近500余种特色农产品。久点、传文等规模网店能依托自身的产业基地销售产品,货源较足、销售稳定。而多数小微网店是通过收购周边农民种养的农产品来经营,受地域性、季节性和收购量等因素影响,销售规模上不去。二是电商群体发展散。全县电商经营主体主要集中在城区及周边,农村地区文化程度较高且适合从事电商发展人员,绝大多数在外务工或创业,目前绝大多数村(居)普遍只有2-3家电商经营主体。从分布情况看,枞阳、会宫、浮山等地发展相对较好。各电商间合作不紧密,甚至相互压价竞争,没有形成“资源共享、抱团作战”。三是电商平台应用散。全县电商应用平台众多,主要有天猫、淘宝、拼多多、邮乐购、苏宁易购、供销e家、微商APP、火爆食品招商网等,但各平台间相互不兼容,电商资源难以有效整合。商业平台运行成本较高,如 “天猫”平台每年需投入推广费、直通车费、技术服务费、保证金等30万元左右,小微电商难以承受。引进的网销平台管理维护培训滞后,进入商家不多,运行效果不佳。

(二)缺乏有力引导。一是政策支持不够有力。我县虽然连续三年出台促进电商发展的若干政策,但从电商经营主体反映情况看,政策门槛偏高、支持面偏窄、牵动效应还有待增强。二是服务指导不够精准。服务站建设方面,县电商服务中心受场地、人才、编制等限制,目前委托安徽淘博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管理,虽能提供培训孵化、办公运营、创业推广等服务,但工作局限性明显,还没有发挥出应有作用。全县乡镇和村级服务站基本依托电商平台(企业)建设,仅限于代买代购、收发快递,业务单一、服务能力有限,甚至一些服务站点仅是简单挂牌了之,一直处于停运状态。电商培训方面,虽然我县开展一批5—7天或1天的电商培训,但受训电商知识层次普遍不高,理论和操作知识难以听懂,培训课程针对性不强。同时由于各电商使用平台不同,操作程序不同,难以“手把手”教会,培训效果不理想。三是要素供给不够充分。电商专业人才极度缺乏,农村电商在产品开发、管理运营、推广营销等方面得不到专业指导,制约了农村电商健康发展。金融部门针对电商创业的金融产品偏少、支持偏紧。

(三)缺乏龙头带动。一是电商规模普遍偏小。我县各类电商大多是草根创业,电商企业总体规模偏小,市场开拓和竞争力不强,线上特产馆销售未形成规模,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同时,农村电商网点存在多企多点建设,缺少统一规划指导,造成资源浪费。二是公共品牌开发滞后。县域农产品公共品牌被称之为一个区域的“金名片”,也是衡量一个区域电子商务发展高低的重要因素。但从我县情况看,地域特色农产品品牌杂而乱,商标五花八门,尚未形成有规模和影响力的公共品牌。三是优质产品打造不够。我县农特产品资源丰富,适合网销产品颇多,但对农产品的商标注册、质量认证、产品包装等重视不够,存在无深加工、无标准、无品控、无溯源等问题,导致农产品销售规模小、层次低、上行难,“质优价不优、增产不增收”现象突出。

(四)缺乏平台支撑。一是缺乏专业物流园支撑。现有的物流体系规模与电商发展需要有较大差距。目前, 我县仅有联网快运物流和至合肥、安庆等城市少数专线物流, 没有省际专线物流和配货物流,对网售的大宗商品基本通过联网快运至安庆港口转运,外贸型企业只能将产品运至上海、宁波、深圳等地出口,中转环节多、耗费时间长、运输成本高。二是缺少农贸大市场支撑。我县作为农业大县,没有大型综合类农贸大市场,特色农产品市场交易、批发零售、冷链仓储、检疫检测等功能整合滞后,制约着特色农产品规模批发、农产品“上行”和农村电商提质扩面发展。三是缺失市场服务商支撑。支付认证、代运营、数据分析、网店装修等市场服务体系不健全,尤其是缺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电商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农村电商产业园建设滞后,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难以协同跟进,导致全县农村电商心竞争力不强。

通讯员:王俊

0
最新期刊
X
X